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腔内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24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9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5例3~6个月后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以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血栓溶解率来评价疗效。结果经导管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价:Ⅰ级(0~50%溶解)4例(16.7%),Ⅱ级(50%~99%溶解)15例(62.5%),Ⅲ级(完全溶解)5例(20.8%)。经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后肢体肿胀评价:治愈10例(41.7%),有效14例(58.3%)。7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静脉腔内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是治疗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我院191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均采用腔内治疗,经左股静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并交换Amplatz导丝引入球囊扩张狭窄段,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网状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对合并血栓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左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髂静脉经皮血管内成型(PTA)+内置支架术(stenting).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169例治愈,12例好转,10例未愈,单纯行PTA者31例,置入支架150例.置入支架后造影见痛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支架放置到位及扩张良好,无移位至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均无肺动脉栓塞发生,血栓完全溶解15例,部分溶解8例,血栓后综合征表现8例,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缓解,静脉曲张者曲张静脉症状减轻,合并溃疡者溃疡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120例随访者中只有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单纯PTA和PTA+stenting 1、2年累计通畅率分别为85%(102/120)、65%(78/120)和89%(107/120)、78%(94/120).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创伤小,操作简单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43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血栓6条、髂股静脉血栓10条、全肢型血栓27条,均采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8例、胫后静脉7例、大隐静脉6例、大隐静脉-交通静脉2例,插入血栓内用尿激酶、肝素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并观察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静脉通畅度均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4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6例患者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包括穿刺处渗血3例、尿路出血2例、眼底出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出血缓解。结论 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显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导管溶栓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行溶栓治疗的1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腔内导管溶栓治疗患者53例,经周围静脉溶栓治疗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调查、分组比较,比较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患肢溶栓率、消肿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深静脉通畅率、髂静脉闭塞率、美国CEAP分级(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以及生活质量(SF-36问卷调查)。结果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患者患肢溶栓率(72.10±8.51%)、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70.12±6.31%)、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77.35±8.11%)明显高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63.25±8.67%、62.35±6.24%和62.1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1年随访,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65.46%)明显高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48.28%);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9.09%)、髂静脉闭塞率26.64%)和CEAP分级(1.62±0.35级)明显低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35.27%,55.10%,2.31±0.45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得分)均提高,且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经周围静脉溶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时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IVCS伴DVT患者97例,按照髂静脉狭窄程度分为甲组(n=38)先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植入术,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  相似文献   

7.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即Cockett综合征,又称May-Thurner综合征,是由于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前方,左髂静脉长期受压导致管腔内粘连,甚至闭塞,从而引起左下肢和盆腔静脉的回流障碍,造成下肢静脉高压,在此基础上容易继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对Cockett综合征继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6例行导管溶栓联合泵入尿激酶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探讨静脉系统狭窄闭塞复杂病例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①腋-锁及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而上腔静脉通畅:主张在上腔静脉植入滤器,然后经股静脉入路,在导丝导引下,通过滤器将溶栓导管置入腋-锁及颈内静脉内溶栓。对经上腔静脉不能进入腋-锁及颈内静脉者,可经肱静脉和(或)颈内静脉入路行溶栓治疗。对于存在静脉狭窄的病例需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金属内支架。②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阻塞,无血栓形成:A.下腔静脉下段、左右髂静脉狭窄闭塞,主张经颈静脉入路,操作方便,尤其进入左右髂总静脉易于成功。B.如股静脉通畅,可经股静脉入路,从股静脉入路血管路径直,便于操作,成功率高。③对于股静脉和股浅静脉也存在狭窄阻塞者,应从腘静脉入路。③Cockett综合征:A.由于左侧髂总静脉近端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继发的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及股静脉血栓相对较重,采取患侧腘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较高。B.对于腘静脉血栓也较重者,可采取经颈内静脉或对侧股静脉入路进行治疗,而经颈内静脉入路便于操作和成功。C.为避免肺栓塞的发生,主张在下腔静脉先置入滤器,而后行溶栓和开通狭窄闭塞的左侧髂总静脉。④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在滤器内和滤器以下形成血栓:A.应用大腔导管直接抽吸血栓,为防止失血较多,应用无菌纱布将血栓过滤后再将过滤后的血液重新注入血管内。B.血栓被大部分抽吸出后留置溶栓导管继续溶栓治疗。结果 上腔静脉狭窄、阻塞患者42例;腋-锁、颈内静脉狭窄阻塞的病例12例;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阻塞,无血栓形成病例18例;Cockett综合征21例;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在滤器内和滤器以下形成血栓病例8例。术后造影示:原狭窄、阻塞解除,血流恢复通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对于管腔内存在血栓的病例,术后行肺动脉CT检查,均未发现肺栓塞。结论①对存在静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的病例应先在腔静脉内置入滤器,可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②血栓量较大、范围较长的病例应采用大腔导管抽吸并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③对于多支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可多途径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对溶栓后残留的静脉狭窄要进行球囊扩张和(或)内支架置入。④对多支静脉狭窄而无血栓形成的病变,可采取多途径入路进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内支架。⑤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如腘静脉无血栓形成,以采用腘静脉入路为最佳选择,因路径较直,便于操作。