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微生物感染与胃黏膜炎症损伤关系密切,且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者溃疡口愈合进程明显延长,溃疡面积明显大于单纯性溃疡,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溃疡面积显著减小,症状减轻,其中白念珠菌为最常见的真菌感染菌种~([1]).不同基因型的白念珠菌菌株与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尚缺乏研究.本实验通过检测胃黏膜白念珠菌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spacer region)序列基因多样性,分析真菌菌株进化方向与胃黏膜病损的关系,初步探寻胃黏膜损害密切相关白念珠菌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C57BL/6小鼠胃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H.pylori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H.pylori感染组和PBS对照组,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RT-PCR检测小鼠胃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和下游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胃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IL-1β、IL-18和IL-33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感染组小鼠胃黏膜均呈慢性炎症改变,且随时间延长,炎症程度逐渐加重.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及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IL-1β、IL-18、IL-33的含量均显著增高.结论 H.pyori感染可以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探讨固有免疫分子DC-SIGN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胃上皮细胞表达,及其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选取经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72例慢性胃炎患儿胃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体外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幽门螺杆菌刺激的胃上皮细胞DC-SIGN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当菌量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体外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B7-H1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诱导TGF-β1表达的菌体因素,为支持H.pylori通过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TGF-β1及B7-H1,抑制宿主免疫功能,参与H.pylori免疫逃逸提供依据.方法 (1)选用1.0×109CFU/ml(低浓度)、4.0×109 CFU/ml(中浓度)、8.0×109 CFU/ml(高浓度)H.pylori国际标准毒力菌株NCTC 11637活菌悬液分别感染体外培养胃黏膜上皮细胞,建立不同共孵育时间(0 h、0.5 h、1 h、1.5 h、2 h、4 h、8 h、12 h)H.pylori体外感染细胞模型,设立未加H.pylori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感染及对照细胞各时间点培养上清TGF-β1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不同浓度感染及对照细胞共培养12 h B7-H1 mRNA的表达.(2)同时用H.pylori中浓度灭活菌悬液与体外培养胃黏膜细胞共孵育,测定共孵育细胞2 h、12 h培养细胞上清的TGF-β1含量.(3)用超声粉碎并经离心获取的H.pylori菌体成分上清、沉淀以及煮沸后上清、沉淀分别作用体外培养胃黏膜细胞,测定2 h、12 h培养细胞上清TGF-β1含量.结果 (1)H.pylori活菌悬液3种浓度各时间组胃黏膜上皮细胞培养上清TGF-β1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浓度时间组TGF-β1表达量有栩似的动态趋势,但尤以中浓度组TGF-β1表达量最高(P<0.05).(2)中浓度H.pylori灭活菌株组与同浓度活菌组细胞培养上清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pylori菌体成分上清组较对照组和沉淀组细胞培养上清TGF-β1表达增高(P<0.01);上清煮沸组较未煮沸组明显降低(P<0.01);沉淀煮沸组与未煮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高、中、低浓度组感染细胞12 h B7-H1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以中浓度组表达最高,并与高、中、低浓度组12 h感染细胞上清TGF-β1含量呈正相关(rs=0.628,P<0.01).结论 H.pylori可直接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TGF-β1,其诱导因素为可溶性不耐热菌体成分;H.pylori同样可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B7-H1 mRNA表达增高,且B7-H1 mRNA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推测H.pylori通过诱导TGF-β1、B7-H1高表达,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参与H.pylori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后小鼠胃黏膜CD8 T细胞的表型特征及应答规律。方法建立H. 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CD8 T细胞的频率、表型、趋化因子受体及细胞因子。Real-time PCR检测胃黏膜H.pylori的定植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胃黏膜CD8 T细胞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黏膜CD8 T细胞高表达CD44、CD103、CD69,低表达CD62L、CCR7。