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中HCG扳机日适合的最大卵泡直径。方法根据HCG扳机日最大卵泡直径分为A组(≥17mm且≤19mm)、B组(19mm且≤21mm)、C组(21mm),分析三组之间一般基础资料、促排卵治疗数据、胚胎实验室数据(包括受精及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及妊娠结局。结果 C组Gn总天数、Gn总量显著大于A、B两组(P0.05);A组受精数、2PN数、2PN率、2PN卵裂数、优胚数、囊胚数、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C组(P0.05),C组2PN卵裂率显著高于B组(P0.05);所有首次移植周期总的临床妊娠率及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C组均显著高于A、B组(P0.05),而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所有首次移植周期、新鲜移植周期、冻融移植周期的活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和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中HCG扳机日最大卵泡直径大于21mm时,在新鲜移植周期能获得最高的临床妊娠率;而在17~19mm时,有较高妊娠率的同时也能获得较多的冷冻储存胚胎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裂期和囊胚期胚胎移植对妊娠安全性及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行助孕治疗的19 6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时间及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卵裂期胚胎移植组(D3组,13 968个周期)和囊胚移植组(D5组,5 716个周期),D3组又分为D3鲜胚组(13 566个周期)和D3冻胚组(402个周期);D5组分为D5鲜胚组(153个周期)和D5冻胚组(5 563个周期)。分别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及出生男/女性别比情况。结果 D3组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D5组(P0.05),但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D5组(P0.05),出生男/女性别比亦显著低于D5组(P0.05),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和低出生体重儿率则显著高于D5组(P均0.05);D3鲜胚组的胚胎种植率显著低于D5鲜胚组(P0.05),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和低出生体重儿率显著高于D5鲜胚组(P均0.05);D3冻胚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剖宫产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D5冻胚组,流产率则显著高于D5冻胚组(P均0.05);D3鲜胚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D5冻胚组(P0.05),出生性别比亦显著低于D5冻胚组(P0.05),多胎率、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胎儿畸形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则显著高于D5冻胚组(P均0.05)。结论囊胚移植在移植较少胚胎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较高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同时降低多胎率,且不增加过期产、巨大儿和胎儿畸形的风险。但其可能会提高出生男/女性别比,其对性别比的长远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冻融胚胎移植是否增加早期妊娠胚胎流失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胚胎移植的6 834周期临床妊娠患者的资料,根据移植胚胎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鲜胚组)和冻融胚胎移植组(冻胚组),比较鲜胚组与冻胚组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另外根据移植胚胎级别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D3组)和囊胚期胚胎移植(D5组),分别比较D3组鲜胚和冻胚以及D5组鲜胚与冻胚的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鲜胚组和冻胚组患者年龄、不育年限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流失率分别为18.9%和24.3%,流产率分别为14.4%和17.1%,活产率分别为85.6%和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患者鲜胚与冻胚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分别为19.4%vs.30.0%、14.5%vs.19.6%和85.5%vs.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5组患者鲜胚与冻胚种植胚胎流失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相比,冻融胚胎移植可能会增加妊娠早期胚胎流失率和流产率,降低活产率;因此在IVF周期中应尽量选择新鲜胚胎移植,如果选择冻融胚胎移植,应尽可能选择冻融囊胚期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裂胚移植后剩余的姐妹(sibling)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及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ICSI-ET的454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8个周期为受精后第3天(D3)行卵裂胚移植,设为A组,有266个周期行全囊胚培养并移植优质囊胚,设为B组。A组再分为优质囊胚形成组(A1组,127个周期),无优质囊胚形成组(A2组,61个周期)。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结局,直线回归分析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临床妊娠率(69.7%,)和种植率(40.1%)均显著高于A2组(52.5%、28.2%)(P0.05),A1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总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44和r=0.867,P0.05)。