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144例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疾病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方法 对1144例4个月内住院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健康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疾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儿的病程短;喂养方式与城乡、婴儿性别关系不大。结论 婴儿喂养方式与患病及病程密切相关,提高母乳喂养率能减少疾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20,(1)
目的研究喂养干预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为过敏性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喂养方式研究组分为母乳组(Human Milk,HM)、适度水解配方(Partially Hydrolyzed Formula,PHF)组、母乳与适度水解配方(HM+PHF)组;对照组分为HM组、普通配方(Cows'Milk Formula,CMF)组、母乳与普通配方(HM+CMF)组。鼓励各组纯母乳喂养至少4个月,母乳不足或没有时,补充或只喂养初始随机分配的配方奶粉至6月龄,定期随访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调查问卷显示HM组、HM+PHF组、HM+CMF组与CMF组的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婴儿出现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平均月龄HM组、HM+PHF组、HM组与PHF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母乳不足时添加适度水解配方可降低婴儿过敏风险并推迟过敏症状的出现时间,从而有效地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生菌早期干预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妇产科经阴道分娩正常出生的婴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于出生后d2给予口服益生菌,口服至6个月龄,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7d后取新鲜大便1.0g进行厌氧和需氧培养,分析并记录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需氧菌(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量,随访6个月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婴儿出生7d后大便培养肠道菌落数量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多于对照组,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发生新生儿皮炎、婴儿湿疹、卡他性鼻炎、婴儿哮喘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症状总发生率为16.28%,对照组过敏症状总发生率为39.53%,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方式及人工喂养对婴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38~42周母乳喂养的健康初产妇及新生儿560例;同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人工喂养的母婴320例为对照组,母乳喂养阴道产的新生儿于断脐20min内,剖宫产的新生儿于断脐后1.5h内将新生儿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并帮助其吸吮,不给新生儿喂养食物及饮料,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人工喂养实行定时、定期、定量喂养,喂养物为动物乳或其他代乳品、水、维生素等;观察新生儿肺炎、腹泻、发热、尿布性皮炎、鹅口疮的发病率。产妇产后乳乳房肿胀、乳头皲裂、乳腺导管阻塞、乳腺炎、产后出血的发病。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炎、腹泻、发热、尿布性皮炎、鹅口疮的发病率及产妇乳房肿胀、乳头皲裂、乳腺导管阻塞、乳腺炎、产后出血的发病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近期可以减少婴幼儿肺炎、腹泻、发热、尿布性皮炎、鹅口疮的发病率,避免或减轻乳房肿胀、乳头皲裂、乳腺导管阻塞、乳腺炎、产后出血的发病,因此应更好地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性患者的过敏原情况。方法:共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就诊的5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抗体检测,用
χ2检验分析过敏原分布情况及统计学差异。
... 相似文献
8.
为了大力提高母乳喂养率,本文就336例婴儿生长发育状况与喂养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资料与方法一、对象:1995年3月~1996年3月出生的出生体重为2500g~4000g足月健康男婴儿336例,均为镇江市妇儿保健所责任地段的系统管理的小儿。二、方法:按照统一的儿童体检表格,逐项询问其喂养方式、断奶原因、辅食添加、动作发育及疾病情况。准确测量身长体重,按中国九市城区正常男童体格发育指标进行身长体重离差法评价,身长体重达均值以上者为“达标”。喂养方式的判断标准:婴儿月龄<4个月的按其出生至调查日止的实际情况调查,>4个月的按其出… 相似文献
9.