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胃黏膜CD8 T细胞上调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4、CCR5、CXCR5。非特异和特异刺激CD8 T细胞均分泌细胞因子IFN-γ。结论 H.pylori感染后,小鼠胃黏膜CD8 T细胞是一群通过趋化因子受体上调从而募集到胃黏膜的Trm细胞(常驻记忆型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FN-γ进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Hp)菌株iceA1,iceA2和babA2基因性分布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到Hp菌株88株,抽提基因组DNA后用PCR法检测Hp的iceA1,iceA2和babA2基因的分布,用χ2检验分析各基因在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统计学意义。结果:163份标本中检出Hp88株,检出率为54%。iceA1基因性阳性率为76.1%,iceA2为21.6%,babA2为25%,各基因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Hp的iceA1占绝大多数,iceA1,iceA2和babA2基因型与Hp感染后的临床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长期慢性感染能够诱发胃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甚至癌变,黏附定植是H.pylori致病的第一步.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s)是H.pylori菌黏附定植的关键蛋白,能够通过诱发宿主细胞免疫反应以及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H.pylri)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鼠模型,同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HE染色评价小鼠胃组织学改变;RT-PCR法检测胃组织IL-17 mRNA、IL-2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胃组织匀浆上清IL-17、IL-23含量;FCM检测脾脏单细胞悬液中Th17细胞应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感染组小鼠胃组织IL-17、IL-23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脾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且H.pylori感染组小鼠IL-17、IL-23 mRNA和蛋白含量以及脾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组小鼠IL-17、IL-23表达量及脾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率,与治疗前即感染后4周的小鼠相比较均有所下降;感染后不同时期小鼠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与IL-17、IL-23的表达量存在正相关.结论 H.pylori感染后可以诱导Th17细胞应答且IL-17、IL-23表达均上调;H.pylori感染后胃炎程度与胃组织1L-17、IL-23含量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在分类学上有菌株间的不同。作者为探讨基因分型的可能性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分离Hp的生物化学标志和尿素酶基因为探针,分析Hp菌株间的限制片段长度多形性(RFLP)。方法①菌株: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临床分离Hp11株、标准株NCTC 11637及NCTC 11917。②基因体RFLP的检测:用尿素酶β亚单位基因基排列合成的底物,将经临床分离Hp-7株扩增的约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对体外培养的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H .pylori对体外培养的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SGC 790 1细胞作为H .pylori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 ,用Ki 6 7抗原的免疫组化分析检测了H .pylori标准菌株NCTC 116 37活菌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同时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技术检测了细胞凋亡率。结果 H .pylori在较低浓度 (≤ 1.6× 10 5CFU/ml)时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而在较高浓度 (≥ 8× 10 5CFU/ml)时抑制细胞增殖。H .pylori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 细胞凋亡与增殖间的不平衡亦可部分解释人体感染H .pylori后所表现的多样化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特异性结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黏附蛋白A(HpaA)的核酸适配子,并鉴定其结合特性。方法构建pET28a/HpaA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重组HpaA蛋白;以重组HpaA蛋白为靶标利用SELEX技术筛选出能够与HpaA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核酸适配子。随后利用筛选所得HpaA适配子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与H.pylori菌体的结合以及对临床胃黏膜切片中H.pylori的检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培养并提取ATCC26695菌株基因组,通过PCR扩增HpaA部分基因长度约699 bp,并成功克隆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paA。经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纯度约98%的重组HpaA蛋白作为筛选靶标。