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窗病灶刮除灭活植骨结合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开窗病灶刮除灭活植骨结合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囊肿患者资料。男23例,女12例;年龄19~40岁,平均为(24.45±2.50)岁。35例患者中发生病理性骨折20例,囊肿较大10例和疼痛明显5例均有近期发生病理性骨折风险,所有患者均行开窗病灶刮除灭活植骨结合PFNA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采用多伦多保肢评分系统TESS评分评价肢体功能和骨囊肿X线愈合评价系统行骨囊肿影像学评估,以及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为(120.50±25.80)min,35例患者术后获得1~6年随访,平均为(3.50±0.85)年。骨囊肿X线愈合评价系统:囊肿治愈为28例,缺损治愈为5例,持续存在为2例,囊肿复发为0例。术后1年多伦多保肢评分系统TESS评分80~96分,平均为(90.50±5.50)分。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伤口不愈合、内固定失效、脱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开窗病灶刮除灭活植骨结合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囊肿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童股骨粗隆部骨肿瘤或瘤样病损并病理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治疗儿童股骨粗隆部骨肿瘤或瘤样病损并病理性骨折6例:男2例,女4例;年龄8~12岁,平均10.3岁。病理结果: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巨细胞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孤立性骨囊肿1例。手术采取病灶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接骨板内固定。结果:6例均随访至恢复日常生活,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6个月。参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进行功能评估及Harris功能评分。术后最后复查股骨正侧位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病灶未见复发或转移,植骨区域骨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变形等,手术部位均无感染、骨髓炎,双下肢等长,无再次骨折及髋内翻畸形等发生。结论:儿童股骨粗隆部骨肿瘤或瘤样病损并病理性骨折虽治疗困难,但手术中能利用多种手段处理瘤体细胞,采用同种异体骨充分植骨结合PHILOS接骨板的有效固定,可以减少复发,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治疗长骨干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行病灶局部刮除,术中腔内用95%酒精灭活,病灶切刮术后骨缺损填充采用同种异体脱钙松质骨条.对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灶术后采用单边支架外固定.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X线摄片观察,依据骨囊肿治疗标准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切口均I 期愈合,X线片病损区植骨均愈合,无骨不连发生,其中6例达到优(Ⅳ级),2例达到良(Ⅲ级),优良率100%;半螺纹钉松动1例,半螺纹钉道感染2例,经治疗痊愈,无创面感染病例,无断钉病例,无排斥反应,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采用病灶局部开窗病灶腔内灭活,可降低局部复发率,配合同种异体骨条植骨外固定支架可以达到骨折的牢固固定,对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及其病理性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囊肿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7例股骨颈骨囊肿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1~49岁,中位数30岁。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5例股骨颈皮质受累变薄。按照国际保肢协会分区方法,囊肿均位于H2区,囊肿直径均2.5 cm,累及股骨颈及部分大转子,股骨头未被侵犯。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清除病灶,酒精囊内灭活,植骨后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改良Neer X线评级标准判定骨囊肿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评定患者的下肢功能,同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4例采用自体髂骨和人工骨植骨。1例患者术中发生股骨颈骨折,术后13个月下地负重行走;1例发生切口感染,对症治疗2周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4~62个月,中位数27个月。至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消失,髋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活动范围。12个月内囊肿均消失、彻底愈合,改良Neer X线评级达Ⅳ级。末次随访时MSTS下肢功能评分27~30分,中位数28.5分。结论:外侧入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囊肿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7~23岁,中位数20岁。病变位于左侧距骨颈3例,右侧距骨颈3例,左侧距骨体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43±1.27)分,术后3个月(0.43±0.53)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39.57±10.44)分,术后3个月(92.86±3.58)分。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能够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近5年本科成功随访8例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桡骨远端5例、尺骨远端3例,其中初发4例、复发4例),3例尺骨远端病变患者进行了瘤段切除术,3例桡骨远端病变患者采用了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1例采用了瘤段切除+同种异体骨植入+腕关节融合术,另1例接受了截肢术。术后随访患者关节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7例行保肢术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MSTS评分:优4例,良2例,中1例。术后腕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均良好,能够胜任日常生活。2例患者在接受自体腓骨移植后出现骨不连,行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后骨愈合。结论:对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特点全方位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在肿瘤组织彻底清除的情况下尽量保全腕关节功能。其中,瘤段切除术后自体腓骨移植是重建腕关节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距骨体外侧突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例儿童距骨体外侧突骨折患者,治疗方案为:骨折块小,无移位或移位不超过2 mm者行石膏固定6周,移位超过2 mm者采用手术治疗,均采用外侧切口,选用合适直径的空心螺钉从距骨外侧固定骨折断端。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得到6 ~ 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3±2.1)月,骨折愈合时间9 ~ 12周,平均愈合时间(10.4±1.2)周。撕脱骨折2例,均行石膏固定保守治,8例患儿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患儿手术切口愈合均良好,其中5例合并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均需手术治疗,损伤均愈合良好,直至末次随访,未发现骨不愈合或愈合不良,且无距骨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AOFAS的踝–后足术后评分(91.80±2.37)分,其中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 %,评分为可的1例是合并腰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患儿,患儿骨折愈合良好,双下肢无力感,以左下肢为著。