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紧张的工作、不规律的饮食,让很多人深受胃病的折磨。胃病要养,除了保证规律的饮食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调节胃的健康状况。运动疗胃作为有效的辅助疗法,胃病患者可以参加的运动包括气功、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胃病患者在刚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比如,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时间为每次20~30分钟,运动脉搏控制在110次/分钟左右。可以选择在风景优美的环境步行2公里左  相似文献   

2.
<正>搭脉数数法清晨醒来,赖床5分钟,让体内的器官逐渐苏醒,恢复正常功能。调节好情绪之后,便可平心静气地搭脉数数。先数一数脉动每分钟跳多少次,再感觉一下脉搏是否规则。脉搏可反映出机体的状态。每天观察脉搏的变化,是获取体内信息,实行自我监测的方法之一。步行数数法步行的好处尽人皆知。步行时可以默默地数数,也可以数出声来,在空旷的地方还可以高声数数。长距离步行时可以屈指计算行程,也可以用硬币来记数。每走100步,便把1枚硬币从左边的裤袋里移至  相似文献   

3.
妇女进入更年期一般都会出现停经等明显的生理变化,但男性的这种变化过程大多模糊不清。专家认为,一些生理变化可作为男性衰老的标志———视力眼球晶状体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厚,男子50岁以后逐渐出现明显视力衰退和聚焦不准。头发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头皮上毛囊的数量日益减少,头发越来越稀,头发的生长速度也越来越慢,谢顶的男性越来越多。心脏功能20岁以后,男子的心脏在剧烈运动时的调节能力越来越低。一个20岁的小伙子运动时,每分钟心率最快可达200次,30岁时减少至140次,以后每增加10岁,心脏每分钟最快跳动次数…  相似文献   

4.
张婷  张岚  叶猛  唐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1):1154-1158
【摘要】 目的 以Calenderview日历访视系统为基础,建立中重度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腔内治疗后步行锻炼的信息化随访系统,了解其效果。 方法 设计3个月的步行锻炼方案,并在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完成1、2次步行锻炼,记录患者6 min步行试验情况;在Calenderview内建立步行锻炼随访模块,根据随访需求设置相应功能配合便携式手环,将中重度PAD患者纳入随访系统,做到对患者步行锻炼的远程提醒和监督;利用系统推送PAD疾病患者专用的行走受损问卷,了解患者的行走情况;在完成3个月干预后及在6个月随访时由系统推送随访信息完成现场踝肱指数(ABI)、血流通畅率和6 min步行试验的检测后,分析及统计以上数据,了解该系统作为随访手段在患者步行锻炼干预和随访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42例,步行锻炼干预期3个月内的系统使用率为100%;6个月的系统使用率为95.1%;行走受损问卷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和6个月随访时均由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完成,平台利用率100%。现场随访情况:干预期3个月后42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血流存在问题,结束随访,再次手术干预,其余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均通畅、患者6 min步行距离(t=8.36,P<0.01)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t=6.99,P<0.01)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时,41例患者中33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流通畅,另8例患者需再次手术干预结束随访、患者6 min步行距离(t=6.99,P<0.01)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t=5.39,P<0.01)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相比,两者血流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 P=0.11)、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1.21),而行走受损问卷得分3个月优于6个月时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结论 步行锻炼有益于患者的3个月和6个月的血流通畅率和步行能力,以Calenderview为基础的随访系统可提高患者步行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对老年人呼吸机能的影响。方法:40名老年女性随机分成太极拳组和快走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每周5次,每次1小时,停止练习后再跟踪测试8周。受试者每4周测试1次呼吸机能,共7次,分别为实验前和实验第4、8、12、16、20、24周。结果:锻炼阶段,与实验前相比,两组第12周和第16周肺活量(VC)和时间肺活量(FVC)均显著增加,两组第16周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增加。停练阶段,与实验第16周相比,太极拳组实验第20周和第24周VC和FVC无明显变化,快走组第20周和第24周显著降低,两组第24周MVV均显著降低。结论: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在锻炼阶段均能提高老年女性呼吸机能,停练后太极拳锻炼者呼吸机能的维持效果好于快走锻炼者。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36岁,因腹痛、腹泻,以“急性菌痢”收入住院治疗。病人痊愈临出院前要求输入氨基酐。静滴“复方氨基酸”约100ml时,病人出现明显呼吸急骤,伴哮鸣,诉胸闷、气紧心慌,呼吸每分钟30至45次,脉搏每分钟120次立即停止输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人也不例外。那么一个人心脏跳动次数用尽时,是否就意味着寿命就到达了尽头呢?此观点可否成立?目前医学界尚未表示公开认可。但也有专家指出,倘若一个人在心脏健康的状态上,适当锻炼,给予心脏刺激而又能保持稍慢的心率,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寿命。心率越慢可否越长寿?世界上公认长寿的动物首推龟。龟心跳每分钟仅为6次,因此,一些人会认  相似文献   