结论卵裂胚移植后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的临床结局有预测价值,优质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剩余姐妹胚胎培养形成优质囊胚可获得与移植优质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类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中心行FET助孕的1 210个周期。患者年龄<40岁,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为人工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卵裂期胚胎组(A组,n=536)和囊胚组(B组,n=674)。分别将A组和B组根据移植日内膜厚度分为4个亚组:A1、B1组(内膜厚度<6 mm);A2、B2组(6 mm≤内膜厚度<8 mm);A3、B3组(8 mm≤内膜厚度<12 mm);A4、B4组(内膜≥12 mm)。比较亚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FET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卵裂期胚胎组(A组)中,A1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4亚组(27.50%vs. 56.58%,P<0.05),而4个亚组间胚胎着床率、多胎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囊胚组(B组)中,B1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3、B4亚组(42.11%vs. 65.03%、68.97%,P<0.05),B1亚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B3亚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序贯移植、内膜机械刺激与囊胚移植三种移植方案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结果,为临床选择RIF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因反复种植失败拟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共228例,研究组按照移植方案不同分为三组:A组(序贯移植组):移植1枚卵裂期胚胎+1枚囊胚(40例);B组(内膜机械性刺激组):根据胚胎移植时间及数量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B1组: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1枚囊胚移植(52例);B2组:内膜机械性刺激+2枚卵裂期胚胎移植(47例);C组(囊胚移植组):移植1枚囊胚(40例)。对照组为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49例)。结果 A组临床妊娠率(67.52%)、种植率(41.25%)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73%、21.43%,P均0.05);B1组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4.23%vs 21.43%,P0.05);多胎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IF患者选择序贯移植、内膜机械性刺激+囊胚移植及囊胚移植三种移植策略均有改善妊娠结局的趋势;三者中序贯移植较传统卵裂期胚胎移植相比,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序贯移植可以降低因囊胚培养失败无胚胎移植的风险,但同时可能增加多胎率的风险。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激素替代治疗(HRT)内膜准备方案(降调节-HRT)和HRT内膜准备方案对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移植失败的PCOS患者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首次FET失败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53个周期),根据在子宫内膜准备过程中是否应用长效GnRH-a降调节,将553个周期分成2组:降调节-HRT组(A组,221个周期),HRT组(B组,332个周期),再根据胚胎情况分为不同亚组:降调节-HRT卵裂期组(A1组,101个周期),HRT卵裂期组(B1组,122个周期),降调节-HRT囊胚组(A2组,120个周期),HRT囊胚组(B2组,210个周期)。分别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纳入的553个周期,总妊娠率为64.92%。B组的囊胚移植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宫外孕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与B1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有高于B1组的趋势,早期流产率有低于B1组的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A2与B2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相近,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临床妊娠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是否行GnRH-a降调节是临床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囊胚移植组:平均移植胚胎数、平均移植优胚数是临床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降调节-HRT在首次FET移植失败的PCOS患者行卵裂期胚胎移植时有改善其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现象是否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治疗且于取卵后第3天行新鲜胚胎移植的3 030个周期,根据移植周期中是否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现象分为A组(发育阻滞组,移植日至少有1枚胚胎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及B组(正常对照组,移植日没有胚胎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低于B组患者,窦卵泡数多于B组患者,获卵数与成熟卵数均多于B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1);但A组患者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1),同时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VF周期中发生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周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较差的胚胎质量与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裂期冻融复苏胚胎过夜培养后胚胎生长个数及卵裂球增殖情况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68个卵裂期FET周期,根据过夜培养后复苏胚胎的生长个数分为0个生长组(A1,n=46)、1个生长组(A2,n=48)和2个及以上生长组(A3,n=174);根据卵裂球增殖情况分为8细胞组(B1,n=39)、8~16细胞组(B2,n=57)和含融合细胞组(B3,n=126);比较各组间的种植率、妊娠率和多胎率。