VAS评分术后(0.91±0.25)分。结论:儿童距骨体外侧突骨折手术采用外侧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对患儿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单发性的破坏性骨肿瘤,骨羹肿好发于肱骨及股骨上端,发病年龄为20岁以下,主要治疗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但自体骨及异体骨共同移植治疗骨羹肿尚不多见。我院1995年收治1例14岁左股骨上端骨囊肿患者,由于病灶较大,自体骨有限,经手术行病灶刮除,取患者自体增骨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瘤体刮除术和瘤大块切除术用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13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采用瘤体刮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瘤大块切除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Ennekin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9%,对照组复发率为25%,肿瘤放射线Campanacci分期及Jaffe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按照肿瘤破坏程度和部位不同而分别采用瘤大块切除术或瘤体刮除术进行治疗,若瘤体刮除术可以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进行有效的切除且对骨支撑作用无明显影响,可以作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外科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94.23±11.68)d。术后随访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90.36±4.52)分,其中1例中(2.7%),3例良(8.1%),33例优(89.18%),并无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畸形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明显,操作准确,能维持塌陷骨折复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1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JOA)、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ESR,CRP,VAS及JOA与术前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病变节段矢状面Cobb角10.36°±4.26°,术后矫正至5.06°±2.11°,末次随访时为5.67°±1.95°,早期矫正率73.0%±20.1%,矫正丢失度为3.22°±1.04°.1例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内固定松动,但无断裂,其余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在合理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距骨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6例均为单足受伤、距骨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根据Zwipp距骨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分类标准,I型8例、Ⅱ型5例、Ⅲ3例,根据具体情况拟定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主要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或关节消融术,对比手术前、手术后的AOFAS足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12~24(16.0±2.5)个月随访,术前AOFAS评分为28.6~41.8(36.0±1.2)分,术后AOFAS评分为79.2~98.0(87.4±3.0)分;手术效果良好13例(占81.25%)、疗效一般3例(占18.75%),手术伤口均达到I期愈合,均于术后半年内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8(14.0±0.5)周.结论:距骨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的外科手术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病情、临床检查,谨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路行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联合中药结核丸治疗胸腰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应用一期经前路行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节段包括胸椎结核(胸4-12)8例,胸腰椎结核(胸12-腰1)12例,腰椎结核(腰2-3)12例;单节段病变9例,相邻两节段节段病变8例,相邻三节段病变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正规抗痨治疗,患者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中药结核丸,连续治疗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疼痛及术后缓解程度;采用Frankel分级对术前脊髓损伤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X片评价脊柱后凸矫正效果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得以明显缓解;术前16例伴不全瘫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血沉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水平。术后3月钛网植骨开始融合,至末次随访时间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病灶复发、内固定断裂、钛网塌陷移位等情况。术前后凸畸形情况均得以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获得平均矫正度数(19.6°±7.8°)、(19.6°±7.8°)、(19.6°±7.8°),至末次随访矫形平均丢失(1.3°±1.7°)。结论: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联合中药结核丸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可有效实现病灶清除、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并雏持矫形效果的治疗目的,能发挥手术与中药治疗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值得椎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胸椎脊柱结核患者42例,分为两组,其中1组患者20例,椎体骨破坏程度轻,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2组患者22例,椎体骨破坏程度较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前方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均规范化药物抗结核治疗直至痊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期的神经功能、疼痛、节段后凸角、CRP和ESR、融合情况及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个月~3.5年)。两组患者结核痊愈,植骨融合良好。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和Frankel神经功能等级均有明显改善,未发现和内固定有关的感染并发症,两组间影像学显示无明显差异。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均得以矫正,两组在随访期都发生了矫正丢失。1组患者出血量和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少于2组,术前患者ESR(59.7±21.5),术后完全恢复正常(8.0±1.7)。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早期椎体骨破坏程度轻或后凸畸形不重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操作创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股骨头颈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行打压植骨治疗的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分别对患者髋关节术前与术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1%,无一例发生刀口感染、出血、皮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23.4±5.2)d。