8.
做到两个“三个半”避免两个“三联征”医学家经常强调一句话:老年人要注意“3个半分钟”、“3个半小时”。不要小看这3个半分钟、3个半小时,它对我们健康、生命、长寿、健康老龄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提出“3个半分钟”是因为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白天还好好的,没什么事,夜里突然死了。究其原因,原来他夜里起床上厕所时,体位突然变化,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就晕倒了。有的人脑缺血变为脑血栓,有的人心脏缺血变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在夜里由于体位突然变化而引起意外的人真不少。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医学家提出3个半分钟: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进行健身锻炼的适宜运动强度,为老年人群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健康检查和调查问卷方式筛选出61~65岁健康老年男性32名,随机分为3个运动强度组,分别以心脏功能能力(F.C.)的30%~45%、46%~60%、61%~75%的运动强度进行8周健步走锻炼,每周锻炼3次,每次维持靶心率30分钟。运动中以心率、步行速度和主观感觉疲劳等级(RPE)相结合控制运动强度。分别测定锻炼前后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主要结果和结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运动降低血脂的效果趋于减弱,中、小强度有氧运动(30%~60%F.C.)降低血脂的效果好于大强度有氧运动(61%~75%F.C.)。经过8周的健步走锻炼,3个组的身体脂肪总量、体脂%、体重和BMI均值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是由实验期较短所致。建议:30%~60%F.C.的强度可作为61~65岁老年男性降血脂锻炼的适宜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远航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江少平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体存在着“生物钟”。机体的生理活动象钟表一样24小时周而复始有节律地进行着。如人的呼吸、脉搏频率是1比4;妇女月经按月亮盈亏,29天左右为一循环周期;人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等。人按照正常的生物钟的位...  相似文献   

11.
说到养生的时候,人们总是有一种错觉,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养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更是为了健康,因此,从年轻时起就应该注意。合理的锻炼许多人的锻炼目的似乎只是让自己疲劳,这很容易使自己受伤,而且收获甚微。姿势要正确保持正确的行走或坐立姿势对健康非常有益,行走时放松双肩,颈部直立,使骨盆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挺胸收腹。散步半小时尽量每周散步3~5次,每次30~40分钟。规律的活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还具有减肥功效。  相似文献   

12.
行走宜慢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因此,老年人要坚持步行,做到多走路、少坐车,以锻炼双腿筋骨。但老年人尤其是年纪已高的人,由于运动、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减退,行走过程中举足不如年轻时高,所以应该放慢步速,且步幅要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防止因走路速度过快或步幅过大而摔倒。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因高血压性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多达200万。严格防治高血压病并发的心脑血管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和中风等,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长寿格外重要。医学专家提出了高血压病人“三个三”的保健处方:三个半分钟: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在床沿上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为什么要对心脑血管病人特别强调“三个半分钟”呢?因为临床上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症常发生在夜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许多病人…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活着全赖一口气。”说明呼吸与生命息息相关。正常情况下,一次呼吸进出人体的气量为500毫升左右。一个人每分钟呼吸16次的话,每天有1000多万毫升的空气进出呼吸系统。吸入的空气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而到达肺,肺内的肺泡则是人体与环境的“...  相似文献   

15.
例1.男,21岁,战士,触雷爆炸致多发伤伴重度体克9小时入院。转运中输人晶胶液7000ml。入院对血压80/40mmHg,脉搏140次/分,呼吸浅,16次/分。经抗休克情况好转后于全麻下开始手术。于松解左大腿止血带检查伤情时,血压突降至50/20mmHg,呼吸浅8次/分,5分钟后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静注去甲肾上腺素1mg,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10岁。于1977年1月9日15时,因跳越水沟失足,左腰部碰伤。当时未觉腰痛,约12小时后,开始全腹痛,转辗不安,同时频繁呕吐,伴有阵发性抽搐,每次持续约5分钟。伤后44小时急症入小儿内科。1969年因皮肤粘膜出血,曾住院确诊为“血友病丙”。入院时体检:脉搏80次,体温36.4℃,  相似文献   

17.
早搏与惊蛰     
早搏是心脏疾患的症状之一;惊蛰是农历24节气之一。那么,早搏与惊蛰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介绍一下早搏。早搏,也叫期外收缩,过早搏动,是指比窦性心搏提早的搏动,来自心房的早搏称房性早搏,来自心室的则称室性早搏。早搏的发生与心肌的自律性有直接关系。自律性是指心脏本能地发生兴奋和有次序地发放冲动的性能。窦房结内含有1000多个自律细胞,其自律性最强,是人类自律细胞的总司令部。99%的人都是窦性。c律。窦房结自律搏动为每分钟60-100次左右;。G房的自律性较低,每分钟搏动50-60次;而。C室的自律性最低,每分钟仅搏动20-4…  相似文献   

18.
耐力锻炼对人体心脏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分析了耐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普通大学生不同状态二尖瓣血流频谱,旨在了解耐力锻炼对人体心脏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力锻炼可使心脏左室舒张功能产生适应性反应;二尖瓣血流速度积分、平均压差、A峰值与心率、每搏输出量及极量负荷运动时间存在密切的相关;耐力锻炼可使二尖瓣血流速度积分明显增大,平均压差和A峰值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9.
<正>发生急性肌肉损伤后为什么首先要进行冷敷?因为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限制出血和体液的渗出;同时还有减慢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达到减轻疼痛、减轻肌肉痉挛的目的。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冰袋、凝胶袋、冷水浸泡等,冷敷在急性损伤的24小时内最为重要,每次持续时间15~20分钟,时间过长有可能引起反射性血管扩张和出血。伤后几小时内可以每小时应用1次,随后每2小时1次即可。  相似文献   

20.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如今,绿色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开始自觉地要求视绿、穿绿、食绿、住绿、吸绿。 视绿国际上提出“绿视率”理论,认为绿色是一种柔和、舒适的色彩,它能给人以镇静、安宁、凉爽的感觉。由绿色植物组成的世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人们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据测定,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 25%时,人的皮肤温度可降低 1~ 2℃,脉搏每分钟减少 4~ 8次,同时精神感觉最为舒适,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世界上几个有名的长寿区,其绿视率均达到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