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刺激全胚胎冷冻方案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2例年龄≥38岁、应用微刺激方案行IVF/ICSI-FET的1 02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A组(38~40岁);B组(40~43岁);C组(≥43岁),比较3组间月经第3天FSH、Gn总量、Gn天数、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总数、胚胎形成数、胚胎冷冻数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 020个刺激周期中119个周期因卵巢反应不良放弃周期,周期取消率11.67%;1 001个取卵周期中69个周期获卵失败,平均获卵率93.11%。932个周期获得卵母细胞,平均获卵数(1.98±1.40)个,共565个周期有胚胎冷冻,胚胎冷冻率60.62%。3组比较HCG日卵泡数、获卵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月经第3天FSH水平、Gn天数、成熟卵母细胞数、胚胎形成数、胚胎冷冻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B组的Gn天数、Gn总量、成熟卵母细胞数、胚胎冷冻数显著高于C组(P0.05),C组的成熟卵母细胞数、胚胎冷冻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342人共行585个移植周期,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为20.00%,移植周期的累积妊娠率为34.21%,起始周期的累积妊娠率为21.59%。3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率逐渐下降(P0.05)。结论高龄患者使用微刺激全胚冷冻方案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妊娠结局,不失为临床上的一个选择。但针对高龄患者如何根据年龄、卵巢储备功能和前次促排卵治疗结果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CG扳机日大卵泡(直径20mm)的比例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以寻找更加合适的HCG扳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进行IVF/ICSI助孕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2个周期,根据HCG日大卵泡(直径20mm)在成熟卵泡(直径≥14mm)中占有的百分比分为三组,低比例组≤10%;中比例组10%~30%;高比例组3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不育类型、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窦卵泡数在高比例组[(11.10±4.11)个]显著低于中比例组[(12.91±4.90)个]和低比例组[(12.91±5.06)个](P0.05);高比例组的Gn使用剂量[(2 445.89±850.87)U]明显高于中比例组[(2 227.74±699.90)U]、低比例组[(2 201.32±740.72)U](P0.05),且使用时间[(11.33±2.25)vs.(10.83±1.75)d]较低比例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三组患者的激素水平[FSH、LH及孕酮(P)]、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G日每成熟卵泡雌激素水平高比例组[(1 669.48±631.53)pmol/L]显著高于中比例组[(1 451.71±501.2)pmol/L]和低比例组[(1 407.48±582.14)pmol/L](P0.001);与高比例组相比,中、低比例组的成熟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高比例组的生化妊娠率(49.04%)显著低于中比例组(61.93%)(P0.05),与低比例组(58.68%)无显著性差别;高比例组的临床妊娠率(43.31%)明显低于其余两组(58.98%,54.96%)(P0.05)。各组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率、取消移植率以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卵泡比例过高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进行HCG扳机时应将大卵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预处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5年1~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8个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降调节方案分为3组:孕三烯酮预处理后长方案降调节为A组,共60个周期;超长方案降调节为B组,共56个周期;常规长方案降调节C组,92个周期。分析和比较A组与B组、C组在年龄、不育年限、Gn天数、Gn剂量、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差异。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年龄、不育年限、Gn剂量、血清基础FSH、LH、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Gn天数[(11.4±2.0)d]和优质胚胎率(48.9%)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10.6±1.8)d,37.6%]和C组[分别为(10.7±1.6)d,39.5%](P0.05)。结论孕三烯酮预处理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助孕的优质胚胎率,但未明显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结局为异位妊娠患者89例和结局为宫内妊娠并分娩的患者326例,分别为宫外孕组(EP组)和宫内妊娠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IVF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EP发生率为3.5%,EP组5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发生率为0.2%。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既往病史、不育原因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促排卵方案、助孕方式、移植胚胎数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宫内妊娠组相比,EP组Gn总量[(29.3±11.3)支vs.(34.1±14.1)支]、Gn天数[(11.0±2.2)d vs.(12.1±2.4)d]、HCG日E_2值[(14 186.4±6765.6)pmol/L vs.(16 507.3±8 082.4)pmol/L]、移植后12d血HCG值[(112.2±122.7)U/L vs.(319.7±239.1)U/L]均显著降低(P0.05),EP组获卵数虽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周期IVF-ET中,EP的发生可能与促排过程Gn的低用量、少天数、HCG日低E_2水平、ET后12d血HCG值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控制性促排卵(COH)周期中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黄体激素(LH)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采用拮抗剂方案COH且卵巢功能正常进行IVF-ET治疗的192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三个LH测定点:LH_8(促性腺激素使用8d后LH值)、LH_(扳机)(扳机日LH值)、LH_(扳机后)(扳机后24hLH值),根据Tukey’s hinges将每个测定点按LH数值由低到高分成三组:A组(LH水平位于区间前25%),B组(LH水平位于区间25%~75%),C组(LH水平位于区间后25%),比较各组间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各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基础LH水平、扳机日孕酮(P)水平、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拮抗剂使用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LH_8测定点,A组获卵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7.48±2.36)vs.(6.61±2.79)、(7.48±2.36)vs.