利用SELEX技术通过10轮正向筛选和5轮的负向筛选,获得6条与HpaA高亲和力的适配子分别命名为HA1~HA6。其中适配子HA6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且适配子HA6核心序列在体外仍表现出与H.pylori菌体较高的结合力;利用羟基荧光素(FAM)标记的HA6适配子对166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胃黏膜中H.pylori进行检测,检出率为94.58%,高于同批次快速脲酶检测法的检出率(87.95%)。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特异性结合H.pylori菌体表面HpaA的适配子,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应用于胃黏膜组织中H.pylori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1188蛋黄抗体(HP1188-immunoglobulin yolk,HP1188-Ig Y)对BALB/c小鼠胃内H.pylori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BALB/c小鼠的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的8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第1组(抗生素治疗组)、第2组(1 mg HP1188-Ig Y)、第3组(1 mg HP1188-Ig Y+30%硫糖铝)、第4组(5 mg HP1188-Ig Y)、第5组(5 mg HP1188-Ig Y+30%硫糖铝)、第6组(PBS对照组)和第7组(30%硫糖铝对照组)分别连续治疗10 d,每天1次;第8组间隔48 h皮下注射2.5 mg HP1188-Ig Y,共2次;另10只正常小鼠为第9组(健康对照组)。处理完成2周后取各组小鼠胃组织作H.pylori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PCR检测H.pylori特异性vac A和cag A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H.pylori清除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在小鼠体内,灌胃(1 mg HP1188-Ig Y+30%硫糖铝)即可有效治疗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其治疗效果与抗生素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H.pylori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选择30%硫糖铝为抗体保护剂,经口服HP1188-Ig Y可抑制小鼠胃内H.pylori感染。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被认为是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第一类致癌原,但其病因关系尚未确定.Forman等对我国进行的胃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阳性患者胃癌危险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增加仅限于胃窦、胃体和胃底部腺癌,贲门与食道等处的癌症与此无关.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胃部后会引起两种不同类型的胃炎 :以胃窦部为主的胃炎和以胃体部为主的胃炎。前者胃酸分泌不变或增多 ,易诱发十二指肠溃疡 ;后者易引起胃酸分泌减少 ,从而导致胃萎缩 ,诱发胃癌。白细胞介素 - 1(Interleukin- 1,IL - 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 ,其家族成员 IL - 1β是一种很强的酸抑制剂 ,而 IL - 1ra则是 IL - 1受体拮抗剂。 IL - 1基因多态性的存在使个体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产生的 IL - 1β和 IL - 1ra量不同 ,从而影响胃酸的分泌 ,最终导致不同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肝癌石蜡组织标本病理切片中发现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38例肝癌石蜡组织标本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螺杆菌16S rRNA,阳性标本病理切片后行石炭酸碱性品红染色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分离光镜下观察到的细菌,分离的细菌经PCR扩增螺杆菌16S rRNA,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比较,阳性者再扩增H.pylori的特异基因[相对分子质量(Mr)为26×103 蛋白,H.pylori种特异抗原]和相关功能基因(cagA,vacA)。结果15例肝癌石蜡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螺杆菌16S rRNA,选取观察到细菌数量较多的6例用于LCM分离。分离的6例细菌样本均扩增出螺杆菌16S rRNA,经测序与H.pylori有99%~100%的同源性。4例Mr为26×103 蛋白基因阳性,1例扩增出cagA基因,未扩增出vacA基因。结论 肝癌石蜡组织中经PCR检测到的H.pylori就是病理观察到的细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编码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 (ureB)基因和小鼠IL 2基因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的核酸疫苗 ,体外转染Cos 7细胞 ,鉴定其表达蛋白的免疫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从H .pylori标准菌株CCUG1 7874基因组DNA扩增ureB基因 ,从重组质粒 pCIneo IL 2扩增小鼠IL 2基因 ,通过T A克隆分别插入 pUCmT载体 ,检测ureB及IL 2的核苷酸序列 ,通过酶切、连接反应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IRES ,PCR和酶切反应进行鉴定 ;重组载体 pIRES ureB和 pIRES ureB IL 2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LB50 0 0 ,抽提质粒 ,再次转入SL72 0 7,反复传代 ,鉴定核酸疫苗载体菌的稳定性。