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膀胱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我科于1982~1996年收治4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4例中女3例,男1例;年龄30~52岁,病程1.2~4年。有膀胱刺激症状2例,排尿困难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下腹扪及肿块1例。膀胱镜检发现膀胱壁实性肿块且被覆粘膜光滑2例,带蒂肿瘤和不规则肿瘤各1例;位于膀胱三角区2例,左侧壁和前壁各1例。4例B超及CT均显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0岁。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0 d,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1 d入院。术中见膀胱肿瘤位于膀胱左前顶部,有蒂,大小约8 cm×7 cm×7 cm,表面附有脓苔,呈菜花样。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肿物1个,8 cm×6·5 cm×6·8 cm大小,肿物表面见不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质软。镜检: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膀胱平滑肌瘤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较少见,近年来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63岁。主因尿频,间歇性肉眼血尿2个月,于2004年8月11日收住我院。患者2个月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尿频,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血尿约每半个月发作1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排尿费力两年为主诉入院,病人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费力、无血尿、脓尿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神情语明,T36.5C,P84次/分.20次/分,BP150/105mmHg,心肺无异常。双肾未触及.肾区无叩痛,无压痛,耻骨上区可触及约4cm×4cm大小的肿物,质硬无压痛。膀胱镜检见.膀胱底部三角区可见一半球形肿物突入膀胱内,大小约5cm×5cm,膀胱黏膜正常。盆腔CT回报:盆腔占位,子宫肌瘤可能性大,建议做CT强化进一步确诊。手术中妇科会诊,排除子宫肌瘤.行膀胱肿瘤剥离术,切开膀胱壁.钝性分离肿物直至膀胱三角区,可见肿瘤大小约:9cm×9cm×8cm.表面光滑,质地软。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原发膀胱腺癌诊治水平。方法:对13例原发膀胱腺癌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根治性膀胱切除9例,存活7例:膀胱部分切除4例,无1例存活,多数1年内死于肿瘤转移。5年生存率为16.7%。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是目前唯一恰当的治疗方法。此外,肿瘤的病理分期、分级和淋巴结受累程度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病例] 男,31岁。因间断上腹部隐痛不适4年,头晕、便血5天入院。患者于4年前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反酸、嗳气。疼痛无明显规律性,自服“胃仙U”及对症治疗好转。曾在当地医院行钡餐造影检查,未见异常。因进食后上述症状加重,遂来诊,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底后壁向腔内突出的约6cm×8cm分叶状团块阴影。在全麻下行贲门侧胃大部切除,术中见贲门周围有一“亚铃状”肿瘤,食管下段有一3.5cm×2.0cm外生性肿块,贲门口狭窄,胃底右后方有一8.0cm×1.0cm肿块位于腔内。诊断:贲门周围肿瘤。因肿瘤位置高,遂行胸腹联合切口,切除肿瘤。病理诊断:胃体后壁小弯侧粘膜及浆膜下多发性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5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血块1月入院。超声检查:膀胱后壁探及约6.5cm×5.0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临床诊断:膀胱肿瘤。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膀胱右后壁有一6.5cm×5.0cm大小菜花样肿块。术后病理检查:巨检中灰白灰红色结节状肿物1个,大小8.0cm×6.5cm×3.5cm,切面灰白灰黄色,部分区域呈鱼肉状。镜检:肿瘤细胞梭形排列,异型性明显,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瘤细胞间可见粘液分布,部分区域可见席纹状排列。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组织:CK(-)、Actin(-)、Desmin(-)、…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或膀胱憩室在诊断方面并不困难.但膀胱憩室内肿瘤比较少见并且诊断也有一定的困难。2005年11月我院收治了该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良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1年1月,吉大一院收治的90例膀胱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90例膀胱良性肿瘤患者中内翻性乳头状瘤81例,平滑肌瘤5例,副神经节瘤2例,肾源性腺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钬激光剜除术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最终由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出院后定期复查,平均随访8.6个月,未发现原位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良性肿瘤应早诊断、早治疗,确诊需要病理诊断,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例膀胱血管瘤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兴敏  张贤生 《安徽医药》2009,13(11):1381-1382
目的提高对膀胱血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I例膀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毛细血管瘤,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三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膀胱血管瘤首选的无创性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膀胱前壁炎性假瘤的诊治问题。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例膀胱前壁炎性假瘤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病史了解不深入,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疑为肿瘤而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均与感染有关。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诊深入全面了解病史,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膀胱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膀胱肿瘤患者,根据患者肿瘤分级、临床分期及患者病情分别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1~2周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灌注治疗,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本组15例于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灌注后短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2~3 d后消失.随访1~3年中,8例患者膀胱镜检见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复发率为10%.结论 在手术治疗后采用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易被患者接受,预防复发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尤其对多病灶复发的浅表膀胱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37岁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症状逐渐加重 ,偶伴尿痛。查体无阳性体征。尿常规 :WBC( ) ,BU S提示 :膀胱内可探及 11cm× 9.7cm×7.9cm椭圆形中等回声 ,与三角区、左右前后壁分界清 ,双肾未见异常 ,考虑为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 :膀胱顶部有一10 cm× 10 cm大小球形肿物 ,表面黏膜光滑。双侧输尿管口清晰。膀胱颈部充血明显。诊断 :膀胱肿瘤、膀胱炎。经作抗感染治疗后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切开膀胱 ,探查见膀胱内有一 13cm× 10 cm× 10 cm大小肿物 ,表面黏膜光滑 ,有细蒂连附于膀胱顶偏右侧。行单纯…  相似文献   

16.
17.
杨辉  刘松 《淮海医药》1996,14(4):14-14
膀胱肿瘤在泌尿系统比较常见。一般多发生在40岁以后,95%以上来自上皮细胞,其中大部分为移行上皮、少数为鳞状上皮或间质组织。临床主要表现是无痛性血尿。诊断主要靠“B”超,膀胱镜及排泄性尿路造影。我们从1986~1995年共治疗42例,结合临床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膀胱外翻是少见的先天性异常约3万~4万出生儿中有1例。男性约3~4倍于女性。在外翻性异常中最多见。Connor等[1]指出,生后72h以内行膀胱闭合术患儿,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组。若治疗不及时,约50%病例于10岁左右及2/3病例于20岁前死亡,多死于肾积水和尿路感染[2]。2007年我们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平滑肌瘤起源于胃的平滑肌组织,主要起自胃壁肌层,极少起自粘膜肌层或血管壁肌层,约占胃肿瘤的1%。无特征性临床症状,我科曾收治一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7岁。上腹部隐痛不适8年,腹痛20天,伴恶心呕吐,于1990—03—23入  相似文献   

20.
李凯青 《淮海医药》2013,31(2):119-120
目的分析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12年21例原发性膀胱腺癌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1例中12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加尿流改道,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3例行TURBT术,姑息性尿流改道1例。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9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2.5年复发,其中6例再行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这6例患者中4例死于远处转移,2例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也因肿瘤转移至肺脏死亡。12例接受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的患者,4例死于全身转移,余8例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术后辅助放化疗,有利于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