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探讨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验处方,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及方剂配伍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120首治验处方中出现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40味,主要有黄芩、半夏、柴胡、竹茹等;药性多苦、辛、寒,主归胃、脾、肝经;得出药物核心组合22个,新方10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出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构建祛湿、散瘀、通滞、化积、解毒、消痈"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网络;用药方面,以辛开苦降类药物为主,淡渗利湿药与芳香化浊药同用,擅用虫类药,巧用矿石介类药物,化浊解毒的同时给邪以出路,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五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6个用药特点。认为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常以醒脾运脾治其本,芳香苦寒药物合用化浊解毒以治其标,用理气行气及虫类药物改善症状。同时擅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等反治法治疗因浊毒蕴结于内出现的畏寒、下利不爽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浊毒”学说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次提出的,临床上众多常见病、多发病与浊毒关系密切,临床从浊毒论治、采用化浊解毒为主的方法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结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伴口中异味的案例,简述从浊毒辨治口中异味的经验:即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机湿热、痰浊、血瘀、气滞、阴虚5个方面分别辨治口苦、口甜、口涩、口酸、口咸等口味异常,形成化浊解毒为主,清热利湿、化痰散浊、活血化瘀、行气通滞、滋阴清热为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其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验处方120首,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及方剂配伍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出现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40味,主要有黄芩、半夏、柴胡、竹茹等,药性多苦、辛、寒,主归胃、脾、肝经,得出药物核心组合22个,新方10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辅以化痰、散瘀、通滞之品,配伍主次分明、多管齐下,总结出其常用药物组合的特点,归纳出用药以攻毒同时给邪以出路、针对病症特点巧用矿石介类药物两大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赵冉  王彦刚  李珊珊 《新中医》2015,47(2):14-15
介绍李佃贵教授基于化浊解毒理论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用药的临床经验。李教授据临床用药经验创立了"浊毒理论",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衷中参西,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遣药组方,灵活运用,方证相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任顺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顺平专家门诊就诊的CAG患者70例,共计76张处方,使用81味中药,涉及17种中药类别,总计用药1282频次,使用频数法分析其临床使用的药物和功效类别。结果:70例患者共用药物81种,其频数统计提示,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由高到低依次是党参、白术、茯苓、柴胡、陈皮、姜半夏、紫苏梗、丹参、黄芩、神曲。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任顺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益气健脾化湿、疏肝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清热等为治疗大法,高频药物由多到少依次为健脾化湿药、疏肝理气药、消食通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并随证酌情加用消食药、温中药、收敛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杨卓欣教授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并传承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杨卓欣教授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0.0软件与Celementine12.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录处方104首,涉及药物合计84种,使用总频数达1 398次;使用频次≥20的药物有22味,其中频次较高的前5位分别是炙甘草、陈皮、酸枣仁、当归、白术。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前5位为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味以上药物组合27对。结论:杨卓欣教授善于从脏腑理论出发治疗失眠症,立足于脾、心,以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为大法,临证常以归脾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随症辅以疏肝理气药、滋补肝肾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8.
周盼盼  王彦刚  吕静静 《中草药》2014,45(19):2873-2877
收集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病历,详细记录其性别、年龄、电子胃镜及病理结果、临床症状、中药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黄金分割法”为判别依据,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进行药物与证候之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研究化浊解毒方药治疗CAG的用药规律,探寻化浊解毒方与浊毒内蕴证稳定的方证关系。经数据处理,共得到中药153味,根据“黄金分割法”的原则,使用频率在61.8%以上(含61.8%)的药物共有15种,作为CAG浊毒内蕴证治疗的核心药物。出现频次最多的临床症状共10种,作为CAG浊毒内蕴证的主要症状表现。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药物和脉证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说明CAG浊毒内蕴证与化浊解毒方方证的高度相应,体现了CAG的关键病机为浊毒内蕴,“化浊解毒法”为与之相对应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共搜集有效病例276例,纳入处方625首,进行了5种证型的症候群及药-证分析。结果显示:芳香苦寒药物合用,喜运脾不喜补脾,善用理气之药是李教授治疗该病的主要用药特点。提示:临床在治疗该病时,除养阴活血的传统治疗外,可辨证采用化浊解毒、醒脾行气之法,为中医药治疗该病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吴良村辨治消化系统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吴良村教授门诊消化系统肿瘤患者79例583诊次。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类别、药物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79例患者583诊次共用药199种,累计用药频次10 753次,其中用药频次最多者为佛手,其后依次为白芍、茯苓、山药、甘草等。药物类别使用最多的为补虚药,其后分别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以及理气药等。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6类,涉及方剂四君子汤等。二药关联规则涉及太子参与山药、茯苓、白术等药对,三药关联规则涉及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消食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补虚药等配伍。