结果A3组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55.17%、34.29%)显著高于A1组(分别为15.22%、6.67%)、A2组(分别为29.17%、16.00%)(P0.01),且A2组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高于A1组(P0.01),A3组多胎率显著高于A2组(36.46%vs.7.14%)(P0.01),A1组无多胎妊娠;B2组妊娠率显著高于B1组(52.63%vs.27.59%)(P0.01),B2组种植率显著高于B1组(31.15%vs.10.71%)(P0.05),而B2组与B3组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多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3组多胎率有所升高。结论卵裂期冻融胚胎经过夜培养后,有2个及以上生长的胚胎,且卵裂球发育到8~16细胞或有融合细胞阶段者,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对移植含2个及以上生长的胚胎,可考虑选择单胚胎移植,以降低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SET)应用于有剖宫产史患者IVF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及相关伦理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我院行IVF-ET治疗后有胚胎移植的剖宫产史女性患者206例,根据移植胚胎个数将患者分为SET组(A组,43例)和双胚胎移植组(B组,16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两组患者又按照年龄(20~34岁、35~38岁、39~42岁)、是否为选择性ET(非选择性ET、选择性ET)、是否为囊胚移植(囊胚移植、非囊胚移植)分为几个亚组,比较各亚组的活产率。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Gn天数、Gn总量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获卵数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极低/低体重儿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多胎率(4.35%)显著低于B组(27.37%)(P0.05);A组的剖宫产率(100.00%)显著高于B组(95.52%)(P0.05)。A、B两组中不同年龄亚组间活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非选择性ET和选择性ET亚组间活产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选择性ET组有大于非选择性ET组的趋势。结论在剖宫产史女性中行SET并不降低活产率,且能有效降低多胎率,更符合伦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裂球损伤对于不同冷冻方法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821例在本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卵裂球损伤情况分为A组:移植的胚胎均为卵裂球完整胚胎;B组:移植的2枚胚胎有1枚有卵裂球损伤;C组:移植3枚胚胎中只有1枚有卵裂球损伤;D组:移植3枚胚胎中只有1枚卵裂球完整胚胎;E组:移植胚胎均为卵裂球受损胚胎。按照冷冻方法(慢速程序法、玻璃化法)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慢速程序法中B、C、D三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与A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E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低于A组(P0.05)。玻璃化法中A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D、E三组(P0.05)。结论移植包含1~2枚卵裂球受损胚胎对于慢速程序化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对于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移植胚胎中卵裂球完整胚胎2枚时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胚整体质量对冻融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本生殖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FET)的984例患者资料,根据囊胚质量分成3组:A组为高质量囊胚(n=259);B组为中等质量囊胚(n=400);C组为低质量囊胚(n=325)。同时根据滋养层外是否存在碎片或卵裂球对C组患者进一步分组:C1组为不存在碎片或卵裂球(n=197);C2组为存在碎片或卵裂球(n=128)。对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70.66%vs.60.75%vs.44.31%,P0.05)及活产率(61.39%vs.48.00%vs.34.46%,P0.05)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B、C三组患者的流产率逐渐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13.11%vs.19.75%vs.22.92%,P0.05);A、B、C三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C2组的临床妊娠率(50.00%vs.40.61%,P0.05)及活产率(39.84%vs.30.96%,P0.05)均显著高于C1组。结论囊胚整体质量显著影响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对于低质量囊胚,滋养层外碎片或卵裂球不应作为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玻璃化冻融胚胎提前解冻培养后移植与当日解冻胚胎移植(FET)之间的移植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3月~10月在我中心进行的462例FET周期,提前解冻培养后移植组(A组224例),当日解冻移植组(B组238例);又将A组按卵裂球增殖与否分为Ⅰ组(108例)均增殖,Ⅱ组(84例)部分增殖,Ⅲ组(32例)均无增殖;根据冷冻胚胎卵裂球数目再将A、B两组又分为A1组(159例)、B1组(164例)胚胎卵裂球数均6,A2组(65例)、B2组(74例)至少有一枚胚胎卵裂球数≤6,比较各组间的移植结局。结果A组与B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分别为44.2%,44.1%;28.1%,26.5%,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着床率与Ⅲ组相比较(33.1%vs.