导管置入成功后,采取先溶栓,后开通狭窄闭塞髂总静脉的方法。如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也存在血栓,采用经健侧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但经右股静脉入路不及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成功率高。为使小腿深静脉血栓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可同时经患侧股动脉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并发于Cockett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腔内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术前给予正确的心理辅导,充分准备;术后观察潜在并发症,给予合理的抗凝溶栓治疗,准确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出院时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无肺栓塞、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相关指标(膝关节以上15 cm和以下10cm周径、静脉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插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有效且安全,合理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形成原因,观察治疗效果。方法7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祛聚及活血化瘀治疗。药物溶栓组41例;手术治疗15例,同时行左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腔内支架植入术4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21例。结果住院治疗7—24天患肢均基本消肿,完全再通11例(14.3%);部分再通42例(54.5%);未通但有广泛侧枝循环建立者24例(31.2%)。随访1—24月遗留踊共25例(32.5%)。治疗期间发生咳血痰及呼吸不畅等非致死性PE共3例,均经胸片及CT证实。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下肢急性DVT形成原因主要有老年(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后长期制动、长期卧床,同时存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症。本组病例行手术或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Coekeet综合征应解除病因,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膳静脉穿刺血栓抽吸及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胭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在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提下,先行球囊扩张机械性破碎血栓及IOF改良下腔静脉支架输送鞘行血栓抽吸,然后行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骼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于治疗6个月复诊,双下肢周径差〈1.5cm,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分别为(9.5±2.6)、(3.6±2.1分),Z=1.65,P〈0.01],静脉通畅率为(69.5±13.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静脉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方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 3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证实为急性下肢DVT,接受"一站式"方案治疗。"一站式"血栓解决方案具体为:经健侧股静脉植入Aegisy腔静脉滤器后,由患侧深静脉入路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溶栓、取栓,显示髂静脉狭窄等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必要时支架植入术,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清除后取出滤器,一次介入治疗完成急性DVT的治疗。术后随访。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取出及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取栓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充盈缺损,取出的滤器内12个滤器内见血栓残留。术后疗效:血栓完全溶解共29例,血栓部分溶解3例,无效0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32例患者随访3~23个月,均未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 "一站式"方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经健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央型135例,经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血栓抽吸;混合型291例,采用Fogany球囊拉栓及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联合治疗。258例合并髂总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胭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8.97%;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19.37、23.99,P0,001)。409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6.85%、2.69%、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49%;临床总有效率98.53%。结论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微创、手术成功率及血栓清除率高,且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13条患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此过程做好患肢护理、溶栓护理、病情及并发症观察。结果 5例(9条患肢)血栓完全溶解,3例(4条患肢)血栓部分溶解。结论保持患肢有效体位,严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下肢深静脉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结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腔内微创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静脉留置溶栓导管的护理、用药护理、患肢护理,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定期监测各项凝血指标,重视出院指导.术后出现穿剌点渗血2例、腹膜后出血1例、左下肢胀痛2例,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6.
张新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24-3127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抗凝治疗,治疗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并联合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按血管通畅度评价,治疗组血管通畅度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P<0.01).溶栓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结论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先进行超声、ECT、MRA、CTA和DSA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把可回收滤器置入下腔静脉右肾静脉水平下方,然后经健侧股静脉或患侧腘静脉或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21例患者肢体消肿21例;18例经造影证实静脉血栓完全消失,血流通畅。随访2 a 1例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伴下肢静脉曲张联合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髂静脉支架置入后第2天行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NIVCS伴下肢静脉曲张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痛变化,动态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做好用药护理,早期正确使用弹力袜.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3 ~ 2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均未复发,下肢水肿缓解25例.下肢慢性溃疡或湿疹全部愈合,下肢色素沉着稍有减轻.42例患者髂静脉通畅,无髂静脉破裂,无急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股静脉穿刺点无出血.泡沫硬化剂注射点发生血肿2例,出院随访发现支架远端血栓形成1例,支架移位1例.结论 掌握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留置导管、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交替缓慢泵入尿激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热敷治疗2~4 d恢复正常,经超声检查、静脉造影,证实血栓完全溶解,血流通畅,未出现出血及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8例患者采取手术取栓后在滤器保护下行置管溶栓术,术后经留置导管内滴入溶栓药物,全身应用抗凝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平均置管5 d。经留置导管静脉造影示:120例患肢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壁光滑无反流,5例腘静脉狭窄50%,10例胫前静脉部分再通,3例胫后静脉部分再通。随访:136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穿弹力袜后能正常工作。结论:手术取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