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均检测血NT-proBNP水平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为( 56.4±34.7) pg/ml,实验组NYHA Ⅰ级为(238.6±115.7) gp/ml,Ⅱ级为(446.3±253.8) pg/ml,Ⅲ级(1045.6±462.4) pg/ml,Ⅳ级(1803.2±977.6)pg/ml,平均为(1047.5±842.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YHA Ⅰ级LVEF为(56.3±11.4)%,Ⅱ级(47.5±10.7)%,Ⅲ级(41.3±9.4)%,Ⅳ级(37.6±8.3)%,NT-proBNP水平与分级成正相关(P<0.05),与LVEF成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脏功能成负相关,可以有效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对心衰诊断和心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BNP水平检测对慢性心衰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患者NYHA分级结果在Ⅱ~Ⅳ级之间,对所有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脂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记录,根据心功能分级及血浆BNP水平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心功能分级组患者相比血浆BNP水平、LVEF、LVED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3.05±0.97)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9±0.47)mmol/L]、胆固醇[(4.53±1.12)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B组[(2.57±0.93)mmol/L,(1.11±0.43)mmol/L,(3.89±1.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够有效反映机体左室功能的变化,可作为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同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肾综合征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院肌酐水平Ⅰ级40例、Ⅱ级20例,均完全随机平均分成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托拉塞米组加用托拉塞米20 mg/d静脉注射,呋塞米组加用呋塞米40 mg/d静脉注射.给药前后测定患者血钾、血钠、血钙、肌酐水平,记录24h尿量,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不同入院肌酐水平(Ⅰ级和Ⅱ级)患者托拉塞米组日平均尿量均明显高于呋塞米组[( 1685±49)rnl比(1442±38) ml,( 1042±32) ml比(968±38)ml,P<0.05].肌酐水平Ⅰ级患者托拉塞米组心功能好转率高于呋塞米组[75% (15/20)比65% (13/20)],且血钾较呋塞米组明显升高[(+0.03±0.01) mmol/L比(-0.01 ±0.01)mmol/L,P<0.05],托拉塞米组血肌酐波动范围明显较小(P<0.05).不同肌酐水平(Ⅰ级和Ⅱ级)2组水肿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水平Ⅱ级患者心功能好转率及血钾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拉塞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2/30),呋塞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心肾综合征患者,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ST-T缺血改变、脑钠肽(BNP)、药物治疗方案在预测心力衰竭(HF)患者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间HF患者184例,随访治疗3年,其中存活(A组)107例(59.4%),死亡(B组)73例(40.6%),非心源性死亡4例。回顾分析A、B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重指数、血压、心率、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BNP、药物治疗方案等在判断心衰患者病死率中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比率低于B组(58.9%与64.4%,P0.01);A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38.9±5)%与(24.5±3.7)%,P0.01]。A组LVEDD明显小于B组[(58.4±3.7)mm与(67.2±3.8)mm,P0.05]。A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B组(37.1%与42.9%,P0.05)。A组血浆BNP73pg/ml比率明显低于B组(37.1%与78.3%,P0.05)。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A组应用高于B组。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的应用少于B组。结论:心率、心功能、LVEF、LVEDD、BNP73pg/ml、心肌缺血是影响心衰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若心功能Ⅲ~TV级、LVEF在30%以下,BNP73pg/ml同时存在,其死亡率明显增高,β受体阻滞剂与ACE1或ARB应用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死亡率,利尿剂及洋地黄制剂未能起到减少病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规范治疗,共28 d.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NT-proBNP为(87±23)ng/L,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27、40、13例)治疗后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13±707)ng/L比(2657±368) ng/L,(3403±1003) ng/L比(6037±1742 )ng/L,(6429±1348) ng/L比(8324±679) ng/L,均P<0.0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F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9)mm比(53±8)mm,(33±9)mm比(39±10)mm,(58±9)%比(53±10)%,均P<0.01];③NT-proBNP与LVEDD及LVE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0.69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 0.652,P<0.01).结论 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等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用于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6.
曹子洋  吕培瑾  刘金环 《中国医药》2011,6(9):1060-106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肺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综合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1 次/d和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2次/d,疗程为10 d.