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N-去硫酸肝素对人胃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皮下移植裸鼠模 型,随机分成4组。移植1周后,分别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卡铂(5 mg·kg~(-1) ·d~(-1) ),N-去硫酸肝素(10 mg·kg~(-1) ·d~(-1) ), 及卡铂(5 mg·kg~(-1) ·d~(-1) )与 N-去硫酸肝素(10 mg·kg~(-1) ·d~(-1) ),每周3次,共3周。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肿瘤大小与重量、抑瘤 率、微血管密度(MVD)、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对照组、卡铂组、N-去硫酸肝素组、卡铂与 N-去硫酸肝素联合组的肿瘤重量 (mg)分别为1750. 4±144. 2、 1655. 0±157. 4、 1118. 0±116. 2与725. 6±130. 0,抑瘤率分别为5. 6%、36. 1%和58. 5%。MVD 分别为 14. 8±4. 5、 13. 2±4. 1、 3. 8±1. 7与3. 4±1. 8。凋亡指数分别为1. 37±0. 19、 3. 85±0. 22、 11. 81±2. 9与18. 85±3. 24。与对照组、卡铂 组相比,N-去硫酸肝素组、卡铂与 N-去硫酸肝素联合组的胃癌生长、微血管密度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高。结论:N-去硫酸肝 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N-去硫酸肝素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急性肺损伤(AL1)大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ASA)对AL1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AL1大鼠模型。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L1组、LMWH组和ASA组,每组15只。观察NF-κB、ICAM-1和P-选择素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LI组肺组织NF-κB活性显著增强;ICAM-1、P一-选择素明显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膜(P均〈0.05);LMWH组和AsA组NF-κB、ICAM-1、P-选择素活性降低,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明显减轻,ASA组治疗效果优于LMWH组(P均〈0.05)。结论NF-κB活化在AL1发病机制中起作用,NF-κB参与活化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并且调控ICAM-1、P-选择素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肺组织损伤。LMWH通过改善微循环,间接抑制NF-κB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进而减轻肺损伤。ASA通过抗氧化特性直接抑制NF-κB活化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研究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内毒素组(B组)、内毒素 肝素组(C组)和内毒素 低分子肝素组(D组),每组12只。肺损伤动物模型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来制作,用NovaStstProfileM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Westernblots检测磷酸化p38MAPK水平。结果①给予内毒素各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性下降,1h后各时间点B、C、D组的PaO2显著低于A组(P<0.05);在4h和6h时,C组和D组PaO2明显高于B组(P<0.05),但C、D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给予内毒素各组的血浆TNF-α水平进行性升高,在1h后各时间点B、C、D组的血浆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4h和6h时,C组和D组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根据肺损伤的病理改变,A、B、C和D组的肺损伤评分分别为0.1分、(2.4±0.5)分、(1.6±0.5)分和(1.8±0.4)分,C、D组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④各实验组动物予以内毒素处理1h后p38MAPK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组在4h后p38MAPK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5),但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毒素诱导的ALI动物模型,肝素和LMWH干预可能对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改善低氧血症和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N-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 N去硫酸肝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N 去硫酸肝素治疗及非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肾组织中 P 选择素表达、组织病理学与肾功能的改变 ,以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激活凝血时间 (KPTT)〕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脏 P 选择素表达增高 ,出现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 ,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 (14.5 4± 0 .6 7) mm ol/ L 和 (10 2 .12± 4.76 ) μmol/ L〕;N 去硫酸肝素治疗组肾脏组织中 P选择素表达受抑 (未出现棕黄色颗粒 ) ,病理学改变与肾功能损害减轻 ,且对 PT和 KPTT无明显影响。结论 :N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且对凝血指标 PT和 KPT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以及对由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20 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8只)、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常规治疗组(48只)及常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8只),分别施以假手术(A组)或CLP(B组和C组).术后各组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 mL及头孢曲松(30 mg/kg)、c组加用低分子肝素10 u(50 U/kg).以术后3、6、12、18、24、48 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并行脓毒症大鼠评分及观察死亡率、肺湿干质量比(W/D)及病理学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50 U/kg)的脓毒症大鼠死亡率及肺部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低分子肝素干预组中脓毒症大鼠评分及肺湿干比、病理损害均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CLP)引起的脓毒症过程中的晚期炎症介质释放,改善CLP模型(严重腹腔感染)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肺干湿质量比、病理改变及死亡率.本实验推测这种作用是通过低分子肝素对炎症引起的肺损伤中凝血-炎症轴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脓毒症ALI/ARDS患者65例,随机分为LMWH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①常规治疗组32例,均接受广谱抗生素、综合支持治疗及原发病治疗;②LMWH治疗组33例,除常规治疗外,同时使用LMWH 4,100 IU皮下注射,1次/d,连续7 d。