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也称为暂时性束支传导阻滞,系指束支传导阻滞与正常QRS波群交替出现的一种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很少见,而间歇性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CLBBB、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临床与实验观察证实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障碍是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有着密切关系。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有着极为重要的病理意义,此类患者(除生理性三相束支阻滞外)均有心脏疾患,故心电图出现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时,应注意寻找原发病因。另外,如原有一侧束支完全性阻滞的病  相似文献   

3.
2:1四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蒋冠乐(徐州市黄山路2号卫生所221004)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心电描记术中图法分类号R541.76四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又称心动过缓依赖性束支阻滞,以规律的2:1形式出现极为少见。现将1例报告并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  相似文献   

4.
束支传导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束支前、后分支传导阻滞。 过去曾简单地认为是由于束支发生组织学上的断裂所引起,近年来发现生前有束支阻滞的病例,尸检时有的并看不到束支有何病理改变,临床上也有间歇性或交替性束支阻滞,说明束支阻滞的出现未必都是由于束支发生断裂所引起,目前资料表明束支阻滞的出现是由于两侧束支不应期长度发生显著差异所引起,当一侧束支较另侧束支传导延迟达0.04s或以上(但未完全阻断)时,即可发生完全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如果传导迟延达0.025~0.04。之间,则发生不完全性束支阻滞图形。束支阻滞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是间歇性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观察证明,有一些传导阻滞的出现与心率的改变有明显的关系,将这种与心率有关的传导阻滞称为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位相阻滞)。按与心率的关系可分为快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三位相阻滞)和慢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四位相阻滞)。其阻滞部位可发生在房室、束支及分支部位。在临床上以快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本文报道三例快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6.
近来,随着电生理的进展,发现一类束支传导阻滞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每当心率增速或减慢到一定数值时即出现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图形,而心率中速时,心室内传导正常,传导阻滞图形消失,这叫做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因其与电生理的3.4位相有关,故又叫位相型束支传导阻滞。当心率增快时出现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称3位相性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性束支传导阻滞;当心率减慢时出现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称4位相性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性束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在临床很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男性患者,86岁,因头晕伴呼吸急促入院,辅助检查及介入手术证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电图先后表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8.
在心室三束支(或四束支)系统中常发生程度不同的传导阻滞,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较常见;左后分支传导阻滞较少见;间歇性分支传导(左前分支及/或左后分支)阻滞更为鲜见。我们在10年心电图资料中发现二例,现就心电图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以老龄患者居多,占8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冠心病65例占首位(45%),其次为心肌病39例(占27%),高血压心脏病21例(占15%),心肌炎4例(占3%),原因不明者15例,占10%.无症状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8例,占13%.CLBBB合并左心室扩大59例,心肌梗死40例,心绞痛25例,进行性心力衰竭55例,严重心律失常10例,总病死率为10%.结论 CLBBB伴电轴左偏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孤立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少见,现将笔者多年心电图工作中遇见的5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较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实践中常遇到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理基础上并发心肌梗塞,后者在心电图上只能有50~63%病人表现出来,其余则被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所掩盖。如左室游离壁梗塞同时又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虽是穿壁性的,而在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1985年以来的195例来支传导阻滞病例随访观察,发现一些病人转变成Ⅲ°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带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尽管临床发生率较右束支阻滞抵,但导致Ⅲ°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却似较大。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资料所有195例中分五类计入资料:见表1。结果把病例按<5年和>5年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束支传导阻滞与1“房室传导阻滞的关系。见表2。讨论1左束支传导阻滞远比右束支阻滞少见[1],但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却很重要。从本文结果看,右束支阻滞仅2例,发生率为1.92%,而带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
双侧束枝传导阻滞(下称BBBB)的心电图与病理变化,国外文献从1912年开始至今已有多数学者报告,BBBB的心电图表现亦日趋被广泛重视。克山病的BBBB也有一些报告。兹将1954——1965年所观察的903例各型克山病人中的342例束枝传导阻滞,其中62例BBBB的临床心电图进行分析(21例有病理材料,10例有心脏传导系统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2岁,因间断性胸闷、心悸1年余,加重1周于1999年6月8日就诊。查体:BP17/10.5kPa,P80次/min,律齐,双肺(-)。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78次/min,V4和V5导联T波低平。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P88次/min。临床诊断:冠心病。 2 讨论   间歇性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并不多见,在病理情况下,由于种种病理原因,如炎症、心肌供血不足,致使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产生病理性延长,它不能跟随心动周期的缩短而缩短。所以当心律增快到一定程度时,下传窦性冲动就会遇上病理性延长的不应期,产生传导障碍。当心率增至88次/min时,就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即快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本例出现的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应与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1]。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5岁,因为疲劳并发突然晕厥收住入院。P88 次·min~(-1),窦性节律,心电图显示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P-R间期延长(为0.46s)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家族史中,父亲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姑姑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扑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奶奶为心房静止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位家族成员均安置了永久性起搏器,因此该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 有慢性双束支以及三束支病变的病人,虽然晕厥有时可提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趋于严重,但这并不常见。然而,在有晕厥史的病人中,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四年随访发生率为17%)的可能性比没有晕厥史的病人(四年随访发生率为2%)大。束支阻滞的病人,发生晕厥并不一定是由于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而这47例中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晕厥者为40%。窦房功能障碍比心脏传导阻滞更为常见。一般说来,晕厥是由于快速心律失常所致或原因不明。心内电生理学研究:虽然心房和房室结常常显示异常,但与发展为心脏传导阻滞并不相关。尽管非常普遍地评价了HV间期,但结果是矛盾的。早  相似文献   

17.
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密切相关的传导阻滞称频率依赖型传导阻滞,它可发生在房室交界处、左右束支以及分支内。在心率增快出现的称快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即三相阻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观察组 )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5 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 ,提示临床病情危险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王彬  王晓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33-1734
目的: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25例(观察组)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对照组)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提示临床病情危险,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董留琴  邵晓鸿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18-11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12年来收治的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为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对照组(90例)为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进行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结果观察组CP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MI患者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