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不同种质五味子藤茎中总三萜和总多糖的含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评价,进而筛选出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较高的五味子藤茎种质。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五味子藤茎中总三萜和总多糖类的含量,并以各成分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间五味子藤茎的总三萜和总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总三萜类成分为考察指标,品系17-11-3最佳;以多糖类成分为考察指标,品系94-9-2最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品系94-9-2的药材质量较好。结论该两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五味子藤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为五味子的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五味子藤茎中原儿茶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和肉桂酸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种质资源五味子藤茎中4种有机酚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不同种质资源间五味子藤茎的有机酚酸类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白果、99-8-7及130-9-6显著优于其他品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为五味子藤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为五味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乙腈-0.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黄酮类成分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0.35 m L·min~(-1);酚酸类成分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30 m L·min~(-1)。以DPPH和ABTS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3.8倍,果实的49.5倍;叶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酚酸类成分含量的4.2倍,果实的21.5倍。叶、藤茎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果实,叶、藤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果实的8.3倍和4.3倍;ABTS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果实的2.9倍和1.3倍。结论:五味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酚酸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五味子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含量有关。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同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蛟河地区不同采收期的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综合开发五味子藤茎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五味子甲素,单糖和寡糖,多糖的含量为统计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比较,11月和7月采集的藤茎与果实三种指标含量最接近,而就单一成分来讲,7月采集的藤茎五味子甲素含量最高,11月的多糖含量最高,9月的单糖,寡糖最高。结论:本实验首次运用化学模式手段对五味子藤茎的成分含量加以分析,为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时期连翘叶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能力的关系。方法:连翘叶样品粉末脱脂后用60%甲醇超声波提取。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不同采摘时期连翘叶的抗氧化能力。样品粗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亚硝酸钠法,总酚酸含量的测定采用Folin试剂法。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采摘时期连翘叶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月采摘的刚萌发幼叶表现出最高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相关性研究表明,连翘叶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841。结论:3月连翘叶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生长时期连翘叶,这显示从抗氧化方面而言连翘嫩叶刚萌发的时期是最佳的采摘时期,为较好的开发和利用连翘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坚杆火绒草不同部位中总酚酸含量的差异,验证"坚杆火绒草的采收时间为花期,使用部位为叶子和花"的合理性。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品,以福林酚为显色剂,检测波长765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在0~20 mg·L-1线性良好(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95.8%(RSD 1.0%)。坚杆火绒草花期的叶中总酚酸提取量高达190.606 mg·g-1;花期总酚酸含量明显高于果期,同一植株叶子和花中总酚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总酚酸可作为坚杆火绒草最佳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的评价指标,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亚贡叶中总黄酮及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亚贡叶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结果实验建立了总黄酮、总酚酸的标准曲线,测得亚贡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2%,RSD=1、4%(n=6);总酚酸平均含量为4.5%,RSD=1.6%(n=6)。结论建立了亚贡叶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测定方法,该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亚贡叶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找出4个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和UV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4种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4种成分为综合考察指标,其中山东临沂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评价,判定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总酚酸呈高度相关性,木犀草苷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呈中度相关,总酚酸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结论: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评价及相关分析,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桑叶发酵前后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桑叶70%乙醇提取物液体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考察发酵前后总黄酮、总酚酸含量的变化。方法:利用冠突散囊菌在桑叶70%乙醇提取物的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将得到的发酵液和未发酵的桑叶70%乙醇提取物以抗坏血酸和EDTA为阳性对照,针对指定指标(DPPH、ABTS、FRAP、OH·、螯合能力)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并对发酵前后总黄酮、总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未发酵桑叶7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液体发酵后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未发酵桑叶70%乙醇提取物对DPPH、ABTS、螯合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4.69mg·ml-1、2.03mg·ml-1、20.89mg·ml-1,而液体发酵后的桑叶70%乙醇提取物三者的IC50值分别为:12.42mg·ml-1、2.65mg·ml-1、14.81mg·ml-1;同时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发酵后桑叶中总多酚含量较发酵前明显下降,而发酵后桑叶中总黄酮含量却明显高于发酵前总黄酮含量。其中发酵前桑叶中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为4.39mg·ml-1、3.95mg·ml-1,而发酵后桑叶中总黄酮含量高达8.53mg·g-1,总酚酸却下降为1.24mg·g-1。结论:桑叶70%乙醇提取物液体发酵前后体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发酵前抗氧化作用较明显。此外通过微生物转化,显著性提高桑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同时,却降低了桑叶中总酚酸含量,因此可以推测,桑叶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并非是黄酮类化合物,而是非黄酮类的多酚类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及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酚酸及总黄酮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所测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均以花蕾期最高,确定金银花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时各指标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金银花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及其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金银花药材的采集,药用价值的提高及质量优劣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选出提取南五味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正交试验设计为考察方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溶媒用量,提取次数为因素,总皂苷含量为指标,UV法为含量测定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用乙醇浓度75%,溶媒用量12倍,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次数3次效果最好.结论 南五味子总皂苷工艺务件的提取工艺的优化,为南五味子总皂苷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清除DPPH能力考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考察中药中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构效关系,中药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及其与黄酮、酚酸类成分总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药中常见的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为研究对象,以DPPH法对上述41个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高效液相色谱-库仑阵列检测技术检测黄酮及酚酸类化合物的氧化电位,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中药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总量.结果:31种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其中以(-)-EGCg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IC_(50)值为6.7μmol·L~(-1);氧化电位值50 mV;提取物中,茶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高,为82.9%(以芦丁计),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_(50)值为0.012 g·L~(-1);红花醇提物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低,为7.01%(以芦丁计),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弱,其IC_(50)值为1.3 g·L~(-1).结论: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化合物中酚羟基的取代个数和位置有关;中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Y)与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X)之间存在相关性,Y=7.779X~(-0.48),r=0.929 5,即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高,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藤茎木脂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五味子藤茎中木脂素含量在12个月内的变化规律,为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合理开发利用其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为对照品,采用反相HPLC测定.结果:不同月份五味子藤茎中3种木脂素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五味子醇甲含量在12月份最高,为2.3 mg·g~(-1)生药;4月份最低,为1.4 mg·g~(-1)生药.五味子甲素在11月份含量最高,为0.8 mg·g~(-1)生药;3月份最低,为0.4 mg·g~(-1)生药.五味子乙素在1月份含量最高,为3.0mg·g~(-1)生药;4月份最低,为1.1 mg·g~(-1)生药.结论:以秋、冬季采收为佳.  相似文献   

14.
