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其相关的中医体质特征、心理、应对方式等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广州、成都、杭州、上海等地体检人群,并对其中的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亚健康失眠状态以20~29岁年龄段人群发生率最高,以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多见,职业特点以党政机关办事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与劳累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等应激事件有密切相关。亚健康失眠状态人员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体质为主;SCL-90量表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社会应对方式趋向以消极应对为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水平(P<0.05)。结论:干预亚健康失眠状态是心身相关的失衡状态,需要综合考虑对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调整方法,避免特定应激事件的发生并注重中医对阳虚质人群的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调治亚健康失眠概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失眠又占其中的42.5%。西医针对亚健康失眠多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甚则运用抗精神类药物达到睡眠的生理要求,此类药物会引起日间困倦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并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祖国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结合了"治未病"的观点,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的理论。中医药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优势在于可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采用不同方药论治,针对性强,因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治疗手段多样,包括针灸、耳穴、心理干预、气功等。适当的联合运用或可获得可喜的疗效。用中医养生保健理念纠正不良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亚健康失眠起到重要作用。应加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加深对亚健康失眠的证候分布及辩证规律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学对亚健康失眠的诊治理论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具体对应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来我院体检的人群中,将1576例亚健康状态人群按照情况不同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三种形态。观察不同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576例亚健康状态三分型人群中,心理亚健康人数占比最高,达到50.25%;在亚健康状态七分类人群中,失眠与焦虑人数占比最高,分别占26.60%、19.35%;在中医体质方面,平和质与气郁质所占人群最高,分别为17.32%、14.78%。结论当前体检人群中,亚健康状态人数分布存在差异,而亚健康状态的不同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具体对应关系,气郁质是当前社会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具有地域特色痰热体质特点的亚健康态失眠人群,采用中医"三联法"作为干预手段,优化亚健康态失眠痰热体质的干预方案。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对亚健康态失眠人群的体质类别进行综合判定,结合《亚健康态入睡延迟预防保健管理方案》中痰热体质判别标准纳入66例观察对象,按照1∶1随机分为非药物组和药物组。非药物组采用针刺、推拿和放血的中医"三联法"干预,药物组以艾司唑仑片口服干预。结果:非药物组有效率达93.94%,药物组为81.82%;两组干预后进行中医证候总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总分及各因素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法"综合干预方案对于亚健康态失眠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彦  黄袆  张太君  江洪  成建国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78-179,196
目的调查重庆市体检人群,并对其中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了解重庆市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中医体质特征、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等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个人身心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利用EPI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以30岁以下人群发生率最高,以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多见,职业特点以脑力劳动为主,与过度劳累、经济困难、人际关系不协调、婚姻问题等应激事件密切相关。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主;SCL-90量表各因子阳性结果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社会应对方式趋向以消极应对为主,生活质量评价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水平。结论亚健康状态是心身相关的失衡状态,对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干预,需要综合考虑其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尽量避免应激事件的发生,并注重对中医阳虚质和气虚质人群的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判定标准及广东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对广东省6个地区的问卷调查,根据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作为筛选标准,筛选出亚健康状态的低危人群,以其低危人群的问卷得分为基础,根据问卷得分的分布情况确定亚健康状态的判定标准,并对广东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划线分数分别为68、67、67分。不良生活方式是亚健康发生的危险因素。亚健康者发生率达46.82%。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占大多数,亚健康人群中偏颇体质占大多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健康人群较易具偏颇中医体质倾向。结论:改善健康人群的偏颇体质状态,有利于预防亚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 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 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及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使更多的人面临亚健康,亚健康是疾病与健康的中间状态,WHO调查显示,全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高达75%;亚健康常常出现失眠,其表现为睡眠结构、睡眠质量紊乱~([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30~50岁是亚健康失眠症状高发人群~([2]),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可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几个阶段。其中“亚健康”是人类对生命状态认识的新概念。亚健康指一种非疾病、非健康的生命状态。处在这种状态的人群 ,可有轻度身心失调、潜临床状态和前临床状态等几种不同健康程度表现 ;在亚健康的各个阶段中 ,均有着轻重不同的自身不适表现。据国内外有关统计证明 ,健康状态人群仅占人群总数的15 % ,亚健康状态人群占人群总数的 70 %。处于此期者 ,知识分子高于其他人员 ,4 0岁以上者高达 78% ,年龄越大 ,比例越高。我们的生命历程 ,尤如一列互相衔接的列车 ,从健康逐渐驶向疾病与死亡。为了不过早地使生命列车驶向疾病、死亡 ,现代医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 ,预防医学正被逐步重视 ,降低发病率 ,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将是今后医学研究的重点。走出亚健康 ,远离亚健康 ,将是 2 1世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 ,都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态度以及过高的社会压力、不良的环境 ,均可使人类丢弃健康 ,进入亚健康状态 ,加快驶向疾病、死亡的速度。有关亚健康理论的研究 ,在我国虽属于初创阶段 ,但是 ,“...  相似文献   

10.
