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最佳再灌注策略,但冠状动脉血管解除狭窄后,部分心脏梗死区的微循环未获得充分的血流灌注,即为无复流现象,可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并增加病死率。内皮细胞在无复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无复流现象中涉及到的内皮细胞损伤进行探讨,并总结了中药改善内皮细胞损伤和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巍 《河北中医》2012,34(1):100-101
1996年国际上开始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大类,即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1].急性NSTEMI通常发生于富含血小板的白血栓所导致的非完全冠状动脉闭塞的情况下[2].因此,静脉溶栓对急性NSTEMI无益处[3].2004-03-2009-01,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NSTEMI 32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vs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vs(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vs 23.33%P=0.029)。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1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从而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既往多有糖尿病及心绞痛病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弥漫,有侧支循环建立;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易合并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冠脉病变多为单支,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多有丰富侧支循环,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鲁南恒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初次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不应用鲁南恒康;鲁南恒康组28例,使用鲁南恒康,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即刻心电图,计算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总和ΣST及ΣST回落。观察2组患者在术中出现冠脉"无复流"的发生例数,统计2组患者出现轻微、中度、严重出血的例数。结果 2组在术前统计ΣST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即刻ΣST回落比较,鲁南恒康组要较对照组明显,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术中出现冠脉"无复流"的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比较,鲁南恒康组要较对照组低,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出现轻微、中度、严重出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出现轻微及中度出血患者例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鲁南恒康能有效改善急症PCI术后ST段的回落及减少冠脉"无复流"发生几率,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GRACE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6例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进行GRACE危险评分,以评分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中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GRACE危险评分的分值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越多且病变的程度越重。结论GRACE危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估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赤芍801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注射用赤芍801联合西医标准药物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标志物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宁  曹弈强 《世界中医药》2008,3(3):159-16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汤老对低危和中危患者,以及部分不愿意采用介入治疗的高危患者,应用中医辨证为主进行治疗,常可明显改善病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6/92)39.1%,心律失常发生率(64/92)69.6%,多支血管病变占(86/92)93.4%;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6/44)13.6%,心律失常发生率(16/44)36.3%,多支血管病变占(10/44)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应用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其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其住院天数及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连续收集本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98例,且症状发作在12h内即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诊断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入选的198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介入术的术前、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患者术中发生头晕、心悸、胸闷、呕吐、排尿困难、烦躁不安、血压波动幅度大(收缩压波动幅度超出或低于入室血压40mm Hg)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降低各种并发征发生率,丰富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经抽吸导管向靶病变远端给予维拉帕米每次100~200μg,总量在600μg以内。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时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每次1袋。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冠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以及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MPG),评价术后1 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及TMPG分级为3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T段快速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应用通脉颗粒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的心肌血流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减轻或缓解症状,恢复或保护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健。冠心病分为两大类,即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上把不稳定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急症,严重危险威胁患者的生存和健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位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苏靓靓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65-16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过程中的一个类型,根据心肌急性缺氧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及个体氧供失衡状态,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Ⅲ。病理机制是由于冠状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导致血栓形成,全部阻塞冠状动脉而形成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三种不同临床状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为了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ACS的临床疗效,笔者将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ST段持续抬高是提示室壁瘤形成的标志。本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室造影探讨AMI后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诱发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年期间救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18例,其中并发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3例临床资料。结果:2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积极行综合对症治疗,全部临床治愈。结论:重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患者的心肌损害,动态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联合应用中性粒细胞及钾离子化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化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及钾离子含量水平,同时对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及钾离子含量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STEMI组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钾离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TEMI患者中性粒细胞数量与STEMI严重程度呈正相直线相关性,而钾离子含量与STEMI严重程度呈负向直线相关性.结论 中性粒细胞数量及钾离子含量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辅助诊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闫蕊 《中医药研究》2013,(12):1454-1455
目的探讨aVR 导联的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80冠心病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26例)及无抬高组(5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部位与aVR导联S T段抬高的关系,以及心脏功能、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CAG 结果比较 aVR 导联ST段抬高组左主干(LM)、前降支(LAD)近端为IRA的发生率高于ST段无抬高组(P<0.05);aVR 导联ST段抬高组左室射血分数较ST段无抬高组低(P<0.05);aVR 导联 ST 段抬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 ST 段无抬高组低(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梗死血管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