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左右,是一个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肿瘤,老年发病,可伴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经治疗可获缓解,  相似文献   

2.
<正>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是一种少见的兼具惰性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特点的特殊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因涉及多系统、多脏器而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1],使本病的确诊较为困难,若再伴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PL)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以90例LPL患者为对象,以同期9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凝血指标,分析其余LPL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免疫球蛋白分泌类型的LPL患者PLT、D-D、Fbg、aPTT、PT、TT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90例LPL患者接受治疗,凝血功能指标未见明显改善,未发现出血或血栓性死亡患者。结论 LPL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类型无明显相关,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对预测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在WHO淋巴与造血组织分类中,将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LPL)定义为一种包含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肿瘤,同时不符合其它伴小B淋巴细胞样肿瘤的诊断标准.其中侵犯骨髓且分泌单克隆性IgM的LPL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WM),占LPL的绝大多数.仅有不到5%的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G、IgA成分或不分泌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1].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IgG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是一种单克隆浆样淋巴细胞增生,并合成单克隆IgM的小B细胞惰性淋巴瘤.该病约占所有血液系统肿瘤的2%,人群发病率5/106,为少见肿瘤[1],且多起病缓慢,病初可无症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误诊.现报道2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病例,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为以后对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1例,按Stain等分类可以分为浆细胞性、浆细胞样及多形性三种亚型。部分病例可找到胞浆内及核内球形小体、PAS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纳入本院2007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LPL/W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理及生存等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38~80岁);44例患者伴IgM-κ型M蛋白,14例患者伴IgM-λ型M蛋白;所有患者骨髓均检测出克隆性CD19阳性B淋巴细胞,均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CD19、CD20和CD22;15例患者检测了MYD88L265P突变,11例阳性。经过治疗35例患者(60.34%)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IgM大于70 g/L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短,血红蛋白小于90 g/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短。  结论  LPL/WM临床呈惰性进程,目前常用治疗方案疗效差异不大,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血液系统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本文对2例恶性淋巴瘤转化为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改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套细胞淋巴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构成比、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在武汉协和医院就诊的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淋巴组织标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分型,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NHL患者石蜡包埋的淋巴组织标本bcl-1/IgH基因重排;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组织切片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临床分期、结外病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效果等。结果在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41例(13%)病理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均为B淋巴细胞型,并伴有bcl-1基因重排和(或)细胞周期D1蛋白高表达。这些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是患者多为老年男性、临床分期较晚、常合并结外病变,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构成比(13%)较欧美白人(2%~8%)高。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组报道7例浆细胞白血病(Plasmacellleukemia,PCL),其中3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plasmacellleukemia,PPCL)和4例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econdplasmacellleukemia,SPCL)。PCL的诊断除需有外周血浆细胞增多外,还强调浆细胞全身脏器浸润及骨髓象中原、幼浆细胞百分比大于30%。疗效及预后与浆细胞多药耐药及再生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1至2007-1本院收治的4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中,隐匿型10例,肿块型21例,脓肿型7例,瘘管型3例,误诊5例;41例明确诊断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中,除2例保守治疗外,其余均采取手术治疗并术中及术后病理确定诊断,除1例术后复发采取二次手术,其余均治愈。结论外科采取的局部病灶扩大切除术是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40例患者术前确诊18例,误诊率55%,均行手术治疗。结论:浆细胞乳腺炎多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临床上易误诊为乳腺癌。根据临床分期和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1至2007-1本院收治的4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中,隐匿型10例,肿块型21例,脓肿型7例,瘘管型3例,误诊5例;41例明确诊断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中,除2例保守治疗外,其余均采取手术治疗并术中及术后病理确定诊断,除1例术后复发采取二次手术,其余均治愈。结论外科采取的局部病灶扩大切除术是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崔振  余建军  张大庆  余辉  姚廷敬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31-1832,F0003
目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现在病因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建立浆细胞性乳腺炎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制作匀浆接种BALB/c小鼠乳腺诱导建立浆细胞性乳腺炎小鼠模型。结果病理结果显示:A组、B组小鼠乳腺腺泡结构正常,未见到明显病理改变。c组、D组显示小鼠乳导管明显扩张,其内淤积大量上皮细胞及坏死碎屑,管用纤维化程度增加,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尤其是浆细胞浸润。c组有3例明显浆细胞性乳腺炎类似病理改变,建模成功率为50%;D组有5例出现明显浆细胞性乳腺炎类似病理改变,建模成功率为83.3%。E组内仅有3只小鼠乳腺病理改变可见乳导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未见到浆细胞浸润,也无其他一些浆细胞性乳腺炎类似改变。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病变组织可以诱导雌性BALB/c小鼠乳腺组织出现类似病理表现,并且高剂量组能够成功建立小鼠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模型。  相似文献   

17.
25例扁桃体非何杰金淋巴瘤。平均年龄43岁,15例发生于50岁以上,临床表现咽喉痛、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病理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10例,高度恶性11例。3例病变局限在扁桃体仅用放射治疗已生存>4年。有淋巴结受累者实施放疗和化疗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8.
原发结外淋巴瘤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恒昌  王碧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65-4667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30例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发病部位及其误诊原因。结果:30例恶性淋巴瘤中结外淋巴瘤16例(53.3%),误诊10例,误诊率高达62.5%。16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6例(37.5%),其次为头颈部,共6例(37.5%),其他部位少,共见4例(25%)。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尤其好发于消化道、头颈部,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发生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方法 对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其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32例均无骨髓浸润,其中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4例,大B细胞淋巴瘤8例,32例均为B细胞标记;5a生存率为84.4%。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以B细胞多见,治疗反应较好,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