依据ARCO分期,各期手术治疗后随访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结论经股骨头颈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8~45岁,中位数35岁;左侧11例,右侧8例;骨囊肿直径0.6~2.0 cm,中位数1.2 cm。术中完整取出骨软骨病灶并新鲜化处理硬化的囊壁后,在同侧股骨内侧髁非负重区钻取长度与受区深度相当的骨软骨柱,根据受区面积钻取1~2个,植入距骨内。术后2周拆线后开始中药薰洗,每日2次,每次30 min,4周为1个疗程,共薰洗2个疗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软骨组织修复磁共振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评价距骨软骨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并在末次随访时依据踝关节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踝关节镜检查见19例患者距骨骨软骨损伤病灶均位于距骨内侧肩部,其中15例位于中后部、4例位于前部。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距骨软骨MOCART评分,术前(3.1±0.9)分、末次随访时(6.5±0.8)分;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4.9±0.5)分、末次随访时(1.2±0.7)分;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0.5±8.3)分、末次随访时(92.5±5.7)分;末次随访时,本组疗效优15例、良4例。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可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距骨软骨修复和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利用骨外固定支架并植骨融合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科实施骨外固定支架并植骨融合手术的27例晚期踝关节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处理、骨性融合、手术前后血沉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以上。手术时间90~195min,平均(115.9±32.5)min;术中出血量35~95mL,平均(62.3±14.6)mL.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3±1.27)和(2.26±0.85);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血沉分别为(45.26±10.10)和(13.19±3.27),两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病灶均治愈,踝关节有效融合。结论:利用骨外固定支架并植骨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固定效果稳定等优点,可以加快术后愈合,提高关节融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郑幼美  庄至坤 《中医正骨》2012,24(12):83-84
目的:总结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结合大转子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体位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功能锻炼和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措施,对12例接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结合大转子骨瓣移植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愈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股骨头坏死患者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结合大转子骨瓣移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还可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4例,女36例;年龄30~66岁,中位数54岁。病变节段,C_(3~4)3例、C_(4~5)19例、C_(5~6)21例、C_(6~7)27例。术中充分减压后,采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融合者归入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者归入自体髂骨植骨组,每组35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标准分别对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患者颈椎情况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的颈椎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组较自体髂骨植骨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49.5±5.1)min,(74.5±5.1)min,t=20.412,P=0.000;(6.9±0.5)d,(13.8±1.0)d,t=34.997,P=0.000;(44.5±3.6)mL,(60.3±5.1)mL,t=14.832,P=0.000]。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融合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术前2组患者颈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8)分,(9.7±0.3)分,t=0.715,P=0.477]。术后12个月,2组患者颈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16.7±0.5)分,(9.8±0.8)分,t=50.306,P=0.000;(14.0±0.6)分,(9.7±0.3)分,t=37.329,P=0.000],且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组高于自体髂骨植骨组[(16.7±0.5)分,(14.0±0.6)分,t=19.529,P=0.000]。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组术后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自体髂骨植骨组术后并发颈部切口血肿1例,血肿清除后切口愈合;并发取骨处疼痛3例,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后疼痛缓解。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中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比自体髂骨植骨更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且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6岁。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8例,腰椎结核7例。单节段病变18例,2节段病变7例,3节段病变1例。15例患者存在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21例患者合并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12例、E级9例。病程2~12个月,中位数7.8个月。围手术期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6~4.8 h,中位数3.2 h。术中出血量430~1800 m L,中位数61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20.5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1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一过性疼痛,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髂窝脓肿,应用抗结核药物5个月后脓肿消失。术后18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11.2°±5.3°)较术前(29.2°±13.8°)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3.28±2.09)分]较术前[(40.2±14.1)分]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D级2例、E级24例。结核均治愈,随访期内未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控制结核症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