(5.7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_(扳机)测定点三组扳机日的E_2水平分别为(16 436.94±6 981.81)pmol/L、(13 764.99±6 063.13)pmol/L及(11 768.08±5 207.58)pmol/L,获卵数分别为(7.67±2.31)、(6.61±2.69)及(5.40±2.44);LH_(扳机后)测定点三组扳机日的E_2水平分别为(15 645.36±6 240.03)pmol/L、(14 803.72±6 217.86)pmol/L及(10 343.75±5 097.41)pmol/L,获卵数分别为(7.58±2.70)、(6.85±2.44)及(5.10±2.34);在LH_(扳机)及LH_(扳机后)两个测定点,A组扳机日E_2水平及获卵数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拮抗剂方案COH过程中,晚卵泡期及扳机日低水平的LH可预测较高的获卵数,但LH水平高低并不影响最终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应用于FSH升高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临床结局,旨在探索DOR患者最优的控制性促排卵(COH)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中心诊断为DOR行IVF/ICSI-ET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4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PPOS方案的117个周期为PPOS组,采用克罗米芬(CC)微刺激方案的147个周期为CC组。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Gn天数、促排过程中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获卵数、优胚率、顶级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PPOS组患者促排过程中LH最高值[(3.92±0.23)vs.(8.56±0.45)U/L]、HCG日E2水平[(4 703.76±3 149.46)vs.(7 021.02±4 249.32)pmol/L]、HCG日LH水平[(2.52±1.74)vs.(7.49±6.41)U/L]均显著低于CC组(P0.05);PPOS组的Gn用量及用药天数显著高于CC组(P0.05);PPOS组的优胚率(82.63%vs.69.51%)及顶级优胚率(28.39%vs.20.98%)显著高于CC组(P0.05);两组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FET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FSH升高的DOR患者,行PPOS方案促排卵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但临床妊娠率与CC微刺激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不同卵巢反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第1周期鲜胚移植的患者资料共7 323例(7 323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黄体期短效长方案组(A组,n=4 379)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B组,n=2 944);各方案组再根据获卵数分为不同亚组:获卵数5者为A1组(n=346)、B1组(n=171),5≤获卵数≤15为A2组(n=3 280)、B2组(n=2 122),获卵数15者为A3组(n=753)、B3组(n=651)。统计分析各组间患者基本资料、获卵移植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1)与A1组相比,B1组基础窦泡数、Gn天数、Gn剂量显著升高,HCG日LH及孕酮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胚胎情况与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A2组相比,B2组的基础LH水平、基础窦泡数、Gn天数、Gn总量显著升高,而HCG日LH、E_2、P水平显著降低(P0.05);B2组的获卵数和MⅡ卵数较A2组显著升高,但可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显著下降(P0.05);B2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较A2组显著升高,而异位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3)与A3组相比,B3组的基础LH、基础窦泡数、Gn天数和Gn总量显著升高,HCG日LH、E_2、孕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B3组的获卵数和MⅡ卵数显著高于A3组,而可移植胚胎数却显著低于A3组(P0.05);两组间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各种卵巢反应的患者的新鲜周期治疗中均可取得不劣于经典长方案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长方案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时机对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D)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进行IVF-D助孕的371例不育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长方案进行控制性促排卵(COH),按照添加HMG时机分为两组:卵泡14mm时添加HMG为A组(227个周期),与rFSH同时添加HMG为B组(144个周期)。比较两组Gn总量及天数、HCG日E_2和P、获卵数、2PN率、成胚数、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并以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B组相比,A组Gn总量和天数、HCG日的孕酮(P)水平以及优胚率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E_2、获卵数、2PN率、成胚数、胚胎着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B组,流产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岁的患者中,A组比B组的Gn总量和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的患者中,B组的优胚率比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促排卵于卵泡晚期添加HMG在不影响妊娠结局的情况下,可以减少Gn用量,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长降调长方案的IVF或ICSI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2)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采用延长降调节长方案的1 995个IVF或ICSI助孕周期,以HCG注射前E2下降或升高比例分组:A组,E2降幅≥30%;B组,E2降幅20%~29%;C组,E2降幅0~19%;D组,E2升幅0~19%;E组,E2升幅20%~29%;F组,E2升幅≥30%。为排除Gn减量对结果的影响,将E2下降周期分为Gn减量组和Gn未减量组。结果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n减量组HCG日卵泡数(18.32±6.44)和获卵数(16.14±6.28)均显著高于Gn未减量组的卵泡数(15.99±7.04)和获卵数(13.50±5.95)(P0.05),但两组间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CG扳机前E2下降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无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取卵当日从发育不同步且未行穿刺抽吸的大卵泡中是否获得卵母细胞对IVF/ICSI-ET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泡发育不同步且未行大卵泡穿刺抽吸的146个IVF/ICSI-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取卵日大卵泡中是否获得卵母细胞分为两组:未获卵组(A组,72个周期)和获卵组(B组,74个周期)。比较两组卵母细胞成熟率、2PN正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的差别。结果 A、B两组的基本情况如女方年龄、不育年限、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基础和HCG日的FSH、LH、E2、孕酮(P)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91.21%)及2PN卵裂率(98.74%)均高于B组(86.46%和96.54%)(P0.05)。两组的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2PN正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如出现卵泡发育不同步且未行大卵泡穿刺的患者,可调整Gn用量来调节卵泡发育。在取卵日是否从大卵泡中穿刺获得卵母细胞并不影响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