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部淋巴结肿大按其性质可分为慢性非特异性反应性肿大淋巴结 (CLPN)、急性淋巴结炎 (ALPN)、结核性肿大淋巴结 (TLPN)、肿瘤转移性肿大淋巴结(MLPN)、原发性恶性淋巴结即恶性淋巴瘤 (PLPN) [1]。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定位、定性对临床正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分析总结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2月经临床诊断、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 11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超声资料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7例中 ,男 6 9例 ,女 4 8例 ;年龄 5~ 74岁。所有病例均用东芝 SSA- 2 4 0 A型超声实时诊断仪 ,7.5M…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纵隔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8例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8例均表现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6例,胸膜受累4例,胸腔、心包积液5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纵隔、肺门淋巴结及肺部、胸膜、心包情况,对纵隔恶性淋巴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淋巴结肿大、持续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白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 ,病理以淋巴结内广泛凝固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为主的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我院瘰疬科于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该病住院患者 42例 ,采用清热化痰法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为住院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颈淋巴结手术活检后 ,病理确诊为“坏死性淋巴结炎”。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2 6例 ;年龄 9~ 19岁 19例 ,2 0~ 30岁 11例 ,31~ 40岁 12例 ;病程最短 5天 ,最长 1月。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 15例 ,双侧 2 5例 ,合并单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14例小肠淋巴瘤患者全部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SCT见肠壁增厚14例,肠腔扩张与狭窄3例,软组织肿块8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MSCT是目前小肠恶性淋巴瘤检查的最佳选择,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多层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CTA)发现"肿瘤包绕血管"征象,显著提高了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及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助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颈部肿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到2011年12月来我院以颈部肿块就诊的患者120例,病理类型诊断为淋巴结核20例,淋巴瘤25例,淋巴结转移癌75例,都进行螺旋CT灌注观察。结果: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形态表现大致相同淋巴结病变异常21例,发生率为17.5%,少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出现钙化,同时淋巴结转移癌的淋巴结强化程度和密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P<0.05)。结论:颈部肿块复杂,最常见的是淋巴结病变。CT灌注可结合肿块和淋巴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技术(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LCT)结合针吸细胞学在肿大淋巴结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结合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技术对16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细胞学诊断,采用中医治疗验证细胞学诊断的正确性。结果:166例淋巴结肿大经常规FNAC结合LCT诊断淋巴结反应增生6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39例,淋巴结结核62例,分别予以中医辨证治疗。以临床验证病理,其中慢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92.3%、94.9%和93.5%。结论:LCT细胞量丰富、细胞形态和涂片背景清晰结合传统涂片,有助于提高病理医师阅片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加深对引起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的认识,提高CT对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材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7例引起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的CT表现。结果:纵隔淋巴瘤表现为双侧性淋巴结肿大,不对称,且肿大淋巴结融合,密度均匀,边缘多较锐利呈圆弧形、波浪状或大分叶状突出,向下可超越肺门水平,甚至达膈面.坏死液化少见,未经治疗罕见钙化;肺结核表现为单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儿童期很少出现大块融合,增强扫描可见中心低密度区和环形强化,CT值可达90—100Hu,存在钙化时更能明确诊断;转移瘤有原发瘤存在;巨淋巴结增生症表现为单发淋巴结肿大,强化明显,周围可见多数斑点状高密度影环绕,是透明血管淋巴结增生的特征;肺结节病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无干酪坏死所致的低密度,有肺实质及肺间质改变。结论:引起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中,以纵隔淋巴瘤、肺结核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居多,少见的尚有巨淋巴结增生症、肺结节病等,它们的CT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确诊尚需结合临床、实验室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的体征,多种病因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2005年4月~2010年3月,笔者对50例颈部恶性淋巴结患者(195个淋巴结)进行了彩超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查、测定分析,旨在提高彩超诊断恶性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排螺旋CT对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以3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并对其进行双排螺旋CT扫描和病理诊断,分析CT扫描对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患者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使用CT诊断准确27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为多发的散在结节,且呈低密度或不均匀,边界模糊。结论:使用双排螺旋CT对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以较好地检出患者的病灶,并进行良性和恶性判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纯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39例单纯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患者给予螺旋CT增强扫描,将螺旋CT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对患者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特征表现。结果: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2.31%,与确诊结果间具有正相关性,0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扁桃体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集的22例扁桃体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诊断记录,以此分析原发性扁桃体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通过对22例病例的CT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我院医护人员总结:B细胞来源扁桃体淋巴瘤15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11例。T细胞来源扁桃体淋巴瘤7例。22例病例的CT表现均为咽腔内弥漫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病变范围较大、无颅底及周围结构侵犯等。淋巴瘤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强化,无坏死和囊变,肿块与周围界限差异明显。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扁桃体淋巴瘤的具体位置、形态及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岗围组织的侵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CT扫描技术分析腹部恶性淋巴瘤进行螺旋CT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腹部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霍奇金病(HD),36例为非霍奇金病(NHL)。对每位患者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检测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分别以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形态和淋巴结增大的解剖优势分布作为指标。结果:HD组中有14例累及小网膜、7例累及脾门、2例累及大网膜、5例累及肠及膜;NHL组中有9例累及小网膜、6例累及脾门、8例累及大网膜、13例累及肠系膜。结论:腹部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特征,有利于对腹部恶性淋巴瘤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控制。  相似文献   

13.