结论:吴良村辨治消化系统肿瘤以健脾益气为主,随证辅以利水渗湿、解毒抗癌、消食和中之法,临证用药善于甘、苦、辛、平配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舌感异常的案例,简述王彦刚教授从胃辨治舌感异常的经验,即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湿、痰、滞、瘀、虚5个方面入手,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辅以化痰、散瘀、通滞、滋阴之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舌感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数分析探索总结王彦刚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证经验。方法:借助统计软件SPSS18.0对CAG浊毒内蕴证的门诊治验处方中涉及药物的频数、性味、归经和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王彦刚教授临床治疗CAG浊毒内蕴证门诊验方252条,涉及186种药物,总用药6 141频次;运用"浊毒"理论临床辨治CAG的常用药物有:黄芩、半夏、黄连、茵陈、柴胡、香附等;在药物的选择上以具有清热、补虚、理气和活血化瘀作用的为主,多味苦性寒,主归脾、胃和肝经。结论:王彦刚教授在运用化浊解毒法论治CAG时,多以效专力宏的清热药为主打,辅以化湿涤痰和疏肝理气之品,注重肺、脾、肾三脏同调,同时不忘攻补兼施,祛邪扶正,以求万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甚至消失,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心之浊毒”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浊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性提出从“心之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化浊解毒、宁心健脾为治则,创立化浊解毒养心方,并辨证辅以芳香化浊开心窍、温燥祛浊健心阳、清热泄浊除心火、养血祛浊安心神、重镇降浊定心志、活血排浊通心脉法,取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胃癌关键致病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以"浊毒"立论,以化浊解毒为要,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灵活辨证用药,使浊毒分离分消,萎缩的胃黏膜得以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基于化浊解毒理论分期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浊毒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从浊毒理论的角度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总结归纳了李佃贵分期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藏医药治疗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青海省藏医院住院治疗或门诊就诊治疗的115名患者(原方剂频数达690首,剔除重复后70首)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藏药频次、关联规则、核心组合、新方分析。结果:对数据库慢性萎缩性胃炎70条方剂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以培根增盛引起的"三火"功能失衡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药频数较高,主要的关联规则为六味木香散和六味寒水石散,设置相关度4,惩罚度为4,发现核心药物组合8个,挖掘出新处方共4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藏医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胃的血气畅通、调节胃"三火"失衡、健胃生火、抗炎消炎为主,为进一步规范藏医治疗萎缩性胃炎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为其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宋纯东教授对紫癜病(过敏性紫癜)辨证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对300例以过敏性紫癜为主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先用频数分析统计出频次≥15的高频药物,再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对高频药物间关联规则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得到的高频药物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等;提取有意义药-药关联为12组,如生地黄与水牛角,白茅根与茜草等。结论:通过关联规则可以探究辨治紫癜病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秉秀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病历,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46例,共计156诊次、156首处方,共使用中药78味、2710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常用的药物配伍是补虚药+补虚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结论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组方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益气健脾为辅,清热利湿化浊为佐,体现了补中有清、清中有补、补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新安名医孙一奎辨治肺系疾病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 整理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辨治肺系疾病共313首方剂,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利用IBM SPSS Modeler18.0中Apriori算法、Cytoscape3.9.1、IBM 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药物200种,累计用药频次为2472次。频数分析发现孙氏最常使用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半夏、苦杏仁、生姜和桔梗;使用中药中功效排名前5位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对辛味、温性药物和归肺经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高频药物(频数≥15)聚类分析挖掘出10组药物配伍。高频药物(频数≥15)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桑白皮-陈皮-甘草,为91.89%;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桔梗-甘草,为29.30%。结论 《赤水玄珠全集》博采众收、兼容并蓄,组方用药善选辛苦,治法以固本培元、从肝治肺、祛痰法、解表法为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谢春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组方规律并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其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处方131首,运用频数、频率、累计百分比等描述性统计分析、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及系统聚类等方法对处方药物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挖掘出谢春光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高频中药31味,常用药对15对,核心药物组合5对。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初步揭示其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配伍规律及学术思想,即针对"气阴两虚为本、早期肾虚络滞、后期肾虚血瘀夹浊"的辨治思路,运用养阴益气、活血补肾、利水荡浊、通腑解毒、收涩固肾、散收相合的治疗大法,可使浊毒得除,肾关得固,正气得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