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充气压力泵预防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该院ICU病房接收的长期卧床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患者共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充气压力泵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增加值以及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55%,对照组满意度为80.6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CU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ICU患者共计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化护理联合干预,观察行不通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状况和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ICU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工作中,对其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值速度,降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股静脉血流峰(tVmax)、血流平均速度(Vm)、凝血功能指标及患者预防DVT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Vmax、Vm、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DVT的知识、态度评分、遵医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情况,预防DVT,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胸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12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12例患者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对2018年1—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为研究组,给予上述针对性护理方案;统计对照组发生及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具体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发病与未发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年龄、BMI指数等指标上,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布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6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9%,下肢血流速度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卧床、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均为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下肢血流速度并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护理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方法选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110例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早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大小腿周径。结果研究组总发生率为16.36%比对照组的32.73%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1.53±0.21)cm、小腿周径(0.87±0.22)cm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患者大小腿周径,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早期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者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大小腿周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小腿周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实现有效预防长期卧床老年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唐磊 《双足与保健》2018,(3):131-13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偏瘫脑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0 d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改善偏瘫脑梗死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医嘱行抗凝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行气压治疗,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颜色、肿胀程度、末梢血运、疼痛及感觉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消除下肢肿胀、改善末梢血运、缓解疼痛、增进患者舒适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减少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静脉血栓情形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医院接收并给予手术治疗处理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以往最常应用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应数值27.5%(P0.05);观察组下肢症状(疼痛、肿胀、皮肤温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针对性的预防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情况的发生,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愈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选自该院2017年1—6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流速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护理方法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经过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指标比较中具有较好的优势(P0.05)。研究组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下肢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血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胀率10%低于参照组患者肿胀率40%,研究组患者疼痛率6%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率36%,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低于参照组患者发生率24%。结论康复护理的开展对偏瘫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住院时间的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都是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降低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红肿等发生率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极为重要,康护护理对于预防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1例。两组均进行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肽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压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下肢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溶血酶指标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PT、TT指标均比观察组高,血流平均速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促进妇科术后患者下肢血流循环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长期卧床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干预2周后比较2组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情况,以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及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等情况,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减少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入住ICU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各65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股静脉峰速度(53.62±5.73)cm/s、平均速度(35.74±4.7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纳入2018年1—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37例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将两组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应用在妇科手术后能够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入该院治疗的10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下肢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3%与观察组96.3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37%与观察组1.85%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行下肢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应用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中选取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40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行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分析80例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发生疾病的风险率。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以及患者发生疾病的风险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应用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可准确的评估疾病发生的风险性,提高预防的满意度,有效的控制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该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术前、术后基础指导和健康宣教,研究组加行综合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皮肤颜色变化例数、轻度肿胀例数、静脉血流缓慢发生例数和手术后出现DVT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皮肤颜色变化、轻度肿胀、静脉血流缓慢发生分别为16%、18%、14%,高于研究组4%、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DVT 10例,研究组3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行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发生,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对急诊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及血流平均速度。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该院急诊ICU接受治疗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6),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运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6.35±5.42)cm~2、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5.73±3.39)cm~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2.53±6.07)分、神经功能评分为(10.15±0.93)分、住院时间为(12.06±1.05)d、运动功能评分为(65.31±6.37)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ICU患者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流速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压力袜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间隔2 h翻身,间隔4 h对下肢按摩1次,观察组则采用压力袜进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痛疼、肿胀、舒适度等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痛疼、肿胀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给予压力袜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压力袜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卧床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的预防和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72例该院卧床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各时间点下肢周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下肢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 d、7 d实验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33.33%、19.44%)相比,实验组下肢水肿(11.11%)、下肢深静脉血栓(2.78%)发生率较低,实验组卧床护理满意度(94.44%)与参照组(75.0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床患者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下肢并发症发生比例,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