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明显高于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2组着床率较B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胚胎提前解冻培养后再移植并不能改善FET结局,但对于卵裂球数目较少的冷冻胚胎,提前解冻培养或许有助于改善其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冻融胚胎不同体外培养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胚胎解冻后适宜的培养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中心行FET助孕的5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38个周期),按照所移植胚胎的不同分为卵裂胚组(A组)和囊胚组(B组),再根据解冻至移植时间的不同各分为两个亚组:A1组:培养时间≤2h;A2组:培养时间2~5h;B1组:培养时间≤2h;B2组:培养时间2~5h。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胚组中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复苏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囊胚组中B2组的临床妊娠率(73.77%)显著高于B1组(64.13%)(P0.05),B2组的种植率(54.04%)有高于B1组(48.02%)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冻后囊胚培养时间2~5h与≤2h相比,能显著提高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亦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胚胎移植数量、质量对不同年龄阶段妇女IVF-ET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772个行第二次IVF-ET的取卵周期,按年龄分三组(35周岁、35~37周岁和≥38周岁),以移植胚胎数量不同分为两组(A组,移植2个胚胎;B组,移植3个胚胎);再根据移植优质胚胎的个数将A组分别细分为A0、A1和A2组(优质胚胎移植数分别为0、1和2),同法B组分为B0、B1、B2和B3组(优质胚胎移植数分别为0、1、2和3)。比较临床妊娠率、多胎发生率等多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35周岁组:A组和B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49.4%vs.42.5%,P0.05);A组的单胎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75.3%vs.55.6%,P0.05),而3胎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0%vs.9.8%,P0.05),其中B2组和B3组的单胎妊娠率低于A2组(P0.05),而3胎妊娠率高于A2组(P0.05)。(2)35~37周岁组:A、B两组的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单胎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86.7%vs.54.8%,P0.05),双胎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6.7%vs.35.7%,P0.05);A0组无胚胎种植,B0组获得11.1%种植率和29.2%妊娠率(P0.05);A1组无双胎妊娠发生,但B1组双胎妊娠率为45.5%(P0.05);B2组双胎率显著高于A2组(53.3%vs.11.1%,P0.05)。(3)≥38周岁组:A、B两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妊娠率相对较高(23.7%vs.10.0%,P0.05)。结论年龄≥38周岁及无优质胚胎可移植的年龄35~37周岁妇女,增加移植胚胎数至3个,可能增加临床妊娠率;而对于38周岁尤其是35周岁的重复IVF-ET不育妇女,临床上有优质胚胎可移植时,移植胚胎数由3个降至2个可能并不降低临床妊娠率,但可以降低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体期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_2)水平及变化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助孕的IVF/ICSI-ET周期1 913个,根据扳机日E_2水平变化分组:A组(1 664个周期),E_2上升;B组(249个周期),E_2下降。为研究E_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又将A组分为两个亚组:A1组(1 038个周期,E_2≥14 640pmol/L)和A2组(626个周期,E_214 640pmol/L)。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的获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和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获卵数和冷冻数显著高于A2组,移植数显著低于A2组(P0.05)。A、B两组鲜胚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A2组的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2组,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A2组(P均0.05)。结论 HCG扳机前E_2升降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但扳机前过高的E_2可能会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继而影响胚胎着床,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过高的E_2可能增加OHSS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对HCG扳机前E_2上升的高E_2患者,可考虑行全胚冷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1 76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成时间和胚胎质量分为4组,其中移植胚胎为第5天(D5)优质囊胚者设为A1组(n=635);移植胚胎为D5非优质囊胚设为A2组(n=199);移植胚胎为D6优质囊胚设为B1组(n=418),移植胚胎为D6非优质囊胚设为B2组(n=509)。