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散熏洗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止痛散熏洗。观察2组治疗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足部肿胀消退率和治疗前后骨痂X射线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和骨痂X射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足部功能恢复的总优良率、损伤部位肿胀消退率、骨痂X射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加用活血止痛熏洗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足功能恢复和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畸形、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和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性股骨畸形患者6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患者16例、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例。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分期手术,其中Ⅰ期手术19例,Ⅱ期手术7例。23例患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3例患者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18例患者采用顺行髓内钉治疗,8例患者采用逆行髓内钉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采用Paley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分析患者矫正畸形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AS评分显著降低。患者足部功能明显改善,Paley评分显著增加。患者患肢长度较健侧长度的短缩值、机械轴向偏向均明显减小,膝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患者随访(13.8±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9±0.8)个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神经血管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结论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是治疗股骨畸形、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伴畸形和畸形愈合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治疗47例足副舟骨损伤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47例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12~67岁,平均34岁。病程:1小时~20天38例,1个月~17年9例。病因:足内翻扭伤41例,撞伤4例,冷冻伤2例。合并伤:踝外侧韧带损伤13例,足第五跖骨基底骨折6例。症状:足部疼痛、肿胀、跛行。体征:足副舟骨突出、压痛、足内翻时副舟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矫形外科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程度更小,安全高效,且具备微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足部损伤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足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受试者疼痛、功能以及对线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对受试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总体优良率为94.00%。结论相较于干预前,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对线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足部损伤患者来讲,利用微型外固定架法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对于此,建议各大医院致力发展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技术,并努力将这种方法运用于临床,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另外也要积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41足)和对照组37例(41足),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小切口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联合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治疗前后跟骨情况(Gissane角、Bohler角、长度、宽度、高度),跟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跟骨Gissane角、Bohler角、长度、宽度、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切口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部损伤小,足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34例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的疗效。方法:1985年4月~2003年3月,对34例(55足)先天性副舟骨患者应用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年,平均12年,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改良Kidner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55岁,中位数36岁。体质量指数18.6~33.7 kg·m-2。所有患者半年内有2次以上的严重踝关节扭伤史,经正规非手术疗法治疗后无效,且行改良Brostrom-Gould修复术失败。X线检查均显示距骨前移>10 mm,距骨倾斜角>9°;MRI检查提示距腓前韧带伴或不伴跟腓韧带断裂,且第三腓骨肌存在。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足踝功能测试(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5~90 min,中位数70.5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13±0.64)分、术后1年(1.33±0.74)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52.47±7.37)分、术后1年(89.23±5.75)分,优11例、良5例;FAAM评分,术前(58.67±5.70)分、术后1年(90.13±6.60)分,优9例、良7例。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能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Lisfranc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病例,按照Myerson分类:中间柱损伤18例,内侧、中间柱合并损伤12例,内侧、中间、外侧柱三柱损伤10例,观察足功能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11.5个月(6~36个月)随访,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2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5%。无严重并发症,皮缘坏死2例,骨性关节炎2例,足部疼痛4例。结论 :在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是关键,能有效地改善足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脑瘫马蹄内翻足治疗方式选择改良型胫前肌腱外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1月,研究对象是该院50例脑瘫马蹄内翻足患儿,分组方式为随机原则,对照组手术方式为传统手术,观察组手术方式为改良型胫前肌腱外移术,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优良率为96.7%,而对照组优良率为7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足部功能评分为(46.5±1.3)分,出现感染的患儿1例,出现脓肿的患儿2例,发生率为10.0%,患儿足部功能评分为(30.5±1.8)分,出现感染的患儿4例,出现脓肿的患儿5例,发生率为2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马蹄内翻足选择改良型胫前肌腱外移术治疗可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足部功能的恢复,对患儿预后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类型足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来该院就诊足舟骨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骨折部位分类:背侧撕脱骨折1例,舟骨结节撕脱骨折3例,舟骨体骨折16例。其中舟骨体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3例。20例患者基于骨折类型选取钢板或者螺钉固定等手术路径展开治疗。结果足舟骨背侧撕脱骨折、结节撕脱骨折及足舟骨体部Ⅰ型骨折优良率均为100.0%。而足舟骨体部Ⅱ型骨折的优良率为66.7%,足舟骨体部且Ⅲ型骨折的优良率为33.3%。相比之下足舟骨体部Ⅲ型骨折的优良率最差。结论足舟骨骨折需要基于骨折类型的不同,应用科学的术式以及合理的内固定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外敷虎力散治疗痛性足副舟骨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痛性足副舟骨急性发作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虎力散组和消炎痛组,治疗1周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药物副作用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1周后,虎力散组完成疗程者患足红肿痛症状完全缓解、无药物副作用发生,半年后随访有1例复发,总有效率达90.00%;消炎痛组8例有效,12例红肿消退不明显、足功能恢复差且有3例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1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半年后随访有3例复发,总有效率为25.00%.经比较,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外敷虎力散治疗足副舟骨急性发作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避免了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对消化道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但治疗时间不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unnybrook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改良Ba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unnybrook评分高于对照组,功能独立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Ba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副舟骨称胫外侧骨,位于舟骨内后侧,出现率约为4%~14%,且多为双侧.副舟骨痛综合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骨部隆起畸形、疼痛及压痛,严重者行走不便和影响工作.因临床和放射科医生的疏忽,易出现误、漏诊.笔者搜集14例(16足)副舟骨痛综合征患者x线平片,对照96例(100足)无临床症状的副舟骨,重点分析其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克氏针联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克氏针联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21~63岁,中位数4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足23例、右足3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5 h,中位数8 h。比较手术前后足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足部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4±1.09)分,(3.63±1.45)分,(2.18±1.37)分,F=240.976,P=0.000;(23.14±5.54)分,(90.83±3.79)分,(93.25±1.62)分,F=981.42,P=0.000];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足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0,P=0.000),末次随访时的足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后6个月降低(P=0.000);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00,P=0.000),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较术后6个月增高(P=0.000)。末次随访时SF-36量表评分中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增高[(53.25±7.87)分,(79.83±12.15)分,t=13.493,P=0.000;(45.28±9.19)分,(76.24±7.86)分,t=18.814,P=0.000;(40.31±6.37)分,(78.31±5.76)分,t=32.515,P=0.000;(37.49±7.87)分,(75.42±6.10)分,t=27.992,P=0.0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克氏针联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足部疼痛症状、改善足部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联合小针刀松解膝内侧副韧带浅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退行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关节镜联合小针刀松解膝内侧副韧带浅层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2个月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Lysholm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退行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联合小针刀松解膝内侧副韧带浅层治疗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7.
副舟骨称胫外侧骨,位于舟骨内后侧,出现率约为4%~14%,且多为双侧。副舟骨痛综合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骨部隆起畸形、疼痛及压痛,严重者行走不便和影响工作。因临床和放射科医生的疏忽,易出现误、漏诊。笔者搜集14例(16足)副舟骨痛综合征患者X线平片,对照96例(100足)无临床症状的副舟骨,重点分析其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小切口手术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2例跟骨骨折采用局部小切口手术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手术切口均获I期愈合,无感染,无皮肤坏死。随访6~2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切口处无疼痛。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25足,良3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7.5%。结论:在跟骨骨折的小切口手术复位治疗中,应尽量做到术前对骨折和软组织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并进行规范可行的治疗,术中注意无创原则,更不能忽视术后的规范治疗,从降低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汤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4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记录2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Matta功能评分,统计2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以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观察2组手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3个月、6个月Matta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及骨盆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续筋汤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骨盆功能恢复,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结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JOA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显著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显著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TNF-α、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结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缓解腰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