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F方案联合放疗与常规放疗N2、N3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放、化疗与单纯放射治疗N2、N3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26例N2、N3期鼻咽癌随机分入放、化疗组(63例)及单纯放疗组(63例)。结果: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放疗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全消率分别为93.6%和85.7%(P>0.05),颈淋巴结全消率分别为84.1%和57.1%(P<0.05),CT扫描检查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1.4%对50.8%(P<0.05),放、化疗组口腔炎、恶心、呕吐较单放组多见且明显(P<0.05)。放、化疗组血液毒性大于单放组(P<0.05),但可接受。结论: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N2、N3期鼻咽癌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诱导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PF方案诱导化疗加放疗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16例Ⅲ,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放疗组(化放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每组58例,两组放疗方法、时间/剂量分 割均相同。化放组放疗前用CPF方案诱导化疗1周期,化疗后3-5d开始放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化放组和单放组鼻咽局部肿瘤全消率分别为93.1%和81.0%(P>0.05),颈淋巴结全消率为86.2%和63.8%(P<0.0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70.7%(P<0.05),70.7%和48.3%(P<0.05),56.9%和32.8%(P<0.01)。毒副作用化放组明显较单放组重,但未影响放疗。结论 CPF方案诱导化疗及尽早放疗可提高晚期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全消率和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用被动吸烟的大鼠模型,研究活血化瘀方抗红细胞膜骨架蛋白(EMSP)损伤的作用。红细胞膜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光密度仪540nm扫描分析各蛋白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模型组红细胞膜与对照组相比,高分子量聚合物(HMW)明显增高[分别为(11.27±0.53)%、(1.80±0.42)%,P<0.01],带3蛋白明显减少[分别为(12.83±0.93)%、(21.33±0.78)%,P<0.01);而用药组红细胞膜除HMW外,带3蛋白、带4.2蛋白与对照组大致相同(均为P>0.05);模型组红细胞膜巯基总量较对照组及用药组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0.05),用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被动吸烟后红细胞膜蛋白质有大量交联聚合,而本活血化瘀方有抗被动吸烟所致EMSP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的合理途径。方法 鼻咽癌76例,随机分A,B两组。A组39例为放射治疗加放疗期间以活血化瘀,阴清热为主,放疗后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主中药治疗,B组37例为单纯放射。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期生存率,临床主要症状变化,颈淋巴转移灶缩小情况及放疗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A,B两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4.6%,15.4%及73.0%,27.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年,5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2.0%,61.5%,B组分别为70.2%,51.4%,两组比较均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颈淋巴转移灶缩小情况及放疗副反应方面,A组比B组更明显。结论 放疗期间配以活血化瘀,养阴清热为主,放疗后配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中药治疗鼻咽癌优于单纯放射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P16抑癌基因与鼻咽癌(NP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74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炎性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结果:炎性鼻咽癌组织P16阳性率(100%)显著高于鼻咽癌组织(56.76%)(P<0.01)在Ⅰ-Ⅱ和Ⅲ-Ⅳ期中鼻咽癌P16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51.06%(P>0.05),在无颈淋巴结转移组(73.33%)显著高于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P16阳性率(45.45%)(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表达可能与鼻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5月.1999年6月,我院治疗食管癌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疗(CFR)组120例,每天1次,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66-70C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HR)组120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30Gy后改为每天2次,每次1.5Gy,每次间隔6小时,每周10次,总肿瘤剂量63-66Gy。结果:IEAHR组和CF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45.0%、29.2%和62.5%、26.7%、16.7%(x^2=14.55,P〈0.01;x^2=7.99,P〈0.01;x^2=4.62,P〈0.05)。IEAHR组和CFR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45.0%、40.8%和54.2%、29.1%、2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73,P〈0.05;x^2=4.57。P〈0.05;x^2=10.34。P〈0.01)。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有望提高食管癌的疗效;局部肿瘤复发和未控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否提高放射治疗剂量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后程(野中野)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思者63例,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研究组后程放疗采用同期缩野加量(野中野)技术。结果:①放疗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8.8%、21.2%和53.3%、46.7%(P<o.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的1年原发灶局控率分别为100%、83.3%(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6.7%(P>0.05);④研究组急性口咽放射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鼻咽癌的疗终肿瘤消退率和1年局控率高于常规放疗,且能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联合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的协同作用。方法:68例HBVDNA及HBeAg阳性的CHB患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拉米呋啶和IFN-α联合治疗,乙组单用拉米呋啶。治疗24w和48w时观察两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w时、甲、乙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5%和8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0%和89%,抗-HBe阳性率分别为15%和6.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无显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和20%,两组相比差异显(P<0.05)。治疗48w时甲乙两组相比ALT复常率分别为95%和9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5%和93%,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和25%,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5%及8.3%,两组差异显(P<0.05)。结论:拉米呋啶联合IFN-α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于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呋啶组。  相似文献   

9.
