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助孕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缓解后,采用助孕治疗,观察助孕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经孕激素或GnRHa治疗后,8例患者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全部缓解。共进行单纯促排卵治疗7个周期,促排卵联合人工授精2个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2个周期。单纯促排卵周期均未妊娠,人工授精1个周期双胎妊娠;7个IVF—ET周期中,胚胎移植6个周期,3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冻融胚胎移植1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现足月分娩6活婴。1例未妊娠患者在促排卵后4个月发现子宫内膜癌变。结论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患者经孕激素或GnRHa治疗缓解后,及时助孕治疗能提高妊娠率,但需严密观察,注意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厚度偏薄的子宫内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冻融胚胎移植(freezing-thawing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对218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在6~7.9mm之间的IVF-ET及F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在6~7.9mm之间的IVF-ET及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在6~7.9mm之间的IVF-ET组与FE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6%和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偏薄患者FET的临床妊娠率高于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 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2枚者为30.2%,3枚者为23.8%;FET组1枚胚胎者15.6%,2枚者为34.9%,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95%CI=0.504~1.10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性内膜刺激胚胎移植(stimulation of endometrium embryo transfer,SEET)技术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首次行单囊胚FET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方式分组:A组(实验组)57个周期,FET时采用SEET技术;B组(对照组)56个周期,FET时采用传统囊胚移植技术。结果 A组采用SEET技术后的胚胎种植率(64.9%)和临床妊娠率(64.9%)显著高于B组(44.6%,44.6%)。结论 SEET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为改善IVF结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5.
孟庆霞  李建芬  陈世荣  邹琴燕  李红 《生殖与避孕》2011,31(11):773-775,788
目的:探讨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轻创对下一个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个周期黄体中期行子宫内膜轻创(轻创组),114个FET周期未行此项干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轻创组临床妊娠率为62.07%,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4.35%,前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自然周期准备内膜(n=70)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n=44)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是48.57%和38.64%,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于FET的前一个周期的黄体中期轻创子宫内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妊娠率。FET时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其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01-01—2015-12-31 8家生殖中心共3601个IVF-ET周期。在h CG注射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绘制子宫内膜厚度与助孕结局的分布表,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分为2组,A组(289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B组(3312个周期):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妊娠丢失率、单胎妊娠持续时间、单胎出生体重。结果 A、、47.0%(P=0.000),妊娠丢失率分别为23.3%、15.8%(P=0.024)。两组单胎分娩胎儿妊娠持续时间和单胎分娩胎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女方年龄、BMI、移植胚胎数后,B组与A组比较,临床妊娠率(a OR=1.492,P=0.001)与活产率(a OR=1.621,P=0.000)均增加。结论 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影响IVF-ET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8mm时,IVF-ET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较低,在患者进行移植策略决策时,应充分告知;但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单胎妊娠的妊娠持续时间和胎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在IVF-ET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第一次进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9例,根据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状况分为A组(n=8):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2支;B组(n=50):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3-4支;C组(n=61):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5支。各组患者均移植1-3个胚胎。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内膜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各组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内膜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妊娠率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A组着床率低于C组(P<0.01),B组和C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在IVF-ET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预测价值。IVF-ET周期中内膜和内膜下血流≤2支者建议当月不做胚胎移植,可待血流改善后再行胚胎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纳入IVF-ET助孕患者60例,于移植前一周期着床窗口期行子宫内膜取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NOS蛋白的表达及MV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NOS mRNA的表达。根据临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30例)和未妊娠组(30例),比较两组eNOS mRNA、蛋白表达及MVD的差异。结果:妊娠组eNOS mRNA(0.72±0.21)明显高于未妊娠组(0.2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eNOS蛋白阳性表达率(80.0%)明显高于未妊娠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MVD(14.53±3.28)明显高于未妊娠组(12.20±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eNOS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eNOS 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和MVD增加均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UPF)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66个行自然周期及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者于胚胎移植(ET)日阴道B超下监测子宫内膜蠕动波5 min,同时测定患者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结果:所有FET周期中未妊娠组患者ET日UPF高于妊娠组;ET日UPF在1~2次/min时临床妊娠率最高;替代周期组ET日UPF高于自然周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妊娠结局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证实ET日UPF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FET周期ET日适度低频UPF预示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以自然周期作为子宫内膜准备方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EMS患者353个FET周期,按EMS严重程度分组,A组:I~II期,120个周期;B组:III~IV期,233个周期;另将B组中囊肿复发的47个周期设为D组;而将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300个FET周期纳入为对照组(C组),比较A、B、C组患者自然周期准备内膜的妊娠结局。结果:A、B、C组患者的种植率、活产率、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妊娠结局与EMS的分期无关。A、B、C组均没有出生缺陷儿。当高质量的胚胎移植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并不影响妊娠结局。B组较C组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的发生率高。结论:EMS患者自然周期准备内膜与输卵管性因素不孕患者有相似的妊娠结局,且与EMS严重程度无关,妊娠结局不受内膜异位囊肿的影响,是经济、高效的内膜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柯雪  李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1):869-872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生殖中心269个IVF助孕周期(1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nRH-a的不同方案进行分组:超长方案组75例共102个周期(长效GnRH-a 3.75 mg)、长效长方案组69例共87个周期(长效GnRH-a 1.875 mg)及短效长方案组31例共80个周期(GnRH-a 0.1 mg)。比较3种降调节方案的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超长方案组中Gn用量及Gn天数均多于长效长方案组及短效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长方案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高于超长方案组及短效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方案组与短效方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IVF助孕的轻中度EMT患者采用长效长方案降调节可能更有利于提高EMT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轻刮术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不孕症患者,在进入FET周期前宫腔镜检查确诊宫腔粘连(IUA),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形态正常行FET共277例。