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肥胖症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肥胖症常合并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危害巨大。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织推荐的标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2009年我国超重人口达5.3亿,肥胖症人口达1.9亿,已经超越美国的1.1亿肥胖症人口总数,成为全球肥胖症人口最多的国家[1]。在肥胖症与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2.
<正>肥胖已经呈现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趋势。2005年,一项涉及106个国家、88%世界人口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23.2%的成人为超重人群,9.8%为肥胖症人群。预计2030年,全球超重人数将增加到13.5亿,肥胖人数将增加到5.73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肥胖症列为全球性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腾飞、国富民强,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经历欧美国家的肥胖症困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肥胖呈全球化流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成人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都在不断增加,至2008年全球超重(BMI 25kg/m2)和肥胖(BMI 30kg/m2)成人分别达到14.6亿和5.0亿。发达国家平均BMI和肥胖症患病率始终高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美国成人中超重占60%、肥胖占25%,  相似文献   

4.
<正>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相伴相生的疾病状态,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日益广泛的流行趋势。超重和肥胖症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指数每增加1 kg/m~2,T2DM的患病风险就增加12%[1];而在T2DM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症的患病率超过80%[2]。超重和肥胖状态会进一步加重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并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强化减肥可为  相似文献   

5.
<正>自1980年,超过70个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翻了一番,而且其他国家大多数肥胖患者比例也不断增加[1]。肥胖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明确的危险因素,肥胖与老年心脑血管病相关;老年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但有研究显示,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与正常体质量比较,超重和肥胖者的预后好;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体质量指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6~18岁少儿肥胖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上海市 6~ 18岁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情况。 方法 采用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区、郊区各一个区 ,普查区内所有中小学学生共 6 5 0 0 6名 (郊区 4 0 310名 ,市区 2 4 6 96名 )的身高、体重。以体质指数 (BMI)评价调查对象的肥胖患病率 ,并比较标化患病率的差异。 结果  (1)调查对象肥胖粗患病率为 3 5 8% ,超重标化患病率为 3 30 % ;超重粗患病率达 13 2 5 % ,标化患病率为 12 95 %。 (2 )总体上肥胖和超重的标化患病率市区显著高于郊区 (肥胖 :P <0 0 0 1,超重 :P <0 0 0 1) ;女性的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 (肥胖 :P <0 0 0 1,超重 :P <0 0 0 1)。 (3)肥胖和超重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显著减低 (P <0 0 0 1)。 结论 本组的肥胖患病率稍高于我国 1996年全国性调查的 0~ 7岁组儿童肥胖患病率 ,远低于美国上世纪 90年代末期的水平 ;各年龄组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青少年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开展与肥胖症相关课题的研究是新世纪的迫切任务   总被引:99,自引:2,他引:97  
当前 ,肥胖症与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关系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内外的热点。 80年代以来 ,肥胖症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在美国 ,约一半的成人体重指数 (BMI)≥ 2 5kg/m2 ,每 4个成年人中即有 1个肥胖者。在英国 ,1994年的调查发现肥胖症的患病率是 1980年的 2倍。对我国肥胖症的患病率现尚缺乏精确统计 ,总的来说较欧美国家为低 ,程度也较轻 ,但也有逐渐增加的倾向 (尤其在儿童 )。例如来自上海和香港的某些资料提示在成人人口中超重并不少见。另一方面 ,肥胖症又是多种复杂情况的综合体 ,肥胖者多有胰岛素抵抗 ,并常与糖尿病、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8.
国外     
《糖尿病之友》2014,(8):11-11
全球 人类连续30年在长胖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发布的一项针对全球188个国家肥胖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去30多年来,没有一个国家成功降低人口肥胖率。目前全球有1/3的成人和1/4的孩子超重,有6.71亿人属于肥胖级别。其中,美国以7800万人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和印度,肥胖人口分别为4600万和3000万。主要表现为腰变粗、脚变大、颈围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症患病率迅猛增加。肥胖症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现有的药物等对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减肥手术能显著减轻肥胖症儿童青少年的体重,并缓解肥胖相关的代谢病。随着减重代谢外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中国肥胖儿童和青少年选择减肥手术治疗肥胖症的例数逐渐增多,但仍缺少相应的基于临床研究证据的诊疗规范。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于2018年6月发起编写首版《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指南》,旨在为该领域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鼓励针对此临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积累国人特征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肥胖患病率在全球呈快速增长趋势。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并显著增加心血管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已观察到在一些人群中,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表现不一致。本文就我国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的变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肥胖与2型糖尿病(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超重和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型DM的患病人数也随之迅速增加,其中80%的2型  相似文献   