推拿对亚健康状态调治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保健推拿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方法将100例亚健康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中医保健推拿进行调治,对照组采用亚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记录并比较2组调治前后亚健康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和失眠)记分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记分。结果观察组疲劳感和失眠及对照组的失眠症状记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疲劳感和失眠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均能改善亚健康状态90-项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抑郁和其他3个症状因子记分(P均0.01),但观察组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4个症状因子记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结论中医保健推拿能改善亚健康人群的主要躯体与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1.
在社区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亚健康人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卉 《陕西中医》2011,32(5):562-564
目的:观察在社区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亚健康人群的疗效。方法:在社区选取亚健康人群104名,由社区医院的治未病中心针对其亚健康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应用汤药、针灸等适宜技术治疗3个月,观察其症状及生存状态是否有所改善。结果:治疗3个月后,亚健康人群的症状好转总有效率为91.35%,生存质量八个维度的积分值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社区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亚健康人群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才提出的一个健康概念,由于是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潜伏期长,不易被察觉,往往被人们忽视,但人类却有75%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通过对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探讨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旨在引起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中医工作者能发挥中医学的优势,研究和调治亚健康,使广大患者能远离亚健康,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眠灵治疗高校学生失眠性亚健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失眠患者处于烦躁、头痛、记忆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已被医学界定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由于各种原因都能导致失眠,例如紧张的学习、社会关系、家庭的环境等都能引起失眠。长期失眠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或造成精神不正常,甚者能危害社会。笔者自1996年~2003年应用安眠灵胶囊治疗失眠性亚健康学生66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艾灸治疗大学生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亚健康失眠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艾灸疗法,对照组给予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5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结合艾灸治疗大学生亚健康失眠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为适合在大学校园推广的中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现代社会是很常见的,据统计,全球人口只有5%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标准,20%处于疾病状态,余约75%人口属于亚健康状态[1]。目前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治疗亚健康状态就是中医的"上工治未病",防止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临床阶段。为探讨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笔者对本院3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用中药温胆汤加减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属中医的“未病”范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亚健康的主要病机。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地理因素也是影响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北新疆地区寒凉多燥,是西北燥证多发地区,西北燥证是新疆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地域性表现。探讨环境地理因素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是西北燥证研究的一个方面,它将为进一步研究西北燥证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保健是针对亚健康人群提出的一种中医理论指导和思想方法,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契合。但部分亚健康人群常无明显伴随症状或异常体征,存在无证可辨的情况,难以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微观辨证作为传统中医四诊的延伸和发展,可以从微观层面识别亚健康状态,辅助中医辨证,从而提高中医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过对目前亚健康状态的微观指标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微观辨证在辨证保健中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帮助微观辨证在中医辨证保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与调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日益重视,同时受生活节奏加快、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据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方面,中医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就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调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①中医"治未病"调治观察组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原则,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等调适;②六味地黄丸对照组进行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③维生素B1对照组进行口服维生素B1治疗;通过1年的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亚健康"状态人员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的78%;观察组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在对调治亚健康状态人员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对改善疲倦、失眠、头晕、心烦、便秘的影响与维生素B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