血清特异性IgE49例过敏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是特应性患者食入过敏性食物或吸入致敏物后由 Ig E类抗体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我们应用瑞典法玛西亚 UNICAP仪器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SIg E) ,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致敏原谱的分布情况 ,为过敏性疾病的体外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过敏性疾病患者 49例 ,其中儿童 2 9例 ,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7.5岁 ;成人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8~ 5 3岁 ,平均 34 .1岁。病种分布 :过敏性哮喘 15例 ,过敏性鼻炎 17例 ,荨麻疹 9例 ,过敏性皮炎 4例 ,过敏性紫癜 2…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新生儿的脐血IgE水平在幼儿不同过敏性疾病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新生儿的脐血标本,测定脐血IgE结果,随访至3~4岁,完善过敏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将过敏相关症状分成4组:无症状组、皮肤症状组、呼吸症状组和多症状组,观察脐血IgE水平在不同过敏症状组中的分布有无差别.结果 过敏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无症状组46例、皮肤症状组30例、呼吸症状组50例和多症状组79例.脐血IgE水平在不同过敏症状组中的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血IgE水平可作为致敏指标,预测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但不能预测过敏相关的具体皮肤、呼吸等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脐血IL-10、IL-4、IgE水平在婴幼儿过敏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患过敏性疾病的婴幼儿在出生时脐血IL-10、IL-4、IgE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329份新生儿脐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测定IL-10、IL-4、IgE水平。对329名新生儿进行随访,前瞻性地追踪观察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统计软件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种因素对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患过敏性疾病组脐血IL-4、IgE水平较未患过敏性疾病组明显增高(P均<0.01)。而IL-10水平较后者明显降低(P<0.01);患过敏性疾病患儿脐血的三种介质的相关分析显示: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即IL-4与Ig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01);IL-10与IL-4呈显著负相关(r=-0.593,P<0.001);IL-10与IgE亦呈显著负相关(r=-0.69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阳性家族哮喘史、阳性家族过敏史、脐血中IL-4和IL-10四个因素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阳性家族哮喘史的相对危险度最高。结论阳性家族过敏史、阳性家族哮喘史、脐血IL-4增高或IL-10降低是婴幼儿期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观察出生时新生儿脐血IL-4、IL-10、IgE水平的变化可预测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开始胃肠喂养的时间。方法对新生儿科收治的38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100~1950g),随机分为早开始(≤6d)胃肠喂养组和晚开始(≥7d)胃肠喂养组,用同一配方乳喂养。记录达足量喂养日龄、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的结果。结果早开始胃肠喂养组达足量喂养日龄犤(28.6±10.8)d犦和住院天数犤(39.6±11.8)d犦与晚开始胃肠喂养组日龄犤(40.6±15.8)d犦和住院天数犤(53.8±16.5)d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早开始胃肠喂养较晚开始胃肠喂养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出生后6天内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喂养,有利于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给予微波热凝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69例早产儿纠正胎龄从1、2、4、6个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及异常姿势的异常概率,并与同期出生的270例正常足月儿做比较。结果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表现随月龄增长有下降趋势,越早越明显,其早期神经行为异常主要集中在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变化三方面,1、2、4个月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月龄增长至4、6个月,则以头部控制、肌张力、异常姿势的异常为主,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处于动态变化中,定期追踪检查有助于把握干预时机,及时纠正异常的神经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母乳喂养的足月顺产儿556例,观察对照各种比例的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婴儿体重增长率以纯母乳喂养组为最高,以低比例母乳喂养组为最低,4个时与纯母乳喂养儿对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婴儿患病率,随着母乳喂养比例的下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变应原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目前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线用药, 其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 IL-37)作为天然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抑制剂, 具有双重抗炎功能, 可同时抑制炎症因子和激活抗炎因子的表达。研究表明, IL-37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及通路来维持过敏性疾病中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因此, 本文将基于分析IL-37的本身特性, 对其在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70.27%,复发率分别为6.07%、19.23%,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加减辛苍散鼻炎喷剂,考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制成鼻喷剂,同时选取雄性荷兰种豚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通过喷鼻给药治疗,观察其行为并测定各组豚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浓度。结果 制成的鼻喷剂呈浅黄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药效学结果表明本喷剂对鼻炎豚鼠模型的各种鼻炎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还可显著降低豚鼠血清中IgE的含量。结论 所制备的加减辛苍散鼻炎喷剂能够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