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0)。研究组先按FP方案(5-Fu DDP)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放疗。放疗又分两个阶段,首先设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行常规分割放疗,照射36.0-40.0Gy后缩野,而后改用面颈分野,研究组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4-1.6Gy,每日2次,间隔时间≥6小时,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对照组仅行常规分割放疗,鼻咽部总剂量照射至68.0-70.0Gy。放疗结束后1月,两组再行3-4周期辅助化疗,方案同前。结果;研究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反应较对照组重(P<0.05),而皮肤和血液学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CT检查显示两组鼻咽部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8.26%和6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鼻咽癌和颈部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5.65%比70.00%及95.65%比7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中、晚期(Ⅲ期+ⅣA+B期)病例肿瘤的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31%和5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后加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其急性放射反应患者也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正常健康妇女(正常组,2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妇女(良性组,43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妇女(交界组,14例)和恶性上皮性肿瘤妇女(恶性组,39例)外周血中VEGF的水平,结果:恶性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交界组,良性组和正常组(P<0.01),交界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良性组与正常组VEGF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组临床分期晚(Ⅲ,Ⅳ期)的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I,Ⅱ期,P<0.01),手术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并且与术中切除的干净程度有关(P<0.05),交界组手术后VEGF水平也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良性组手术前后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I,Ⅱ期,P<0.01),手术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并且与术中切除的干净程度有关(P<0.05),交界组手术后VEGF水平也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良性组手术前后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VEGF水平分别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组和患者年龄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VEGF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行为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精制蛇毒复方胶囊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精制蛇毒复方胶囊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精制蛇毒复方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辨证施治,口服中药汤剂。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生存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免疫指标、生存期及复发转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脘腹疼痛、腹胀等症状(P<0.05);两组均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高纤维蛋白原和高血浆粘度(分别为P<0.01、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治疗组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上述两指标分别为P<0.01、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期32.7月,对照组25.2月,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7%和60%(P<0.05);治疗组复发转移8例(26.7%),对照组13例(43.3%),治疗组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精制蛇毒复方胶囊对改善胃癌椁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高粘血症、延长生存期、延缓肿瘤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张口困难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4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258)和干预组(n=232),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针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张口困难、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口腔炎)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制订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在干预组患者中实施,测评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发生程度。结果2组患者放射治疗3个月后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4.3%和28.9%(P〈0.05);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2.5%和40.5%(P〈0.01);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0.O%和20.2%(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减轻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益气解毒颗粒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颗粒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益气解毒颗粒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35例,并选择纯放射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急性毒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对比观察和治疗后随访。结果①治疗组鼻咽部及颈部肿瘤消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鼻咽癌及颈肿瘤消退时的放射治疗剂量(简称肿瘤消退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⑧治疗组急性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放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CD3、CD4、CD8水平放疗后显著降低,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9治疗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益气解毒颗粒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可以降低肿瘤消退剂量,具有放射增敏效果,减轻放疗副反应,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人群中鼻咽癌的发病与VEGF-1154 G/A基因多态性、EB病毒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鼻咽癌的患者197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97例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鼻咽癌发病与VEGF-1154 G/A基因多态性、EB病毒的交互作用。结果 VEGF-1154基因型GG、GA+AA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40.0%、60.0%,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为55.8%、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在病例组中的分布(40.4%)明显高于对照组(26.9%)(P<0.05),与等位基因G相比,携带有等位基因A的基因型可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 P<0.05)。但VEGF-1154等位基因A与EB-VCA-IgA、肿瘤家族史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无交互作用( P>0.05)。结论 VEGF-1154等位基因A是鼻咽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但其与EB病毒感染、肿瘤家族史在鼻咽癌的发生过程中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永杰 《河北医学》2014,(3):471-473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5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联合放化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近期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白血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反应和皮肤反应,两组患者发生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临床效果及预后与常见的联合放化疗方案一样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或较好的预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调查Hp感染在健康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之间的流行状况。方法:对我院部分体检的医务人员及来我院体检的长沙市某些企事业单位职工共502人,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Hp抗体,对Hp抗体阳性者再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分型。结果:医务人员组与非医务人员组Hp感染率分别为67.2%和58.5%(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3.4%和15.9%(P<0.05);内科消化专科医师护士组与内科其他专科医师护士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和65.9%(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31.2%和17.1%(P>0.05);医师组与护士组Hp感染率分别为65.5%和67.2%(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1.8%和28.4%(P>0.05);医师护士组与实验室和后勤工作人员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2%和63.7%(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4.7%和20.6%(P>0.05)。结论:医务人员Hp感染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且感染的细菌毒力较强,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Hp感染的分型对临床诊治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52例,口服米索前列醇48h后加服活血化瘀中药,每天1剂,共4天;对照组30例,口服米索前列醇48h后肌注催产素20U,并口服安比先胶囊500mg,每天3次,共4天。结果 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治疗组≤15天者46例,占88.46%,对照组22例,占6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平均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流产率、阴道流血量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能够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影响青少年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就我院1984年1月-1990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30岁以下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原发灶照射剂量及放疗结束时有无肉眼肿瘤残存等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放射剂量与放疗结束时有无肉眼肿瘤残存在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认为原发灶放射剂量与放疗结束时有无肉眼肿瘤残存是影响青少年鼻咽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PF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F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将7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采用化疗+放射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单纯放疗。结果 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4%、84.21%、63.16%。对照组分别为76.47%、58.82%、47.06%;两组对比。1、3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毒副反应。主要是口腔黏膜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其中Ⅱ度及以上发生率分别为78.95%、34.21%及52.66%,对照组分别为26.47%、5.88%和0,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1—3年生存率;毒副反应主要是口腔黏膜反应、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20.
10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垂体后叶素、善得定及善得定加硬化剂治疗。结果:善得定组与硬化剂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0.3%)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垂体后叶素组(72.2%,P<0.05)。硬化剂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善得定组及硬化剂组的副作用发生率(10%及9.7%)明显低于垂体后叶素组(36.1%)(P<0.01及P<0.05)。表明,善得定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