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BMI)及囊胚形成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1组与B1组的BMI、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与B2组的不孕年限、BMI、早期流产率、早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B2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优质胚胎组中,囊胚形成时间是引起两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的显著因素[OR=2.240,95%CI(1.592-3.152)](P0.05)。结论在冻融单囊胚移植时,若移植胚胎为优胚,则囊胚形成时间对于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当移植囊胚为非优胚时,囊胚形成时间对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D5囊胚移植妊娠结局优于D6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胚胎解冻后损伤及过夜培养后生长情况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周期303例,共349个周期。(1)根据所移植胚胎卵裂球的损伤程度,分为移植的胚胎均无损伤的完整组(A1,n=193)、全部移植的胚胎均有卵裂球损伤的损伤组(A2,n=30)和移植既有完整胚胎又有卵裂球损伤胚胎的损伤混合组(A3,n=126);(2)解冻后胚胎经过夜培养,所移植胚胎均有不同程度生长的定为生长组(B1,n=187),所移植胚胎均未见生长的未生长组(B2,n=46)和所移植胚胎既有生长的胚胎又含有未生长胚胎的生长混合组(B3,n=116);(3)在生长组及生长混合组中,有胚胎达到桑葚胚状态的桑葚胚组(C1,n=86),无胚胎生长到桑葚胚的无桑葚胚组(C2,n=217);比较各组之间的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之间的差别。结果解冻后完整组(A1)及损伤混合组(A3)妊娠率分别为45.08%、40.48%,均显著高于损伤组(A2)(20%)(P=0.01,0.036);完整组(A1)种植率(24.25%)显著高于损伤组(A2)(11.11%)(P=0.02),活产率及流产率相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冻后经过夜培养,生长组(B1)妊娠率(47.06%)显著高于生长混合组(B3)(34.48%)(P=0.031),生长组(B1)种植率(26.34%)显著高于未生长组(B2)(17%)及生长混合组(B3)(16.16%)(P=0.049,0.002)。桑葚胚组(C1)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无桑葚胚组(C2)(54.65%vs.37.33%,28.28%vs.19.76%)(P=0.006,0.015)。结论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对妊娠结局有利;胚胎解冻后经过夜培养,有卵裂球细胞生长的胚胎能够获得较高的种植率及妊娠率,且生长为桑葚胚者能够获得较高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中,选择性双胚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上海市同济医院生殖中心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行两枚第3天胚胎移植的517个周期,按照移植胚胎的形态学评分分为三组:A组为移植两枚Ⅰ级胚胎(304个周期);B组移植一枚Ⅰ级胚胎和一枚低级别的胚胎(128个周期);C组为移植两枚非Ⅰ级胚胎(85个周期)。分别对各组间的患者年龄、不育年限、不育因素以及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活产率等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组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抱婴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3.7%、62.5%、43.5%和62.1%、51.6%、36.5%,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的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生化妊娠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A、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组的胚胎活产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B、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胚胎形态学分级可以作为评判胚胎发育潜能的参数,Ⅰ级胚胎可获得最好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活产率;胚胎成功种植后,胚胎形态学分级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PCOS与非PCOS卵巢高反应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IVF/ICSI-ET助孕的卵巢高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 236个周期),根据是否合并PCOS分为PCOS组(309个周期)和非PCOS组(92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LH(bLH)水平和基础窦卵泡数(AFC)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患者促排卵方案所占比例、Gn天数、Gn总量、HCG日E_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获卵数显著多于非PCOS组(P0.01)。两组行IVF的情况比较,PCOS组受精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2PN受精率和优胚率则显著低于非PCOS组(P均0.05),2PN卵裂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行ICSI情况比较,受精率、2PN卵裂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2PN受精率和优胚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的总优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鲜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COS组鲜胚移植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行全胚冷冻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OS卵巢高反应患者IVF的优胚率显著低于非PCOS高反应患者,ICSI的优胚率则显著高于非PCOS高反应患者,但二者总的优胚率、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明显差异。PCOS高反应患者较非PCOS高反应患者行新鲜胚胎移植后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故临床上对PCOS高反应患者行鲜胚移植时应该慎重,冻融胚胎移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