比较2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及过程中1~7 d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肺氧合指数,治疗前、治疗后3 d、7d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①LMWH治疗组EVLWI、氧合指数及PVPI(6.56±2.24 mL/kg、254.72±51.88 mmHg、1.25±0.46)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8.79±3.02 mL/kg、206.40±64.16 mmHg、1.71±0.75),P均<0.05。②LMWH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8.55±3.31 d)短于常规治疗组(10.72±4.44 d),P<0.05。③LMWH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27.3%(9/33),常规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37.5%(12/32),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VLWI与APACHE Ⅱ评分均是脓毒症ALI/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EVLWI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PACHE Ⅱ评分。结论临床应用LMWH治疗可显著降低脓毒症ALI/ARDS患者EVLWI及PVPI,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EVLWI、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ALI/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VLWI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和体外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体系,观察急性肺损伤中,肺泡巨噬细胞在氨溴索干预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情况,探讨氨溴索可能的肺损伤保护机制.方法 一、体内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正常对照组;(2)急性肺损伤组:采用腹腔注射酵母悬液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3)氨溴索治疗组:建立ALI大鼠模型后用氨溴索干预.观察指标主要有:肺部病理学改变、测量大鼠肺系数、血氧分压,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0、IL-24 mRNA的表达则采用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二、体外实验:收集肺泡巨噬细胞后分3组:(1)正常对照组:肺泡巨噬细胞中加无菌生理盐水;(2)LPS组:予LPS 10 mg/L刺激肺泡巨噬细胞;(3)LPS+氨溴索组:予LPS10 mg/L和氨溴索180 μmol/L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分别于刺激前(0 h),刺激后(6、12、24 h)留取细胞.通过RT-PCR技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0、IL-2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氨溴索治疗组在病理改变,肺系数,动脉血氧分压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急性肺损伤组,氨溴索干预治疗组,TNF-α、IL-10、IL-24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体外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结论 氨溴索可抑制急性肺损伤或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0、IL-24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溶媒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油酸尾静脉注射复制ALI/ARDS模型.药物干预组制模前腹腔内注射PBEF抑制剂FK866,溶媒对照组制模前注射等体积FK866溶媒二甲亚砜.制模成功6h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肺组织中PBEF、ICAM-1、V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ALI/ARDS病理学改变,BALF中TNF-α (ng/L)、IL-1β (ng/L)含量增多(TNF-α:656.51±47.13比84.82±7.84,IL-1β:379.60±31.55比74.56±8.51,均P<0.01),PBEF、ICAM-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BEF mRNA:0.581±0.079比0.186±0.051,ICAM-1 mRNA:0.558±0.060比0.176±0.070,VCAM-1mRNA:0.646±0.059比0.226±0.047;PBEF蛋白:0.089±0.024比0.037±0.011,ICAM-1蛋白:0.061 ±0.012比0.025±0.008,VCAM-1蛋白:0.072±0.013比0.033±0.010,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有所减轻,BALF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TNF-α:478.80±72.93比656.51 ±47.13,IL-1β:244.62±52.17比379.60±31.55,均P<0.05),PBEF、ICAM-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BEF mRNA:0.456±0.110比0.581±0.079,ICAM-1 mRNA:0.413±0.073比0.558±0.060,VCAM-1 mRNA:0.483±0.062比0.646±0.059;PBEF蛋白:0.059±0.010比0.089±0.024,ICAM-1蛋白:0.043±0.007比0.061±0.012,VCAM-1蛋白:0.050±0.009比0.072±0.013,均P<0.05).结论 在ALI/ARDS发生时PBEF能通过增加黏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促使炎性细胞向肺内迁移和浸润,从而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与药物治疗探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以及雷公藤单体T4(T4)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动物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组、T4组(腹腔注射T4 85 μg/kg)和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70 m g/kg)。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IL 6 和IL 10 浓度。一氧化氮(NO)的产物NO-2 浓度以Griess法测定。以肺湿重与干重比值反映肺含水量。结果:T4组小鼠肺湿重与干重比值(3.90±0.62)与LPS组(5.95±0.99)比较显著降低(P< 0.05)。LPS组血浆TNF α、IL 1β和IL 6浓度分别为(132.5±5.0)ng/L、(183.7±58.6)ng/L和(3 290.1±924.2)ng/L,T4组血浆TNF α(0 ng/L)与LPS组比较显著降低,T4 组血浆IL 1β和IL 6〔(39.1±31.8)ng/L和(859.6±829.9)ng/L〕与LPS组比较亦显著降低。与LPS组比较,T4 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 α浓度从(229.3±20.3)ng/L显著降低到(28.5±33.4)n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肺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 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LPS 组、LPS+NaHS 低剂量组、LPS+NaHS 中剂量组、LPS+NaHS 高剂量组及LPS+PPG 组.