其中129例在FET前行子宫内膜轻刮术(治疗组),余148例未行子宫内膜轻刮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周期取消率及周期妊娠结局;将两组患者再分别分为轻度IUA组和中度IUA组,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内轻度和中度IUA患者的妊娠结局,再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间轻度、中度IUA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周期取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129)vs.6.1%(9/148),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48.0%(60/125)]高于对照组[33.1%(46/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胚胎着床率[25.2%(64/254)],高于对照组[17.8%(5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IUA患者比较,两组中度IUA患者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降低(P0.05)。与治疗组中度IUA患者比较,对照组中度IUA患者临床妊娠率降低(P0.05)。流产率和宫外孕率两组间以及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轻刮术显著提高IUA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尤其对中度IUA术后患者子宫内膜轻刮术可显著提高FET助孕周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替代法作为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中心应用雌孕激素替代法作为子宫内膜准备方法拟进行FET的129例患者(14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冷冻复苏移植的效果.结果:140个雌孕激素替代周期中进行FET 132个周期,周期取消率5.7%(8/140).移植周期妊娠率38.6%(51/132),胚胎种植率19.6%(70/357).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在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胚胎复苏存活率及完整存活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排卵障碍患者采用雌孕激素替代法准备子宫内膜,进行FET是一种有效、依从性好的方法.影响FET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患者的年龄及可移植的优质胚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在反复移植失败患者中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及提高临床妊娠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解冻移植(frozen 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助孕,且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提示子宫内膜血流不良的反复胚胎移植失败妇女,共221个周期。应用西地那非治疗1~2个疗程,分析用药前后子宫内膜血流改善情况,并随访FET结局。结果 221个周期中,7个周期因患者服用西地那非副反应中途放弃,214个周期进行了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36.92%(79/214),血流改善率64.02%(137/214),药物不良反应率15.84%(35/221)。214个周期中,用药前,B超示无血流信号、仅子宫内膜下可及血流信号、子宫内膜下及内膜内均可及血流信号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9.53%(106/214)、50.47%(108/214)和0,用药后分别为12.15%(26/214)、31.78%(68/214)和56.07%(120/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地那非可明显改善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情况,提高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160例,根据IVF-ET前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单盲随机分为手术组80例(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与穿刺组80例,另选80例单纯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行IVF-ET助孕者为对照组。对各组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组平均Gn天数及剂量(14.60±1.54天,39.10±6.66支)高于穿刺组(12.10±1.17天;34.80±6.64支)及对照组(11.70±0.98天;28.80±4.32支)(P0.05),腹腔镜组获卵数少于开腹组(7.30±1.63个vs 9.60±2.73个)(P0.05)。穿刺组临床妊娠率和对照组相近(53.75%vs51.25%),高于手术组(32.50%)(P0.05)。开腹手术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腹腔镜组(45.00%vs20.00%)(P0.05)。结论:IVF-ET前行穿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IVF-ET助孕促排卵药用量少,临床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底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的盆底型EMs 96个周期(A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107个周期(B组),并选择同期180个周期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获临床妊娠者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行IVF-ET助孕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结果:A组早产率显著低于B组(9.38%vs 21.50%,P0.05);流产率(25.00%vs 12.78%)及单胎流产率(35.00%vs 17.31%)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发生率略高于B组(2.08%vs 1.87%),低于C组(6.67%),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2)。A组和B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21%vs 31.78%vs 16.11%,P0.05),但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子痫前期(8.33%vs 9.35%)、前置胎盘(9.38%vs 10.28%)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2.78%;3.33%);A组先兆流产率高于B组和C组(18.75%vs 14.02%vs 8.33%),且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型EMs患者行IVF-ET助孕其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输卵管不孕患者,早产率较卵巢型EMs降低;妊娠期并发症较输卵管不孕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先兆流产3个方面,而与卵巢型EMs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醋酸甲地孕酮(MA)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MET)用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复发及治疗后妊娠情况。方法 纳入58例早期(ⅠA期G1级)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EH)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MA 160 mg/d+MET 1700 mg/d;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MA 160 mg/d,分别连续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每3个月进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评估子宫内膜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30例患者中,20例AEH,10例早期EC;治疗6个月时,21例(70.0%, 12/30)病理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 CR)。对照组28例患者中,18例AEH,10例早期EC,17例(60.7%, 17/28)达到CR,两组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时,研究组CR(76.7%, 23/30)和对照组CR(71.4%,2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8.
IVF-ET中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助孕的110例不孕症妇女,根据有无输卵管积水分为积水组(n=48)和对照组(n=62),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组间子宫动脉血流、内膜形态、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及IVF-ET结局。结果:积水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水组hCG注射日A型血流(可检测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均有血流通过)、三线型内膜比率及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形态的改变及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减少可能是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ET种植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有效性。方法:将冷冻-解冻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对标准激素替代疗法(HRT)反应不良(子宫内膜厚度7mm)的92例患者分为PRP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PRP组46例中,除HRT外,在FET周期的第13天将1ml PRP注入子宫腔。对照组46例仅接受HRT。如48h后子宫内膜厚度未能增加,则在同一周期中重复PRP灌注。子宫内膜厚度达到≥7mm时,进行胚胎移植。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临床和持续妊娠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RP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至(8.76±0.65)mm(P=0.001),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增高(分别为21.0%和40.5%)。结论:PRP可有效促进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自然周期(NC)、激素替代周期(HRT)两种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7mm、行FE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NC组和HRT组,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成功匹配117对,匹配变量为年龄、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数目,比较匹配后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NC组、HRT组的胚胎种植率(36.47%vs. 39.03%)、临床妊娠率(44.40%vs. 52.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FET内膜准备方案中,NC周期与HRT周期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