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彩超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彩超资料,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患者35例(PAD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5例(TOA组);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患者的彩超资料。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膜增厚,可见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强回声斑块堆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超显示管腔内回声略高,无强回声斑块。两种疾病CDFI、PW特点大致相同,CDFI显示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PW显示闭塞段动脉管腔内不能引起多普勒频谱。结论彩超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疾病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彩超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该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彩超特点。结果 230例患者中彩超诊断有12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45例动脉栓塞症,4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造影确诊动脉硬化闭塞症135例、动脉栓塞症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5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59%、90.00%、88.89%。结论彩超能精确的确定下肢动脉闭塞病变部位,同时能有效评估闭塞部位长度、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的温阳散瘀散外敷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BI以及最大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分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纤酶静脉滴注治疗,5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自拟黄芪通脉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9.29%,优于对照组的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脉汤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接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2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与对照组患者的84.3%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率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展开治疗效果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煎内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通塞脉片,治疗组予以通痹膏膏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踝肱指数、下肢血管彩超指标、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6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踝肱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以黄芪通脉汤进行治疗干预的效果和安全性展开讨论,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在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该院接诊的发生于下肢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择取120例,将其依照抽签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60),对参照组患者行以常规降纤酶干预;对实验组则联用黄芪通脉汤进行辅助干预。观察并讨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方案,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下肢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黄芪通脉汤,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5月,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于介入术后给予中药熏洗泡脚、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ABI评分及术后血管通畅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后ABI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方联合中药熏洗泡脚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脉络通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为(0.92±0.2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缓解患肢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运用前列地尔和血栓通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作者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工作期间(2012年4月—2017年4月)进行的研究,选取该院接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方式,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血栓通针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行走距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7.2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后踝肱指数(ABI)以及行走距离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运用前列地尔和血栓通联合治疗,有效帮助改善患者症状,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治疗方式值得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分期同步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从该院挑选10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同时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从该院挑选10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周径的测量值变化情况、患处皮肤温度、疼痛评分以及出院时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结果与护理前作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变小,而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未发生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做比较,观察组患者患处皮肤护理前后温差大于2.5℃的比例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作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所占比例为27.00%,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所占比例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期同步护理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缩小了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控制了患者患处皮肤的温度、疼痛评分以及出院时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采用不同的临床护理方式对本院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收集我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经一般常规护理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月1月收治的3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只进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为93.75%,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各检测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流变学各检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局部针对性中医护理、心理、饮食等,能明显地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 6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疗程9周.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7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许子强  车焕芬  孙瑞 《新中医》2020,52(24):137-139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各 45 例,对比干预后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经对比,2 组护理前自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2组自觉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血管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2组患者血管功能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溶栓汤运用到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加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2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予以溶栓汤开展治疗,对照组51例予以常规类型的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治疗成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汤运用到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加以治疗期间具备十分良好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皮肤溃疡处湿敷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碘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皮肤溃疡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的预后及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9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治疗组4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缺血、过度灌注综合征、再栓塞、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护理能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预后,减少其并发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给予西药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参数。结果在血糖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血糖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参数方面,两组患者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选择西医治疗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有明显提升,可改善患者下肢血流参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