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中药用药不当的防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口服中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口服发生中药用药不当的原因,并总结出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68例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为:发热31例、疼痛9例、中毒4例、过敏反应13例、消化道反应12例,其中发热症状的发生率与过敏反应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68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未进行辨证治疗25例、患者自身因素12例、用量用法不当13例、联合用药不当11例、其他因素7例。其中未进行辨证治疗的发生率与用量用法不当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口服中药治疗时,需加强临床用药的规范性,给予患者辨证治疗,患者用药时也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蒋维尔  徐军烈 《新中医》2015,47(10):136-139
目的:分析本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对策,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涉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处方资料,并对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结果:临床因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84例,所占比例为1.79%;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49.14%)及12岁以下的儿童(28.25%);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 min之内;累及的组织、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以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结论:本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部分不合理应用的状况,临床可通过加强引导、合理用药、规范给药、培养意识等措施,提高临床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李有林 《新中医》2014,46(8):200-202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因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制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表对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对策。结果: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及老人,发生率分别为38.7%和27.6%;联合用药易诱发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临床为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采取加强监管、对症治疗、规范给药、加强监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特点,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7月期间门诊及住院部发生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结果:18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60.02%)大于男性(39.98%);0~13岁的儿童以及大于56岁的老年患者居多,分别占29.44%和48.56%;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占62.41%,高于其他剂型,且逐年上升;最常见累及系统是皮肤及黏膜。结论:医院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及时反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可有效减少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应用不合理对策,为预防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5617张涉及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5617张涉及中药处方中,共有234张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34张涉及中药处方中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所占比例分别为62.82%、13.68%;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大多为用药过量超时,所占比例为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前,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药物性质及患者病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纠正用药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院1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1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方法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临床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肝胆系统等症状。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坚持严格执行辨证论治,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2013年9月上报的160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类型、药品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分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以此统计分析临床应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回顾分析数据,发现在本次研究的160例患者中,相比于中青年患者,老年人、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用药方式多为静脉滴注方式。同时,临床表现出皮肤、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中药制剂临床使用中,受各种原因影响,患者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合理使用中药制剂,采用安全的给药途径,避免不良反应,提高中药制剂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预防对策.方法: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运用日苴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中药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及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出现的60例使用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控制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中药用量不当、辨证不清、药物配伍不当、炮制方法错误、煎煮不当及个体差异等;针对上述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辩证,合理用药、科学合理配伍以及严格控制药品质量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危害较大,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较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临床必须加强中药知识的学习,查找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不良反应探讨其药学服务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资料为2014年-2015年本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80份。对所选的报告每一份均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表现和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统计的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属物反应,占45.0%,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其次是消化道反应,占25.0%,表现为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使用不当、知识不了解、煎煮时间不当,根据原因针对性采取药学服务措施。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应加强对中药安全用药的监控,提高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发应的发生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间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针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经研究分析,患者性别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P0.05);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方式、用药时间及年龄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年龄、用药方式及不良反应时间等,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需针对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进行预防,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
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医院患者因使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96例,占55.81%。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其次为脉络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占34.0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基础研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邢淑华  朱志鸳 《新中医》2015,47(2):172-17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对策,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76倒因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对策。结果: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以老人及儿童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8.99%、28.36%:使用较多的科室分别为消化内科、心内科和皮肤科;在使用频次占前十的中药注射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前三的分别为复方丹参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及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1.01%、0.88%、0.70%;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以皮肤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瘁、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结论:临床需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总结目前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从临床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品种来源混乱、炮制加工不当、医师对毒性及用量的认识不足、煎服法失当、辨证配伍不当、注射剂不良反应等。解决品种来源混乱、完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加强对中医师的相关培训和考核是可行的解决方案。结论:医患应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加强品种来源、炮制、应用方面管制可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掌握不良反应有效处理原则,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480例各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86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评估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入组86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未辨证施治、炮制技术不当、药物用法与用量不当、中西药联合方案不合理。入组病例不同性别、同一因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学临床应用领域,合理用药是保证临床疗效与服务质量的关键,中药师在工作实践中应加强中药材配伍、炮制、煎煮以及辩证等管理工作,消除用药不良安全隐患,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及药房管理方法。方法:对本院的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药房管理方面的不足及其改进措施。结果:年老患者和年幼患者在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方面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对于普通患者,静脉给药方式相较口服给药方式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据资料统计基本为静脉给药的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问题、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问题。结论:临床上,中药制剂引起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且复杂,根据目前的数据了解,多半与患者本身体质、药品使用方法及药品本身致不良反应有关。医护人员在使用中药制剂时,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的检查,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应提醒,提高临床使用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找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调查,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及特点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安全使用。结论: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必须加强用药监护,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有关不良反应的一些相关概念,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近期有关不良反应的实例报道.指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新药审评中重视安全性的考察,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加强各级医院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针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中医学相关报道中关于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文章,并结合实际临床工作情况,总结导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导致中药针剂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成分的复杂性、针剂质量标准不完善、临床用药不合理、患者个体差异等,针对这些情况,建议加强中药针剂的质量控制,多部门合作做好临床用药合理性的监管,针对不良反应加强监护,及时针对不良反应做出应对。结论:导致中药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当针对这些因素加强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