治疗前、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2组患者的右心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右心室射血分数增加[(25.0±1.6)%比(40.0±2.3)%,P<0.01],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延长[(0.11±0.01)s比(0.14±0.01)s],右心室射血前时间与射血时间的比值降低[(0.650±0.053)比(0.300±0.039),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和2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变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加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动脉压力,对肺心病右心功能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彭雯 《中国医药》2013,8(9):1209-121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药物合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给予使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74/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6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BNP、CK-MB水平[(46 ±6)mm、(56±5)mm、(320±107) ng/L、(4.2±1.2)U/L]与对照组[(50±7) mm、(62±6)mm、(392±121) ng/L、(9.1±1.5)U/L]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 <0.05),LVEF[治疗组:(58±5)%,对照组:(47±6)%]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35±10)分]低于对照组[(40±13)分](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提高慢性心率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优化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陈可  华云  张宪静  燕宪亮  许铁 《江苏医药》2013,39(13):1550-1551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NP)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AD)病因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AD患者68例,采用床旁快速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浆BNP值,心脏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周边短轴缩短率(FS)和心肌酶谱.68例分为LVEF≤50%组(A组,49例)和LVEF>50%组(B组,19例)或血浆BNP>500 pg/L组(C组,35例)和血浆BNP<100 pg/L组(D组,33例).以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名为对照(E)组.结果 A组患者血浆BNP明显高于B组[(6685.9±2666.3) pg/L vs.(3001.5±3583.5) pg/L](P<0.05).C组FS大于D组[(37.6±2.1)%vs.(31.8±8.0)%](P<0.05).C组肌酸激酶(CK)高于D组[(158.6±171.3) U/L vs.(80.1±60.7)U/L](P<0.05).C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于D组[(23.1±9.3) U/L vs.(15.3±5.6)U/L](P<0.05).结论 检测血浆BNP值对AD患者可以初步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且可以作为心功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改善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源于本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脉隆注射液.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eart Rate,H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清BN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NP水平[(107.69±45.26)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HR[(72.15± 11.3)次/min]、LVEF[(57.83 ± 13.52) %]、CO[(4.27 ± 1.13)L]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局部不良反应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及促进脑钠肽水平下降有积极影响,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7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组给予口服铁剂加曲美他嗪片。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心功能、N末端前脑钠肽(NT-pro BN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113.2±1.5)g/L比(98.3±4.2)g/L,P<0.05],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163.4±38.7)μmol/L比(196.2±40.7)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增加[(42.8±7.1)m L/min比(38.0±7.8)m L/min,P<0.05],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2.1±0.5)比(3.3±0.7)],血浆NT-pro BNP显著下降[(1 233.1±426.7)ng/L比(2 219.3±951.2)ng/L,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应用曲美他嗪和口服铁剂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及心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CHF患者(CHF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素,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结果 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分别为16、10例)T3水平和LVEF、C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1.6±0.2) nmol/L、(1.5±0.2)nmol/L 比(2.0±0.3) nmol/L,LVEF:(54.4±8.3)%、(51.3±11.1)%比(59.0±8.9)%,CO:(4.3±2.6) L/min、(4.1±2.6) L/min比(5.5±1.6) L/min,P<0.05或P<0.01],rT3和LVEDV、LVES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T3:(0.6±0.3)nmol/L、(0.6±0.4)nmol/L比(0.3 ±0.1)nmol/L,LVEDV:(202±46)ml、(234±65)ml比(175±53) ml,LVESV:( 149±57) ml、(160±59)ml比(124±56)ml,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其变化越明显。结论 甲状腺激素变化对CHF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功能Ⅱ、Ⅲ、Ⅳ级者分别为14、29、16例)及29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测定Hcy、hs CRP水平, 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采用Spc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cy、hs CRP水平与LVEF及LVDD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与对照组Hcy分别为(14.6±1.4)、(19.3±4.5)、(29.6±6.6)(9.4±1.2)μmol/L;hs CRP分别为(4.2±2.2)、(12.6±3.7)、(14.7±2.6)、(3.7±1.4)mg/L;均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与心功能分级(r=0.769,P〈0.05)和LVDD(r=0.706,P〈0.05)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856,P〈0.05);hs 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r=0.377,P=0.02)呈明显正相关,与LVDD(r=0.347,P=0.072)和LVEF(r=0.204,P=0.058)无明显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HCY、hs 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Hcy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3组患者在稳定期和失代偿期的脑钠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钠肽的升高和NYHA分级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3组患者在稳定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失代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的升高和NYHA分级、LVEF和稳定期NYHA分级有关,而和失代偿期NYHA分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分别植入右心房、有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以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分别记录治疗前后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RS时限为(187±13)ms,对照组为(188±15)ms;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为(3.7±0.5),对照组为(3.7±0.5),2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QRS时限为(131 ±11)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NYHA分级在治疗后为(2.3±0.5),对照组为(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64 ±6) mm、(34±7)%、(398±147)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8) mm、(25±8)%、(256±13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的方法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脏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 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探究GDF-15对心衰患者心室重构的指导作用。