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糖和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选其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D-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多糖的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 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以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法优选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多糖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总多糖的最佳 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温度100℃、水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测得总多糖含量为13.769%;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样品粉碎过4号筛、加入20倍量60%乙醇超声提取30 min,测得总黄酮含量为2.048%。结论: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优选出的最佳提取 工艺稳定可行,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及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炮制原理。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及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的含量。结果五味子、酒五味子、醋五味子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60%、1.28%、0.92%;总三萜含量分别为1.56%、1.42%、1.59%;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89%、1.49%、1.27%;五味子果肉及种仁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08、1.47、0.48和1.65、1.86、1.34。结论炮制对五味子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均有影响;五味子种仁中3种成分含量均高于果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五味子藤茎中木脂素含量在12个月内的变化规律,为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合理开发利用其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为对照品,采用反相HPLC测定。结果:不同月份五味子藤茎中3种木脂素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五味子醇甲含量在12月份最高,为2.3 mg·g-1生药;4月份最低,为1.4 mg·g-1生药。五味子甲素在11月份含量最高,为0.8 mg·g-1生药;3月份最低,为0.4 mg·g-1生药。五味子乙素在1月份含量最高,为3.0 mg·g-1生药;4月份最低,为1.1 mg·g-1生药。结论:以秋、冬季采收为佳。  相似文献   

17.
该文建立了同时测定紫苏叶中迷迭香酸(RA)和咖啡酸(CA)2种酚酸,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SDG)、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LDG)、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ADG)、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SG)、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LG)、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6种黄酮含量的方法。基于10份包括不同挥发油化学型的紫苏种质,以及不同栽培年份和不同采收期的材料,测定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酚酸总含量和黄酮总含量差异大,2种酚酸总量为2.24~34.44 mg·g-1,6种黄酮总量为11.55~34.71 mg·g-1。各成分按照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RA 2.13~33.97 mg·g-1,LDG 1.31~14.80 mg·g-1,SG 1.97~8.45 mg·g-1,ADG 2.68~7.60 mg·g-1,SDG 1.16~5.87 mg·g-1,LG 0.78~1.91 mg·g-1,AG 0.56~1.00 mg·g-1,CA 0.11~0.68 mg·g-1。5份PA型种质中多数成分的含量在2017年高于2018年,表现出不同栽培年份变化较大。9份种质的2种酚酸类成分含量随采收时间的变化,在穗前期(8月3日—8月18日)先降低,在开花结实期,8月18日—9月2日开始升高,9月2日—9月17日有缓慢降低趋势,在果熟期再次升高;而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种质中随采收时间变化趋势不一致。部分种质中黄酮类与酚酸类成分的变化呈现负相关,酚酸类成分的变化和挥发油化学型构成没有相关性。该论文为高品质紫苏药材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槐角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以总黄酮含量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最佳黄酮提取工艺。结果:以总黄酮含量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提取,料液比为1:10,每次60min,提取3次。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作为槐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大孔树脂纯化菟丝子总黄酮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总黄酮、金丝桃苷的吸附率和解析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型号。以总黄酮、金丝桃苷吸附量为指标,考察吸附时间、漏点浓度、上样液pH对纯化工艺的影响。以总黄酮、金丝桃苷洗脱率为指标,考察洗脱液流速、洗脱液体积、洗脱液浓度对纯化工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总黄酮与金丝桃苷含量的归一值为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并确立最佳工艺。结果 菟丝子总黄酮纯化的最佳树脂型号为AB-8型,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 3.9、洗脱液体积19.6BV,洗脱液浓度74%,验证实验的总OD值为0.982 5,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纯化前后,总黄酮含量由18.95 mg·g-1提高至85.68 mg·g-1,金丝桃苷含量由4.12 mg·g-1提高至16.85 mg·g-1结论 优选的纯化工艺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菟丝子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和正交设计对五味子中多糖进行超声辅助提取,以吸光度值为指标,分别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出超声辅助提取五味子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0min、温度60℃、提取次数为1次.在优化的条件下对湖北和辽宁产的五味子中总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得出北五味子总多糖含量为39.31mg/g,南五味子总多糖含量为24.05mg/g,二者多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