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病变治疗鼻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complex ,OMC)是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之后提出的一个新的解剖部位 ,指筛漏斗及其相邻的中鼻道 ,其病变与鼻 -鼻窦疾病密切相关。这一区域病变的特点是病理改变轻微 ,但临床症状严重。鼻源性头痛是指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局部病变引起的头痛 ,其诊断和治疗是一棘手的临床难题。我科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11月在鼻内窥镜下切除OMC区病变治疗鼻源性头痛 98例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8例患者中 ,男 4 8例 ,女 5 0例 ;年龄 18~4 7岁 ,平均 36 .2岁。病程 2~ 8年 ,…  相似文献   

2.
鼻窦黏液囊肿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降低其漏诊、误诊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面部隆起、眼球移位、流泪等非鼻部症状.其中35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4例行鼻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36例(92.3%)症状缓解或消失,3例(7.7%)症状无改善.结论 鼻窦黏液囊肿鼻部症状不明显,应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郭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21-121
目的:总结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降低其漏诊、误诊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鼻窦黏液囊肿病人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面部隆起、眼球移位、流泪等非鼻部症状。其中35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4例行鼻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随访0.5~2年,36例(92.3%)症状缓解或消失,3例(7.7%)症状无改善。结论:鼻窦黏液囊肿鼻部症状不明显,应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后主观症状改善的相关因素,以提高耳鼻喉科医师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方法:对内镜鼻窦术后头痛、鼻塞的63例患者行进一步检查,加强科室会诊,对病因行相应治疗。结果:63例中,伴有内科疾病38例,鼻腔鼻窦病变残留或复发29例,伴有抑郁症5例。63例患者经相应治疗主观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术前要对患者行全面检查,并综合治疗相关疾病,以增强患者对内镜鼻窦手术的信心,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部症状不典规的鼻原性头痛的误诊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鼻内窥镜对可疑病例检查,并结合CT扫描及前鼻镜检查,对有病变者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结果:鼻内窥镜检查发现20例鼻腔鼻窦病变;CT发现3例异常,前鼻镜检查无异常。术后20例患者头痛完全解除。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损伤小,疗效可靠,提示鼻内窥镜在诊断和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鼻源性头痛是由于鼻腔-鼻窦疾病所引起的头痛,大多有明显的鼻部症状.随着鼻内窥镜和鼻部CT扫描的广泛应用,临床诊断不难.但在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因鼻内病变或解剖结构异常引起头痛,由于没有明显的鼻部症状,常就诊于内科被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或偏头痛,从而延误治疗.笔者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无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3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蝶窦霉菌病的诊断及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科近两年收治的12例蝶窦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霉菌病,鼻窦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所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至今均无复发。结论:鼻窦CT检查结果对蝶窦霉菌病的诊断很有价值,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雄森 《河北医学》2013,(6):891-893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资料为对象进行研究,全部患者通过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后确定鼻内镜下手术方案。结果:手术后全部患者恢复情况良好,32例患者头痛症状基本消失,用力过大或情绪有所波动时头部会出现轻微疼痛;7例患者治疗后症状虽然减轻,但没有完全缓解,头痛症状不定时加重;3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完全无效。随访中发现4例患者手术后复发。结论:及时进行鼻内镜手术准确除去鼻腔内部病灶部位,是有效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乏鼻部症状的慢性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研究患者鼻腔解剖异常情况,慢性炎症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7例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鼻中隔偏曲、中甲异常、下鼻甲肥大、孤立性蝶窦病变最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结论:鼻腔解剖异常和炎症性病变是引起慢性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窦肉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36例鼻窦肉瘤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影像诊断价值。结果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30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6例位于上颌窦。通过CT对病变能够提供鼻窦肉瘤诊断的病例共27例(75.00%),通过MRI能够提供鼻窦肉瘤诊断的病例共35例(97.22%),两种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χ2=7.43,P〈0.05)。结论 CT可以较好地显示鼻窦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鼻窦部位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1.
接触点头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接触点头痛是由鼻中隔和鼻腔外侧壁接触引起,其机制是三叉神经牵涉痛。本文旨在研究头痛是由上鼻甲或筛窦内侧壁而非中鼻甲与鼻中隔接触所造成。材料和方法:运用回顾性图表分析患者病例,共23例患者因头痛接受鼻中隔成形术和鼻窦手术。通过鼻窦CT扫描发现,仅有12例患者鼻中隔与筛窦内侧壁或上鼻甲之间有接触点,这些患者为缓解接触点症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前和术后使用相同的疼痛问卷调查发现,术后83%的患者无头痛发作,8%的患者头痛显著缓解。本研究中41%的患者以前被诊断患有偏头痛,80%的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成功。讨论:接触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一种适用于家庭医疗中对IGD-9未能分类(NOS)的头痛患者(IGD-9:784)症状特点进行量化记录的方法,并研究NOS患者中临床证据强烈提示为偏头痛或可能偏头痛诊断的比例。背景:头痛是最常见的疼痛症状之一,患者常因此到家庭医生处就诊,然而大部分患者在就医时其头痛的诊断并不具有特异性。方法:收集查阅自1995年7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在1所城市大学附属医院根据一项或多项ICD-9编码诊断的NOS型头痛患者共计454例的表格记录。结合国际头痛学会(IHS)的诊断标准和其他头痛症状设计了一个包括20条头痛项目的模板,并收集患者资…  相似文献   