方法 纳入219例 心衰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组58例、Ⅱ级组39例、Ⅲ级组47例、Ⅳ级组 75例;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组(LVEF<0.45,HFrEF组,69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组 (LVEF≥0.45,HFpEF组,150例);选取3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DF-15、PⅠCP、P ⅢNP 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以及 LVEF,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析心衰患者血清 GDF-15 与 PⅠCP、PⅢNP、NT-proBNP、 LVEDD、LA、LVMI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GDF-15、PⅠCP、PⅢNP水平随NYHA分级 增加而升高(P<0.05)。对照组、HFpEF组和HFrEF组LA、LVEDD、LVMI、NT-proBNP、GDF-15、PⅠCP及PⅢNP依 次升高(P<0.05)。心衰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PⅠCP、PⅢNP、NT-proBNP、LA、LVEDD、LVMI呈正相关(rs分别为 0.549、0.533、0.539、0.393、0.403、0.485,均 P<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s=-0.568,P<0.01)。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 GDF-15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并可反映心衰患者心室重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诊患者呼吸困难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呼吸困难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含量,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分别为(471.40±190.99)pg/mL和(84.77±24.17)pg/ml(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 -15 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CHF 患者 100 例 (心衰组) 和健康体检者 30 例 (对照组); 心衰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脏功能分级分为 NYHAⅡ级组 35 例、 Ⅲ级组 32 例、 Ⅳ级组 33 例, 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 LVEF<0.4 组 52 例和 LVEF≥0.4 组 48 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 GDF-15、 B 型利钠肽 (BNP) 水平, 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 LVEF、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收缩末期内径(LVD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 分析 GDF-15 与 NYHA 分级、 BNP 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NYHAⅡ~Ⅳ级组 BNP、 GDF-15、 LVDd、 LVDs 基本呈升高趋势, LVEF、 LVFS 基本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 LVEF≥0.4 组和 LVEF<0.4 组 BNP、 GDF-15、 LVDd、 LVDs 依次升高, LVFS 依次降低, 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浆 GDF-15 水平与 BNP、 NYHA 分级、 LVDd、 LVDs 呈正相关 (r=0.524、 0.286、 0.453、 0.531, 均 P < 0.05), 与 LVEF、 LVFS 呈负相关 (r= -0.592、 -0.587, 均 P < 0.05)。结论 血浆 GDF-15 可作为 CHF 诊断、 治疗、 判断预后的又一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包液和血液中心钠素含量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需行瓣膜置换术患者33例,术中留取心包液和静脉血,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心包液和血浆中心钠素的含量,分析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患者心包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心钠素,明显高于血浆中的水平[(0.61±0.49)μg/L比(0.45±0.18)μg/L,P=0.046];射血分数<50%的患者心包液中心钠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射血分数≥50%的患者[(0.98±0.81)μg/L比(0.48±0.18)μg/L].结论 人心包液中的心钠素可能和血液中的心钠素一样参与心功能的调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 levels of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in pericardial fluid and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s. 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33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heart surgery for either heart valvuloplasty or valve replacement. ANP concentrations in the plasma, pericardial fluid, and pericardial tissu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of radioimmunoassay (RIA). Results The level of ANP in human pericardial flui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lasma (0.614±0.486 ng/ml vs 0. 451 ±0. 184 ng/ml, P =0. 046). The ANP concentration in pericardi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 50%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LVEF ≥50%. Conclusion The ANP in the pericardial flui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快速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Triage诊断仪检测心衰组(106例)和对照组(32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各组血浆BNP(ng·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P〈0.01)。血浆BNP与超声指标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6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5,P〈0.01)。房颤组血浆BNP水平(929.65±240.60)ng·L^-1,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465.98±169.28)ng·L^-1。(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