通过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 pIRES ureB和pIRES ureB IL 2转染Cos 7细胞 ,SDS PAGE及Westernblot法检测表达蛋白的免疫性。结果 扩增出长约 1 70 0bp的ureB基因和 51 0bpIL 2 ,测序结果表明 ,扩增出的ureB基因与基因库H .pyloriureB序列一致 ,IL 2序列和小鼠的IL 2序列一致 ,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ureB和IL 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IRES ,并成功构建了稳定的幽门螺杆菌ureB和IL 2基因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的核酸疫苗 ,并且以Westernblot检测到特异性的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6 6× 1 0 3的UreB蛋白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vac4)是Hp的重要致病基因[1],本研究对新疆地区汉族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感染Hp的vacA基因型进行测定,探讨新疆地区汉族人群Hp vacA基因型分布及与胃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黏附素A(HpaA)是否能通过诱导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1(IL-21)加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及黏膜损伤。方法收集H.pylori感染确诊患者临床内窥镜取得的胃黏膜,以及经根治后再次通过内窥镜取得胃黏膜,通过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IL-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同时克隆构建表达并纯化HpaA,并取健康未感染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磁珠分选获得CD3~+T细胞。使用重组HpaA刺激分选获得的细胞, ELISA检测其上清中IL-21的水平;培养胃黏膜AGS细胞系并使用抗IL-21抗体中和培养液中的IL-21 24 h, Western blot法检测AGS细胞中MMP2及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 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中IL-21、MMP2和MMP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根治后的胃黏膜。重组HpaA蛋白能显著诱导CD3~+ 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L-21, IL-21处理增加AGS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使用抗体阻断IL-21后, MMP2及MMP9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HpaA通过诱导T细胞产生IL-21促进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口腔和胃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分离株的形态、耐酸耐盐特性,分析口腔和胃HP菌株的同源性。方法从同一胃溃疡患者的唾液和胃病变组织分离鉴定HP菌株,检测相同浓度的菌株在pH值为7.0、6.5、6.0、5.5、5.0、4.5和NaCl浓度为0%、0.5%、1.0%、1.5%、2.0%、2.5%的哥伦比亚培养基上培养后的菌落数量。结果革兰染色镜检观察到口腔和胃HP菌株均为弧形,S形或海鸥展翅状的革兰阴性杆菌;耐酸、耐盐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耐酸耐盐特性,但胃HP分离株明显优于口腔分离株。结论口腔和胃H.pylori菌株在形态上具有高度一致性,而在耐酸、耐盐特性上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镜下所见多数大致正常,而30%~50%患者组织学上仍表现为慢性炎症.慢性胃炎与FD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粘膜慢性炎症与F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临床连续入选符合FD诊断的患者41例(男∶女=12∶29),平均年龄38. 2岁(21~65岁),病程2~10年.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消化不良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打嗝为主,无反酸、烧心、便秘等)积分(0~4);通过胃镜取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活检各2块,分别进行HE病理学检查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Hp感染、肥大细胞计数及活化状况.结果 1.一般资料44例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为2.6±0.5分,变异系数为10.4%.2.组织学改变胃窦(31.7%)慢性活动性炎症显著高于胃底(7.3%)、胃体 (9.8%)和十二指肠(9.8%)(P<0.05);胃窦粘膜组织(24.4%)显著低于以上其他部位 (53.7%、51.2%和46.3%)(P<0.05);慢性非活动性炎症4个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别( 胃底、体、窦和十二指肠分别为39%、39%、43.9%和43.9%)(P>0.05).3.各部位粘膜在慢性活动性、非活动性炎症和正常粘膜组中肥大细胞计数无显著不同;除胃底中慢性活动性、非活动性炎症组的肥大细胞活化计数和活化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外(P<0.05) ;3组的十二指肠降部粘膜中肥大细胞计数、活化计数和活化率均显著低于各部位胃内粘膜 .4. H.pylori检出率慢性活动性炎症组中除胃窦为51.8%外,其他部位并未检出;慢性非活动性胃炎中,胃体和胃窦显著高于胃底和十二指肠(P<0.05);正常粘膜组中,H. pylori检出率胃窦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H.pylori阳性与阴性FD患者之间,胃底、胃体和胃窦的肥大细胞计数、肥大细胞活化计数以及活化率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可能是FD发生的病理学基础之一;胃底和胃体肥大细胞活化可能与FD的发病有关;H.pylori感染可能与FD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