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连续收肌管阻滞(ACB)、股神经阻滞(FNB)镇痛对患者疼痛及早期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拟行TKA治疗的76例患者分为ACB组(A组)与FNB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及活动状态下数字评分量表(NRS)及早期功能训练相关指标,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24 h、48 h、72 h患肢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缩小(P<0.05),但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TKA术后连续ACB与FNB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类似,但连续ACB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而膝关节活动度较大,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术后采用收肌管阻滞早期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未来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择期接受初次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与浸润麻醉组(IA组),每组30例,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手术前30 min给予ACB组收肌管阻滞早期镇痛,给予IA组浸润麻醉早期镇痛,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2、4、8和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来评价其镇痛效果;分别于术后各时点,采用徒手肌力法评价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并对比两组镇痛有效率和肌力减弱发生率。结果术后1、2和4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和12 h,ACB组VAS评分较IA组降低,且曲马多使用量少于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ACB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较IA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镇痛有效率高于IA组,肌力减弱发生率低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两组均未见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物中毒、血肿和苏醒延迟发生,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早期给予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收肌管阻滞,患者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较传统浸润麻醉好,可以减少曲马多的使用,且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无明显负面影响,肌力减弱情况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进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静态疼痛和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1周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当VAS7分时口服50 mg盐酸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补救镇痛治疗的患者数量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静息VAS为6.5±0.9分、5.8±0.7分和4.2±0.5分,动态VAS为7.1±0.9分、5.9±0.8分和4.5±0.6分;而对照组静息VAS为6.4±0.8分、5.6±0.6分和4.1±0.5分,动态VAS为7.2±0.8分、5.8±0.7分和4.4±0.5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和动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数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该神经阻滞方法对股四头肌肌力没有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黄鸿明 《大医生》2023,(1):53-5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大腿远端阻滞用于膝关节全身麻醉手术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术前观察组患者经超声引导行大腿远端阻滞,对照组患者经超声引导行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48 h内自控镇痛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48 h内自控镇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至术后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14 d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术后1 d,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高于术后6 h,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80例,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对比两组的镇痛镇静效果、股四头肌肌力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屈膝及静息时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小于术后8 h和术后4 h(P<0.05),而两组间同一时间屈膝及静息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 h、12 h、24 h Ramsay评分均低于术后4 h(P<0.05),两组间同一时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股四头肌肌力: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9/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42%(14/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2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锿静效果相当,但收肌管阻滞镇痛更为迅速、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90-2091
目的探究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收肌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段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四头肌肌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8h观察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两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8h、24h两组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对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有助于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R组)和全麻+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DR组),每组各30例。G+R组和G+DR组于麻醉诱导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G+R组和G+D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 20 ml。3组全麻诱导置入i-gel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15μg/(kg·min)和异丙酚同时泵注,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异丙酚的泵注速率,维持BIS值45~55。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静息时、主动功能锻炼(AFE)状态下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 h内解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收肌管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和G+R组相比,G+D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G组相比,G+R组术后1和4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G+DR组术后1、4、8和12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G+R组相比,G+DR组术后8和12 h静息时、AFE状态下和CPM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均明显降低(P0.01)。3组股四头肌肌力、地佐辛用量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375%罗哌卡因20 ml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镇痛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将入选患者分成收肌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在超声下行股神经阻滞,收肌组在超声下行收肌管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膝关节HSS评分及12 h、24 h、48 h后的镇痛效果。结果收肌组患者12 h、24 h、48 h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24.44%,11/45)相比,收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20.00%,9/45)较低,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257,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同等,但收肌管阻滞更对患者恢复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更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knee, 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慢性痛及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于2021年7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FNB),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IPACK联合ACB。以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为对比项目。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静态VAS评分与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身肌力标准指导功能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临床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本科室进行单侧TKA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的康复综合训练,实验组给予自身肌力标准指导下的康复综合训练。比较术后7 d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术后7 d、15 d肌力情况,术后15 d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0.960,P0.05),术后均明显提高(t3.470,P0.01)。术后7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1.800,P=0.077),患膝髌骨中点和腓肠肌最粗点的周径差无显著性差异(t=0.840,P=0.404)。术后7 d、15 d,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280,P0.05)。术后15 d,两组膝关节活动度、KSS膝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0.850,P0.05);实验组KS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870,P0.001)。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65,P0.01)。结论自身肌力标准指导的功能训练能增加TKA后下肢肌力和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60膝)择期手术治疗的晚期膝关节PVN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TKA(置换组,n=30)、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关节镜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置换组术后6周、12周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关节镜组(P0.05)。