所有大鼠均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浓度的变化,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0、黏附分子-1(ICAM-1)mRNA基因表达变化及肺组织NF-κB p65活性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0浓度,肺组织中IL-1β、IL-10和ICAM-1 mRNA基因表达和NF-κB p65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NaHS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β浓度、肺组织中IL-1βmRNA基因表达和NF-κB p65活性均明显降低;LPS+NaHS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0浓度和IL-10 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ICAM-1 mRNA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LPS组比较,LPS+PPG组血清中IL-1β浓度、肺组织中IL-1β和ICAM-1 mRNA基因表达及NF-κB p65活性均明显升高,血清中IL- 10浓度和肺组织中IL-10 mRNA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H2S对内毒素诱导的ALI大鼠有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2S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血清抵抗素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以探讨抵抗素及IL-6与ALI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5只。静脉注射脂多糖(10mg/kg)复制ALI的动物模型,分别观察6、12、24h后活杀。测定肺湿/干重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及ELISA法检测抵抗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肺湿/干重比,肺病理组织评分、血清IL-6水平、抵抗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血清IL-6和抵抗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9、0.874,P0.05)。结论抵抗素可能参与了脓毒症所致的肺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观察 2 6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及 2 2例常规治疗的AMI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1、2、5、7、14天血清sICAM 1、sVCAM 1、IL 6、IL 8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间sICAM 1、sVCAM 1、IL 6、IL 8无差异 ,治疗后各指标变化趋势相似 ,但溶栓组sVCAM 1在治疗后第 5、7、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sICAM 1在第 5、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6在治疗后第 1、2、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8在治疗后第 1、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sICAM 1、sVCAM 1、IL 6、IL 8均可作为溶栓监测指标 ,其动态改变及作用影响AMI的发生、发展变化。溶栓治疗可减轻AMI的病理损伤 ,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肺泡巨噬细胞白介素(IL)-6、IL-10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的影响。 方法健康清洁C57BL/6雄性小鼠(6~8周,18~20 g)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miR-155 antagomir 3组,每组5只,其中miR-155 antagomir组小鼠中将miR-155 antagomir试剂经尾静脉注射,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小鼠注射等量0.9%NaCl,观察24 h后,脓毒症组和miR-155 antagomir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ALI动物模型,对照组仅翻动盲肠进行对照,观察3组小鼠生命体征变化,模型制备6 h后,3组小鼠均取左肺下叶行苏木精-伊红(HE)方法进行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病理形态变化,取右肺下叶检测干湿重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6、IL-10、MIP-2浓度。 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脓毒症组和miR-155 antagomir组小鼠肺内均出现肺泡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厚、出血,miR-155 antagomir组肺组织炎性表现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3组干湿重比结果显示:脓毒症组干湿重比[(0.16±0.01)%]明显低于对照组[(0.22±0.01)%]和miR-155 antagomir组[(0.19±0.01)%],miR-155 antagomir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结果显示:脓毒症组的血浆IL-6浓度[(171.35±10.41)pg/ml]、MIP-2浓度[(299.71±19.8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25.74±4.41)pg/ml;(214.00±14.93)pg/ml]和miR-155 antagomir组[(144.41±6.29)pg/ml;(270.38±11.96)pg/ml],IL-10浓度[(283.58±19.90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70.27±15.41)pg/ml]和miR-155 antagomir组[(333.30±16.49)pg/ml],miR-155 antagomir组的血浆IL-6、MIP-2浓度高于对照组,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脓毒症ALI时miR-155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的miR-155能促进肺泡巨噬细胞释放大量促炎因子而抑制抗炎因子的表达,引起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发生不可控炎症反应,而miR-155 antagomir能够拮抗miR-155的表达,抑制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IL-6及趋化因子MIP-2,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中性粒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聚集,防止产生更多的炎症介质,有效控制肺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对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ALI)的关系.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ALI分为ALl组(47例)和非ALI组(1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sTLT-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脓毒症ALI患者血清HMGB1、sTLT-1水平与相关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探讨脓毒症AL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观察HMGB1、sTLT-1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LI的预测价值.