张明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01-10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甲状腺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癌CT增强扫描资料,进行重新阅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32例甲状腺癌患者平扫CT共显示病灶35个,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7例可见肿瘤内钙化,增强CT扫描显示病灶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见瘤结节过度强化,甲状腺包膜破坏等征象,转移淋巴结略强化。结论:CT强化扫描能够为甲状腺癌提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为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观察CT图像中甲状腺病变的密度、钙化、包膜、边缘、强化方式等表现,对比病变之间的不同点,并分析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37例,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5例,甲状腺癌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及三维重建可以反映甲状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颈部淋巴结的情况,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9月 ,我院应用中药甘连汤为主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16例 ,并与用强的松治疗的 12例作对照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8例为住院患者 ,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6例 ,男 6例 ,女 10例 ;年龄 15~ 3 8岁 ,中位年龄 2 6岁 ;病程 7~ 2 0天 ,平均 15天 (其中 >2周者 14例 ,<2周者 2例 ) ;均以高热、颈部淋巴结肿痛起病 ,体温 3 8 3~40 0℃ ,平均 3 9 2℃ ;均有颈部淋巴结肿痛 ,单侧 8例 ,双侧 8例 ;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 3例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 2例 ;淋巴结肿大数目 3~ 8个 ,平均 4个 ;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50例患者133个浅表淋巴结的纵径/横径(L/S)值、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部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L/S值分别为2.09±0.22和1.38±0.27,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多数呈类圆形,淋巴门髓质消失、且常多处肿大。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19.52±13.36)cm/s(、35.56±15.27)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分别为(7.98±4.48)cm/s、(6.35±3.86)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9±0.13和0.78±0.11。4项指标中L/S值及R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良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多呈髓质增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恶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则反之。CDFI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较丰富、规则,多呈树枝状分布;而恶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呈不规则紊乱血流信号,非淋巴门型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淋巴结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熊秋华  洪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12-1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151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40例良性肿大淋巴结77个及29例恶性肿大淋巴结74个的形态、长径与短径之比(L/S)、内部回声、边界及毗邻、彩色血流特征等.结果:良性肿大淋巴结呈长椭圆形,边界光滑、规整,L/S〉2,内部回声多为髓质增强、增宽,皮质相对变窄,门部回声规则存在;恶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呈类圆形,L/S〈2,周围包膜不清晰或有切迹,浸润周围血管或组织,淋巴结呈融合现象或分叶状,内部回声以皮质低回声为主,髓质及门部强回声变形不规则、偏移、缩小或消失,皮质回声常不均,伴钙化灶或坏死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多为无血流型和淋巴门血流型,淋巴门血流型血流较丰富,呈低速低阻型;恶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为混合血流型、不规则点状紊乱血流型、边缘血流型血流,且收缩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肿大淋巴结.结论:彩超对诊断和鉴另4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2 9岁 ,因右侧颈部肿物伴疼痛、发热 3d入院。2周前患者患上感、口腔溃疡。查体 :T 38.5℃ ,神清 ,精神好 ,右侧颈后三角表皮无红肿及破溃 ,可及直径 0 .5~ 3.0cm肿大淋巴结 ,轻压痛 ,表面光 ,活动度好 ,质中 ,余未见异常。血WBC 2 .7× 10 9L-1,淋巴 0 .5 7,血沉 4 2mm/h ,尿常规、肝功、结核菌素试验、骨髓象和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颈部彩超示 :淋巴结肿大 ,未见融合。初步诊断坏死性淋巴结炎。给予地塞米松 10mg入壶 ,每日 1次 ,共 3d。 1d后体温正常 ,3d后血常规正常。病理回报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观察 3d ,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沙田医院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且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患者诊断结果,并与穿刺活检结果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记录良性结节、炎性结节、恶性结节患者在动态增强扫描的不同时间CT值的变化情况,同时计算并比较其各自的强化峰值以及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结果: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共检出良性病变患者66例,恶性病变患者84例,检出率分别为44.0%和56.0%,其中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9.86%、95.06%。不同类型结节患者的PH值、SPH/PPH计算结果比较有炎性结节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的规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不仅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而且后处理技术功能强,通过CT值的变化规律,可以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 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 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 例2个病灶.CT 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 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 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 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