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各4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热症状消退时间、淋巴结变小时间和黏膜充血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症状消退时间为(1.13±0.28)天,淋巴结变小时间为(2.11±0.71)天,黏膜充血症状消失时间为(2.13±0.45)天,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69±0.77)天、(3.49±1.13)天和(3.58±1.1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及西安市儿童医院呢治疗小儿川崎病的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阿司匹林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要小于对照组,病症消退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将 39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成 3组 ,A组予IVIG 1g/kg一次静注 +阿司匹林口服 ,B组分次予IVIG 4 0 0mg/ (kg·d)× 4d静注 +阿司匹林口服 ,C组单予阿司匹林口服 ,观察患者 2~ 6周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及体温情况。结果 IVIG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 ,并能缩短用药后的发热天数。结论 一次静注IVIG 1g/kg+阿司匹林口服为治疗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对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方法:将18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心脏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脏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K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川崎病患儿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38例。西药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联合组患儿显效17例(44.74%),有效19例(50.00%),无效2例(5.26%),总有效率为94.74%;西药组患儿显效12例(31.58%),有效15例(39.47%),无效11例(28.95%),总有效率为71.05%。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川崎病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退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的护理,提高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的护理过程,即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护理、发热的护理、饮食的护理、预防感染、心血管系统的护理等。结果 60例川崎病患儿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用大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进行冲击治疗,同时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的损害,提高疗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根据不同的用药量分为两组,甲组15例:IVIG采用常规剂量400mg(/kg.天),静脉滴注,连续给药5天;乙组15例:IVIG使用大剂量治疗,单次静脉滴注2g/kg。两组所采用的联合治疗方法相同。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甲组患儿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变要明显超过乙组。结论:单次静脉滴注2g/kgIVIG的用药方法是相对常规用药方法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名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发热、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该病可引起冠状动脉增生性炎症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川崎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续用5d;实验组一次给药丙种球蛋白2g/(kg·d),同时两组均服用阿司匹林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ESR、PLT和CB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愈率和随访期内的冠状动脉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SR、PLT和CBR指标都比治疗前的有明显降低,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实验组的治愈率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而实验组的并发症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诊断、治疗,便于临床治疗方法的总结。方法:分析本院52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与好转,总结采用静脉注射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情稳定出院50例,占96.2%,3个月后对患儿复查没见冠状动脉扩张;2例患儿没有采用丙种球蛋白,发病3周的时候心脏超声检查示心包积液,出院后半年时间随访心包积液消失。结论:在临床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免误诊、漏诊,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措施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牟4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6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的26例冠状动脉受累患儿,4例在病情出现的10天内进行诊断处理,22例在10天之后得到确诊,在治疗时采取了静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随防时间12个月~2年。当患儿的发热消退后,冠状动脉内径也在1周内恢复正常状态。且未出现扩张现象;结论:早期诊治是减少其心血管损害和其后遗症发生的关键,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或灌肠,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短期内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36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阿期匹林(ASP)组与IVIG ASP组,并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结果IVIG ASP组经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后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早,冠状动脉扩张后遗症少。结论早期、短期内大剂量应用IVIG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本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是死亡主要原因。近年发病率增长,是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因之一。本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血管炎为中心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本病心血管受累最著,早期包括全心炎、冠状动脉炎及动脉瘤,后期表现为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7%~40%,病死率为1%~2%,约5%~10%患者后遗缺血性心脏病[1]。近年我国MCLS渐增,是小儿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2]。因而寻求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就有关治疗近况概述如下。1 阿司匹林(ASP)MCLS患儿体内呈高凝状态,循环血急性期血小板计数多升高,ASP为前列腺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血栓素烷合成,具有抗炎、抗凝作用,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g/kg治疗,随访3个月,综合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AL发生率为24.4%,与对照组的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1g/kg和2g/kg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患儿均具有较好疗效,均可有效缩短病程,且可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蔡长凤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70-171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28例川崎病患儿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均康复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促进川崎病患儿尽快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