13.
鼻源性头痛在耳鼻喉科门诊为常见病和多发病。鼻源性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如鼻窦炎、鼻息肉和鼻窦的新生物等,有明显鼻部症状,临床医生诊断不难。有部分由鼻内因素引起的头痛患者常无典型的鼻窦及鼻腔病史,临床上对这类患者仅靠前鼻镜和X线平片难以发现病灶,患者常常先就诊于心血管、神经内科,易被误诊为神经血管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等,虽经长期服药但疗效不佳。我院引入螺旋CT及副鼻窦内窥镜后,对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有了明显提高。现将2006年3—6月我科收治3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CT扫描是鼻息肉的最佳诊断方法之一。可准确了解病变范围、大小、鼻窦开口情况和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及变异。为鼻息肉术前准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解剖学依据。本文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36例鼻息肉患者进行分析讨论。1 材料与方法 搜集1997—05~2000—10鼻息肉患者3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44例患有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对患者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经放化疗治疗后44例患者的症状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后期的随访过程中,发现有20例患者在1年之内死亡,14例在4年之内死亡,4例在随访中失去联系,6例患者存活4年以上。结论对于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该类患者使用化疗和局部放疗联合治疗的效果在近期治疗效果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48例患者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从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中选择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分析发现,鼻窦CT扫描结果 为48例患者的鼻窦腔内均有病灶,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均能发现霉菌菌丝或孢子,48例患者的临床分型都为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可知治愈率为89.58%,显效率为10.42%.结论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 ,也是临床中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鼻窦CT扫描显示36例患者窦腔内均有病灶,且术后全部病例的病变组织中均能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0.5~2a,治愈34例(94.4%),显效2例(5.6%)。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有关普通人群中儿童头痛的发生率和预后信息很少,尤其是慢性紧张型头痛。本研究对130例学龄儿童中的122例随访3年后的头痛诊断和症状进行重新评估。初次诊断为头痛的患者中有将近80%在随访时仍报告有头痛。尽管具有相同头痛诊断和症状的可能性很高,但只有约1/5的紧张型头痛患者  相似文献   

19.
眼科首诊的鼻窦炎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7例以眼部症状首诊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23例治愈,其中视力下降者2例较治疗前视力提高,1例视力无改善,1例复视者症状缓解.结论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鼻窦的病变常侵犯眼眶,患者较早出现眼部症状而就诊.眼科医生应提高对鼻眼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2005-02~2010-02收治的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采取不同范围的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 3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无眶内及颅内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36个月,4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11.4%. 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微创、视野清楚、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