术后,两组患膝关节功能相比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置换组术后关节活动度与股四头肌MMT分级均优于关节镜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置换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关节镜组(P0.05)。结论 TKA可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减少术后复发,是晚期膝关节PVNS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和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浸润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12月择期行单侧TKA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阻滞组和联合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2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组在关节周围注射0.2%罗哌卡因20 ml。于麻醉前(基础值)(T1)、手术结束后2 h(T2)、12 h(T3)、24 h(T4)、48 h(T5)五个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2组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 结果与T1相比,2组患者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在T2、T3、T4、T5时间点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在T2、T3、T4时间点均高于阻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浸润镇痛较单纯使用连续收肌管阻滞可以明显减轻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收肌管阻滞不同输注方式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或Ⅲ级,年龄65~77岁,随机分为2组(n=30):程序间歇式输注组(P组)和恒速输注组(C组)。术毕给予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10 mL,并连接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泵。P组程序间歇输注,单次自动给药剂量为10 mL,间歇时间为2 h。C组持续输注,背景剂量为5 mL/h。两组患者单次按压剂量为5 mL,锁定时间为30 min。当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时,按压镇痛泵。若30 min后无缓解,皮下注射盐酸羟考酮5 mg,进行镇痛补救。分别于术后4、8、24、48和72 h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并记录术后1~3 d患者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内镇痛补救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患者8~48 h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P组术后1~3 d患者步行距离增加(P0.05)。两组股四头肌肌力、镇痛补救率、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间歇式输注收肌管阻滞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抑制动态痛效果优于恒速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年龄在60岁以上存在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均可以考虑行全膝关节置换.目的: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微创全膝置换和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置换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北京301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获得随访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42例接受常规全膝关节置换,42例接受微创全膝关节置换,36例接受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所有患者置换后第2,6,12周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检测.结果与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长(P < 0.01),出血量少(P < 0.01);两微创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2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及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均优于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两微创组间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HSS评分优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置换后6,12周3组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提示避开股四头肌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常规全膝关节置换相比,手术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术后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结合浸润麻醉用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80例行TKA治疗的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方案干预,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结合浸润麻醉干预。手术后6 h、12 h、24 h及48 h时检测患者机械痛阈值及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恢复清醒、监护室停留、自主呼吸恢复及出室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12 h时检测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治疗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时采用Lysholm评分量表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患者尿潴留、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时观察组机械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监护室停留、恢复清醒及出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中MDA及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GSH-PX及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Lyshol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KOA患者采用TKA术治疗时行超声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结合浸润麻醉可显著提高患者镇痛效果,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体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术后接受功能锻炼,研究组47例术后接受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比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毕关节活动度、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以及静息状态、运动状态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个月关节活动度、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运动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27.66%,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期配合功能锻炼的同时联合中医推拿,可以提升膝关节的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泸州市中医医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C组,每组28例。E组采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h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RVAS)与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PVAS),术后48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12、24、48h的RVAS评分和PVAS评分与同组术后2h时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E组术后2、6、12、24、48h的RVAS评分和P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E组在术后2h和6h的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术后6、12、24、48h的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与同组术后2h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术后补救镇痛率及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能显著缓解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隐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2组患者术中安放膝关节假体前均行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术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隐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于隐神经阻滞区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患者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VAS评分)、首次行走距术后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患者数及镇痛药物剂量。记录并描述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24、48 h研究组患者膝关节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 2组患者膝关节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活动时,术后48 h静息时及活动时,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无痛或轻度疼痛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节点2组患者膝关节不同疼痛程度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首次行走距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因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选择膝关节置换方案分为2组,单膝组(31例,31膝)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1例,62膝)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并评价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双膝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膝组(P0.05);而两组在其他系统并发症及感染、肺栓塞、死亡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双膝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单膝组,失血量及输血量均显著高于单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双膝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1),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可行双侧同期置换,但对于置换术前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应避免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间断注射0.5%盐酸利多卡因镇痛,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3天。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FA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组患者(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5±2)hvs(27±4)h,P>0.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h~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vs12,P=0.009)。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