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利  杨坚  张颖  刘功亮 《中国康复》2017,32(1):10-1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ADL训练以及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偏瘫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NRS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来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疼痛。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NRS疼痛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屈伸肌力,且不会加剧肌肉痉挛和肩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iodex System-4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7.083,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369,P0.05)。两组在60°/s、120°/s角速度时,肘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和平均功率均提高(t2.149,P0.05),观察组120°/s角速度时伸肌峰力矩,60°/s、120°/s角速度时伸肌总功和平均功率优于对照组(t2.027,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中对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并诊断为脑卒中导致偏瘫经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恢复训练。对经过不同康复训练方案进行训练前后患者的峰力矩值、FMA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MAS评分进行评估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峰力矩值、FMA评分、MA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肌力训练的肌体恢复情况相对于仅适用常规肌力训练的患者有明显改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EMGBFT)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EMGBFT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关节活动度(ARO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患侧上肢力学指标[肘屈伸时峰力矩(PT)、总功(TW)]及生活质量评定简表(WHOQO-BREF)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肘屈肌、膝伸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腕关节与踝关节AROM值及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患侧上肢肘屈肌与肘伸肌PT和TW、WHOQO-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EMGBFT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朱燕  丁莹  强乙  吴云鹏  秦蓓瑛 《中国康复》2011,26(3):174-176
目的:研究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均给予神经促通技术及有氧运动训练;A组配合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即屈肘角速度为210°/s,伸肘角速度为60/°s,10个肘屈伸动作为一轮,每日3-4轮,每周3次。治疗前后使用BIODEXⅢ等速仪检测2组患者肘屈伸的各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各生物力学指标2组均有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FMA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高于B组(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可作为偏瘫患者上肢肌力训练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用FMA功能量表下肢部分、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针刺能够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敏灸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步态分析、偏瘫侧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Barthel指数(BI).结果:2组治疗后FMA、AROM、BI、步长、步频和步速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AROM、BI、步长、步频和步速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等速运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奕  刘健  林金来 《中国康复》2016,31(1):31-34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使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运动活动记录表中患肢所做活动的使用量量表(AOU)和动作质量量表(QOM)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ARAT、AOU及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在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1例患者。三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肌力训练,A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抗阻肌力训练4周;B组患者抗阻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等速肌力训练4周;C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三组患者的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PT、BBS、FMA、FAC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全程介入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并显著改善其步行能力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行双上肢康复训练时颈部与健侧上肢输液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运动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双上肢康复训练,并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周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周FMA、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输液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上肢功能训练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82-284
目的 探究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过程,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身体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任务导向性训练与肌力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身体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偏瘫侧肢体锻炼(每组5~10次,每天2~3个循环)、立位平衡(30 min/次,1次/d)、坐位平衡(30 min/次,1次/d)、步行(30 min/次,每天2~3次)、日常活动(30 min/次,每天2~3次)等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每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观察组给予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患者通过镜子集中观察自身镜像的运动成像,将看到的运动成像想象成自己的患侧并尽可能使患侧自主完成训练,训练内容同对照组,持续训练4周。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MAS)评估上、下肢肌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侧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上肢(患侧臂旋前、屈肘肌群)及下肢(患侧髋屈肌群和伸肌群)M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上肢、下肢M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下肢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肌内效贴配合疗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71例来某院疗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训练,干预组在常规肌力训练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疗法,干预周期为4周,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疗养员上肢疼痛程度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和偏瘫手功能等级。结果干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4周肌内效贴疗法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471,P=0.000),干预组FMA (t=4.511,P=0.000)、Barthel指数(t=5.254,P=0.000)和偏瘫手功能分级(t=2.946,P=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肌内效贴疗法对脑卒中疗养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脑卒中患者上肢疼痛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毅  王圣虓 《中国康复》2016,31(2):151-152
目的:探讨Kinect体感互动游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Kinect体感互动游戏进行干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0周后,2组FMA、MBI及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inect体感互动游戏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药物治疗及偏瘫的常规运动治疗,同时针对感觉障碍进行感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感觉功能评分、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结合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的本体感觉功能,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祖虹  刘琦 《中国康复》2013,28(5):361-362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L)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 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活重建"的作业治疗理念在偏瘫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以"生活重建"作业治疗理念为指导的出院训练计划,对照组给予普通运动功能训练计划,分别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时与出院1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表(MAS)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出院1个月时,2组BI、FMA及MAS各项总分分别与出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及MAS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I总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时,2组BI、FMA及MAS评分中与下肢功能相关项目得分与出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各项相关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FMA及MAS评分中与上肢相关项目得分与出院时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FMA及MAS评分中与上肢相关项目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时给予基于"生活重建"作业治疗理念的出院指导对上肢功能改善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