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位温针灸与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2例,最后A组40例、B组39例完成试验。A组采用常规颈部穴位结合腰部穴温针灸治疗,颈部穴取风池、天柱、颈百劳、完骨、天牖、阿是穴(包括压痛点或触诊有硬结或条索状物处),腰部取大肠俞、气海俞、腰5夹脊穴,于风池、天柱、大肠俞行温针灸;B组采用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治疗,取穴同A组中的颈部取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于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并评定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随访时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优于B组。A组治疗2周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2.5%(37/40),B组为87.2%(34/39,P0.05);随访时A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B组的64.1%(25/39,P0.05)。结论:"颈腰同治"温针灸及常规穴位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颈腰同治"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在远期疗效上优于常规颈部穴位温针灸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腰同治"理论指导的温针灸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58例)与观察组("颈腰同治"理论指导的温针灸治疗,58例),比较两组颈椎活动度、颈部症状与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治疗7 d后以及治疗14 d后,两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ROM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治疗7 d后以及治疗14 d后,两组颈部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颈部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颈腰同治"理论指导的温针灸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颈椎活动度,降低颈部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温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颈腰同治"理论的温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部症状积分、颈痛程度评分、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部症状积分、颈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血清E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PGI2、EDH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部症状、疼痛程度、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肾不足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采用基于“脊柱整体观”下颈腰同治温针灸疗法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科113例肝肾不足型CS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接受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研究组(57例)增加基于“脊柱整体观”下颈腰同治温针灸疗法,持续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椎功能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4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颈椎右侧旋、左侧旋、右侧屈、左侧屈、后伸活动度均较对照组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事件和颈椎前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脊柱整体观”下颈腰同治温针灸可有效改善肝肾不足型CSA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提升颈椎功能和治疗效果,且不增加治疗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脊柱整体观"自制功能锻炼操,观察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19例,采用自制颈部锻炼操治疗;B组20例,采用推拿手法治疗;C组20例,采用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运用Borden氏法测量患者X线颈椎曲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田中靖久颈椎评分表评判颈椎功能,上述3个指标共同评价患者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颈椎曲度均高于B组(P0.01);A组患者颈椎曲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或P0.01);治疗后B组患者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颈部锻炼操锻炼,然而远期疗效低于颈部锻炼操锻炼;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可获得更好的近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温针灸组与对照组各30例,温针灸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颈三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NP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患者VAS、N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做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 温针灸颈夹脊穴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组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 ) ,并能明显加快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温针灸颈夹脊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意气针灸疗法的泻法与常规捻转泻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32例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6例。两组均以阿是穴为主穴,A组要求针刺时采用单纯的以意行气的泻法,B组要求采用单纯的捻转泻法。两组均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和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和数字分级法疼痛量表(N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及NR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NPQ评分及NR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8.5%和87.9%,B组分别为97.0%和71.2%,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4.6%,B组为1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气针灸疗法为主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其效果优于常规捻转泻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1):107-108
目的:观察温针灸颈夹脊穴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各40例。A组给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B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C组给予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伊红性白血球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效果。结果:1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B组(P0.05),治疗6个月复发率低于A、B组(P0.05),但A、B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三组症状总积分、IgE、ECP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不同时间症候总积分、IgE、ECP降低幅度高于A、B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高于A、B两组(P0.05),但A、B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颈夹脊穴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症状积分、免疫指标改善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验穴"折角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用"项八针"手法治疗,B组采用经验穴"折角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的田中靖久量表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经验穴"折角穴"配合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方法易行,能对临床症状改善及颈部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我院中医康复科门诊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观察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自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60例采用温针灸颈三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药物口服另外配合药物外搽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颈痛量表(NPQ评分)、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58.3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颈痛、酸胀不适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颈舒颗粒联合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予以颈舒颗粒口服联合平衡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颈舒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54.84%、95.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10%、80.6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平衡针灸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面具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海锋  郭汝宝  万全庆  孔颖 《新中医》2023,55(14):165-169
目的:观察三维调颈手法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病变区域红外热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2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三维调颈手法组、C组为针刀组、D组为三维调颈手法联合针刀组。4组均治疗3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红外热成像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B、C、D组ND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B、C、D组颈部温差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颈部温差减小较B、C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颈部温差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调颈手法联合针刀治疗能改善颈椎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三维调颈手法或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15.
全息疗法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全息疗法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刺全息颈穴、靳氏颈三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90例与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60例(对照组)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疼痛评分、压痛评分,明显改善颈椎功能活动范围,前屈旋颈试验全部阴性。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息疗法并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与穴位埋线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临床疗效。方法:76例颈椎病颈痛合并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从心肾论治针灸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颈椎病颈痛合并失眠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心肾论治针灸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颈椎病颈痛并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行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32例)单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32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对3组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3组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VA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6.9%,87.5%,75.0%,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之间治疗前后CG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组、B组、C组在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GR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较B组明显,B组下降较C组明显。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起效慢,显效率不高,不是最优化的治疗方法;单行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起效快,显效率高,但后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线五区法指导下针灸治疗软组织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软组织型颈椎病患者50例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五线五区法"取穴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进行针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颈部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定VAS得分、颈部功能评定N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线五区法指导下选择颈部扳机点进行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颈肩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痉挛状态,缓解疼痛,促进颈椎力学平衡恢复,对软组织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三伏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针灸加三伏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三伏贴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3.3%,对照组愈显率56.7%,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PQ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N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三伏贴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疗效优于单纯三伏贴治疗。  相似文献   

20.
颈腰止痛药配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颈腰止痛药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用颈腰止痛药加针灸、根痛平加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疼痛记分及握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腰止痛药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