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门诊肺康复综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方法在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接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任选60例,盲选其中30例作为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行门诊肺康复综合治疗,而另30例患者则行普通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在Borg评分、SGRQ评分以及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上的差异性。结果在经过半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Borg评分、SGRQ评分以及6 min步行试验等观察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门诊肺康复综合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帮助改善患者各方面功能,可使得患者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后3个月以及康复后6个月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肺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中医肺康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选择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同时实施中医肺康复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在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BODE指数等相关参数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重视中医肺康复法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2例作为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康复治疗,观察两组肺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加强康复治疗可有效增强患者肺功能,并增强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孙科  刘建军 《双足与保健》2018,(12):117-117
目的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患者运动能力与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从该院选取3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在观察组中则采用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均较优(P<0.05)。结论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较好,既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10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康复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效果。方法: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用加味补肺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FEV1%、FVCL、FEV1/FVC水平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治疗进行BODE指数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全部患者均在稳定期接受肺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ODE指数评估,比较结果。结果 72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肺康复治疗后BMI、MMRC、6MMD、BODE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FEV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肺康复治疗后SGRQ量表中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结果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治疗中进行BODE指数评估能够掌握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呼吸内科2015年12月-2017年3月接收的缓肺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分析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随机选择88例患者作为该实验研究对象,并将患者依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治疗,另一组则为实验组(4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肺呼吸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1%,同时,实验组治疗后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明确,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肺康复治疗法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6 min步行距离。结果:经过3个月的肺康复治疗,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PaO_2)水平明显更高,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更长,mMRC更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_2数值虽然有改善,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治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缺氧情况,提高患者活动耐量和生存质量,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肺康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茶碱缓释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肺康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呼吸康复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社区进行治疗的9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康复锻炼,两组均治疗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好,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呼吸康复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极大,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非常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扶正固表法配合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自2018年10月-2020年5月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三组,因失访脱落,实际获得完整资料有344例,对照组115例、肺康复组112例、扶正固表法+肺康复联合组1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肺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肺...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67-169
目的:探讨补肺益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肺益肾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耳鸣、腰膝酸软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FEV%评分、MMRC评分、6MWD评分及BODE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补肺益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BODE指数,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用随机分组对比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选用穴位埋线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常规疗法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国亮 《光明中医》2022,37(2):192-195
目的 探讨六君丹参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厦门市中医院门诊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六君丹参方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搜集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康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气容积,呼吸峰流速,呼吸容积与肺活量的比值以及有氧运动后的指标数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肺功能指标和对生活影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采取一定的社区康复治疗,可以获得很大的疗效,而且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方面,疗效更为显著,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来,笔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采用肺康复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观察对象:选择2007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Ⅱ~Ⅲ级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总结医院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院以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从中随机抽选出64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总例数为32例。采用西药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采取中医外治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状况、中医证候积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状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善状况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状况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组患者,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免疫功能,且总有效率高,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