结果 ALI组氧合指数[pa(O2)/FiO2]低于非ALI组,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HMGB1、sTLT-1水平均高于非A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ALI患者血清HMGB1、sTLT-1水平与pa(O2)/FiO2呈负相关,与SOFA评分、CRP、NT-proBNP呈正相关(P<0.05).pa(O2)/FiO2、SOFA评分及血清HMGB1、sTLT-1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AL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MGB1、sTLT-1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LI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血清HMGB1、sTLT-1水平单独预测.结论 脓毒症ALl患者血清HMGB1、sTLT-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ALI发生的潜在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容量负荷对脓毒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性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第一个72 h内液体正平衡与负平衡患者的28 d病死率、28 d肾功能恢复率、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160例脓毒性AKI患者人选本研究,液体负平衡组(81例)28 d病死率[37.0%(30/81)比68.4%(54/79),P<0.01]、住ICU时间(d:10.1 ±4.9比12.4±8.0,P<0.05)及机械通气率[50.6%(41/81)比68.4%(54/79),P<0.01]较液体正平衡组(79例)明显降低.根据急性肾损伤协作网(AKIN)分期,在AKI 1、2、3期(分别为49、52、59例),经CRRT治疗者第一个72 h内日平均容量(ml)均明显低于未行CRRT治疗者(-10比716,324比778,521比1177,均P<0.05),同时AKI2期CRRT治疗者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未行CRRT治疗者[38.7%(12/31)比66.7%(14/21),P< 0.05].结论 容量负荷与脓毒性AKI患者预后有关,液体负平衡可以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CRRT可以调节容量负荷,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肺损伤组和丙酮酸乙酯(40mg/kg,每隔6h腹腔内注射一次)治疗组,每组10只。用ELISA法检测2h血清TNF—α、IL—1β表达。所有犬鼠24h后活杀,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HMGB1的表达,观察PaO2、PaCO2和pH等血气变化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脓毒症肺损伤组血清TNF—α、IL—1β和肺组织HMGB1表达显著增高,PaO2、pH降低,PaCO2升高,病理显示明显肺损伤(P均〈0.01)。丙酮酸乙酯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和肺组织HMGB1表达显著下调,PaO2、pH升高,PaCO2降低,病理显示肺损伤程度减轻(P均〈0.01)。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显著抑制TNF—α、IL—1β和HMGB1等早晚期炎症因子,改善低氧血症,对脓毒症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1例,在PICCO监测下,予每天6~8hRRT,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值分成观察组(EVLWI7mL/kg)21例和对照组(EVLWI≤7mL/kg)20例。观察初始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O_2/FiO_2)、动脉氧分压(PO_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_2)、血乳酸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FiO_2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液体复苏48h后PO_2/FiO_2开始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72h的PO_2/FiO_2恢复正常。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24h的SPO_2均呈一过性下降,48h恢复正常,两组患者SPO_2液体复苏治疗前后及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液体复苏24h的血乳酸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监测有助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氧合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uEPO组,每组均15只.经静脉推注脂多糖LPS(6 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ALI)的动物模型,rHuEPO组造模前60 min静脉推注rHuEPO (5000 U/kg),观察12 h后处死.留取颈动脉血及肺组织标本.测定氧和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6、iNOS的水平.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取右肺下叶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结果 (1)血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及rHuEPO组大鼠动脉血PaO2、pH显著降低,PaCO2显著升高;与脓毒症组相比,rHuEPO组PaO2、pH显著升高及PaCO2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及rHuEPO组肺组织W/D显著增加;与脓毒症组相比,rHuEPO组肺组织W/D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12 h血清TNF-α、IL-6、iNOS水平的变化:脓毒症组及rHuEPO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脓毒症组相比,rHuEPO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光镜及电镜观察脓毒症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微血管内皮细胞、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坏死;rHuEPO组急性肺损伤明显轻于脓毒症组,只可见到局灶性肺泡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rHuEPO能够降低血清TNF-α、IL-6、iNOS水平进而调节炎症反应,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症(Sepsis)所致急性肺损伤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4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1例)和对照组in=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12h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PHC)2mg,持续7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5天、给药第7天,比较患者在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呼吸力学及炎症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及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给药后第5天、第7天,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呼吸力学参数和炎症反应方面较给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各项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能够起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有效缓解脓毒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