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微创锥颅软通道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1月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予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结果治疗后14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QOL-74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HIGH(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HIGH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予以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34例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手术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2/34)低于对照组27.27%(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GH患者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6例老年HICH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出血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出血后6 h)与对照组(出血后7~24 h),每组4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血肿完全清除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NSE、NPY、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SI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HICH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保护脑神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不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53-3855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收治的择期行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按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发病6h内,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与对照组(发病6~72h,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各37例。术后7d复查CT,观察两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术后7d,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86.5%(32/37),对照组为64.9%(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35/37)、75.7%(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于发病6h内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晨 《大医生》2023,(18):98-100
目的 研究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炎症因子、血肿清除率、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并发症少,对术后尽快康复有着重要作用,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其中,42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3.24±1.12)h、(21.16±1.05)d,均少于对照组的(7.16±1.33)h、(33.68±1.42)d(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95.24%、11.90%、2.38%,均优于对照组的78.57%、33.33%、16.67%(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引流术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后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在治疗1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对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引流组与小骨窗组血肿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3%,明显低于常规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组与小骨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再出血发生率5.6%明显低于引流组的16.7%和常规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别为(11.9±2.7)分和(12.3±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术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9%、16.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患者的NIHSS和SDS评分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后NIHS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91、0.857,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均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将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医疗指标、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MESSS评分以及3个月后预后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疗效确切、损伤轻、预后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清除血肿的时机及方法。方法对比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与超早期常规开颅及非超早期血肿清除各 40例的颅内压 (ICP)及GCS评分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组 (Ⅰ组 )与超早期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 (Ⅱ组 )术后ICP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组 (Ⅲ组 )与延期血肿清除组术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超早期血肿清除骨窗大小并不是影响颅内压的主要措施 ,尽早清除血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9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观察组予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予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评分、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GOS和ADL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GOS和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舟  叶敏  李劲松  张文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26-1328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发病7h以内)快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结果:术后痊愈15例,生活自理9例,半自理11例,因偏瘫而卧床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超早期快速小骨窗开颅显微清除血肿是救治重症脑出血的较好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发病7h以内)快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结果:术后痊愈15例,生活自理9例,半自理11例。因偏瘫而卧床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超早期快速小骨窗开颅显微清除血肿是救治重症脑出血的较好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术式将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骨窗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以及术后GCS评分、ADL评分等。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血肿清除率与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1.0%(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7.6%(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64-365
探究与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探究实验,随机分为不同组别,分别进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计算。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率以及致死率分别是92%、40%、4%与52%、16%、28%,区别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是8%、16%,区别不大(P0.05)。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及时清除患者的脑血肿,减轻患者脑组织受到的损伤,避免患者脑组织出现变性坏死等不可逆的损伤,尽量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格  沈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2):160+171-160,171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颅组1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120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于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病情轻重,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良率与重残率;比较2组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重残率低于开颅组,优良率高于开颅组(均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好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微创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微创组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情况及随访1年期间并发症、再出血、血肿残留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切口直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出血清除率、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血肿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Scale,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优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明显升高并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352-1354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各4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患者发病7小时前后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NIHSS、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NIHSS、C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保守综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有效率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神志恢复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远期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消除血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