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质量指数与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唐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前来唐县人民医院体检的95例老年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需根据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52)、预后不良组(n=43)。研究组、对照组均进行NT-proBNP、左心室质量指数等指标检测,对比组间(研究组、对照组)、组内(研究组中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等指标检测值。结果研究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LVEDD、LVMI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老年人群,研究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健康老年人群(P<0.05);对研究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成功随访6个月,研究组中预后良好组NT-proBNP、LVEDD、LVMI检测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LVEF检测值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NT-proBNP、左心室质量指数与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治疗方式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住院期间,临床指标和远期不良事件。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88.76±6.79)分、SDS评分(37.63±7.12)分、SAS评分(33.68±6.87)分和住院时间(5.92±2.46)d相比对照组指标优(P0.05);康复组不良远期事件的总发生率12.50%(5/40)比对照组27.50%(11/40)低(P0.05)。结论康复治疗比较常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远期预后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心理负面情绪得到疏导,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及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CHF患者临床资料,每月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历时2年,获取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的发生及其时间。绘制ROC曲线建立CHF患者Hb及红细胞分组标准,并对2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其对CHF患者的预后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CHF合并贫血的相关指标。结果 409例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28.6%,分析取得Hb切值为110.5 g/L;根据切值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出Hb低值组的CHF患者远期预后较差(P=0.002);气虚证与贫血具有相关性(P0.05)。CHF患者的贫血程度与性别、RBC计数、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LVEF值、高血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 Hb低于110.5 g/L的CHF患者2年死亡率高,气虚对贫血有促进作用,随着年龄、肌酐、尿素氮、转氨酶、胆红素指标的升高,Hb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及LVEF值降低,贫血明显。  相似文献   

4.
血清高水平胱抑素C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高水平胱抑素C(CysC)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血清CysC水平分组:CysC<1.05 mg/L者108例作为CysC正常组,CysC>1.05 mg/L 92例作为CysC异常组,记录患者自就诊日起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恶化、急性冠脉综合征、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结果 CysC异常组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CysC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CysC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含量(LP-PLA2)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测定126例CHF患者入院时的血浆LP-PLA2水平,出院后常规随访12个月,依据随访期内出现心血管事件(CE)与否,将CHF患者分为CE组与非CE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LP-PLA2对于CHF的检测价值。结果包括LP-PLA2在内,CE组与非CE组之间有9项组间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升高、NT-pro BNP水平升高、LVEF降低、LVDD增加、BMI升高是CHF患者12个月内发生CE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判定LP-PLA2预测CHF患者12个月内发生CE的概率,LP-PLA2水平5.12 ng/m L时预测价值最高,灵敏度为76.07%,特异性为67.8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LP-PLA2水平≥5.12 ng/m L时,CHF患者CE发生率增高。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升高是CHF患者12个月内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P-PLA2水平可对CHF患者的预后转归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绞痛病程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根据心绞痛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长期组、近期组和短期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长期组总心源性死亡率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心绞痛患者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短期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延玉合剂治疗老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延玉合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相关临床指标及远期不良预后事件。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内皮功能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总体远期不良预后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玉合剂治疗老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90-189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110例在该院确诊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测定患者血清TNF-α、CRP、IL-8的含量。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法及SD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随访记录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S、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TNF-α、CRP、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64%)明显少于对照组(25.45%)(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支架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作用及对其血小板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支架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 (CD6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水平及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统计2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靶血管重建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2组治疗后CD62P、CD63与GPⅡb/Ⅲ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支架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及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伏贴对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60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CHF患者,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80例再加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从三伏第一天至出伏贴敷,隔日贴敷1次,每次贴敷4~6h,共2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评价治疗后临床疗效;6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与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三伏贴治疗、合并症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87%,对照组为7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明显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CHF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再入院31.6%、急性心力衰竭21.5%、心源性死亡2.5%,治疗组分别为15.2%、7.6%、1.3%,治疗组再入院、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三伏贴治疗是CHF患者再入院和急性心力衰竭事件的相关因素(B=-0.955,B=-1.202),未发现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三伏贴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减少CHF患者的再入院及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时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于 联勤保障部队第 989 医院进行治疗的 86 例 CHF 患者,出院后随访 12 个月,根据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 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 45 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 41 例。比较两组患者 NT–proBNP、hs–CRP 和 Hcy 水平,并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应用价值。结果:心血管事件组的 NT–proBNP、 hs–CRP、Hcy 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HF 患者出院时 NT–proBNP、 hs–CRP、Hcy 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均具有预测其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结论:NT–proBNP、hs–CRP、Hcy 水平 与CHF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均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晨血压管理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清晨血压管理,另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血压管理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GRACE、TIMI不同危险评分及中医证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远期预后判断价值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420例ACS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统计每个患者的证型,计算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前体的N末端与C-反应蛋白和尿白蛋白水平在预测老年人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在65~88岁的老年人55例做为本组受试者,对受试者的血样和尿样进行检测,并观察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和尿白蛋白水平等相关指标,随访5年,观察比较各指标对受试者病死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对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受试者检测中,发现B型脑钠肽前体的N末端、C-反应蛋白分别为(4879±212)(ng/L)、(2.27±0.19)(mg/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受试者B型脑钠肽前体的N末端(2358±119)(ng/L)、C-反应蛋白(1.14±0.08)(mg/L),并且在经过校正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仍较高。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死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其它两项指标能更为准确的预测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5.
张宝洲 《西部中医药》2016,(12):139-140
目的:使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95例CHF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就诊的23例非CHF患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单纯心气虚证27例,兼血瘀证40例,兼阴虚证17例,兼气虚血瘀证11例,停用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的药物与洋地黄类药物1周。2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口A峰/E峰(A/E)结果:CHF患者LVEF降低,A/E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4种中医证型与LVEF呈负相关(r=-0.27,P0.05),与A/E呈显著正相关(r=0.524,P0.05)。结论:A/E比值、LVEF可以作为CHF中医辩证分型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小板糖蛋白Ⅲa(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力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进行分组,将MPA≥50%者纳入氯吡格雷抵抗组,将MPA 50%者纳入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GPⅢa基因型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GPⅢa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合并疾病情况、血脂水平和GPⅢ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氯吡格雷抵抗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 50%(9/24)和22. 37%(17/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GPⅢ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高反应性无明显关联(OR=0. 924,95%CI [0. 576,1. 214],P 0. 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可导致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上升,但MPA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与GPⅢa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老年科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274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7例。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情况,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7例AMI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院前早期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进行院前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治疗费用,具备条件时应尽量进行院前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7例)采用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146例)同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5%)低于对照组(7.48%),患者满意度(97.26%)高于对照组(82.31%)(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意外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格雷溶栓组和常规组各6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降压、调脂、静脉溶栓治疗,格雷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冠脉再通情况及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格雷溶栓组治疗后LVEF水平、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格雷溶栓组患者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功能,提高冠脉再通率,且可改善患者1年内预后水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