12.
肥胖和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中国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41%、肥胖比例为24.3%、腹型肥胖患者高达45.4%。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的肥胖程度虽然较轻,但体脂分布趋向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这种内脏脂肪细胞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内脏脂肪细胞的增加可以增加发生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与单纯肥胖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减重并维持体重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 1c)≥6.5%作为诊断标准之一]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肥胖和T2DM关系密切,中国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41%、肥胖比例为24.3%、腹型肥胖[腰  相似文献   

14.
加强肥胖研究,迎接新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肥胖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令人关注的流行病。例如,在世界上,有超过10亿的成人和10%的儿童属于超重和肥胖。在美国,有超过65%的成人属于超重和肥胖,每年死于与肥胖相关的人数在112000到280000之间。在我国,根据200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达8.1%。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随着肥胖患病率的增高,与肥胖相关的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哮喘、肿瘤等的患病率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目前,肥胖被列为世界上第六位影响全人类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最近我国顾东风等对近十五万四千人的大型普通人群队列平均长达8.3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的报告显示:在体重指数分别超过25和27的男性和女性中,全因死亡率明显上升。因此,肥胖问题已经从人们通常关心的“关学”问题变成了现代医学亟需解决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果肥胖流行趋势继续的话,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人类寿命的增长趋势可能不但会停止并且还可能会缩短。在美国,肥胖问题被称为“公共健康危机”,并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关注肥胖性高血压诊治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内外肥胖发病率显著增加,据统计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超重及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肥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肥胖相关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泸州市社区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情况。方法:通过多级抽样方法,对泸州市社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体质量指数(BMI)≥28.0为肥胖,24.0~27.9为超重。结果:共收集有效资料4 445份,平均BMI为24.1±3.4,男性与女性BMI不同(P<0.001)。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25%、12.78%;各年龄段超重率不同(P<0.05),60~69年龄段超重率最高(P<0.05),随年龄的增长,超重率有下降趋势(P<0.001);男、女性肥胖率分别为10.01%、14.69%(P<0.001),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等患病率随BMI升高而增加(P<0.05),在超重、肥胖组的患病率高于BMI<24.0组(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超过50%,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达40%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问题严峻,控制老年超重和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衰老和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索随年龄增长、肥胖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九五”攻关糖尿病研究数据库中25896名40—99岁研究对象的年龄、肥胖、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等相应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按wHO(1999)标准对数据库中IGT和DM患者进行分类,按中国标准(2002)对数据库中全身性超重[体重指数(BMI)≥24]、肥胖(BMI≥28)、腹部肥胖(男,wC≥85cm;女,wC≥80cm)及腰臀肥胖(wHR≥0.93)患者进行分类。结果 (1)DM患病率与年龄增长(男:R^2=0.99,女:R^2=0.91)和IGT(男:R^2=0.96,女:R^2=0.96)呈正相关。(2)DM患病率与超重(男:R^2=0.23,女:R^2=0.88)、肥胖(男:R^2=0.96,女:R^2=0.99)和腹部肥胖(男:R^2=0.82,女:R^2=0.74)呈正相关;IGT患病率与腹部肥胖(男:R^2=0.98,女:R^2=0.98)呈正相关。BMI、wC、wHR三项指标组合与DM/IGT患病率呈正相关。(3)BMI随年龄增长而下降,wC、wHR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随年龄增长肥胖程度增加可明显增加DM/IGT患病率。结论 衰老、BMI、腹部肥胖与DM和IGT患病率增长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衰老同时伴全身和腹部肥胖可加大DM和IGT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肥胖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国内、外学者给予高度重视的原因是:①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欧洲35~65岁的成年人中,肥胖者占半数,美国20岁以上成年人1/3超重或肥胖.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发病率很高.瑙鲁是太平洋上一个独立富足的国家,25~69岁女性中肥胖人口达70%.一些亚洲国家也在快速增多.  相似文献   

19.
肥胖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妍  朱永湘  范建高 《肝脏》2008,13(4):347-348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嗜肝病毒感染和酒精滥用共同成为当代肝病的三大病因,肥胖症及其伴随的胰岛素抵抗直接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重要类型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肥胖流行已成为近十年NAFLD患病率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在很多国家,NAFLD已成为慢性肝病最常见原因。然而亚洲一些NAFLD患者通常并无肥胖,这可能与各种族间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不同有关。另外,并非所有肥胖患者都并发脂肪肝。提示体内增多的脂肪对肝脏并非都有害,仅某些部位的脂质沉积易引起代谢紊乱和肝脏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三峡农村地区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07年在宜昌市夷陵区的农村人群进行现况调查,采用标准化的问卷收集居民一般人口学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与行为,并进行身高、体重和腰围测量。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分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24.0~27.9 kg/m2、≥28 kg/m2和腰围≥85 cm(男性)、≥80 cm(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35岁及以上者9568人(应答率为80.8%),其中19.7%为三峡大坝建设后靠移民。年龄标化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在男性分别为22.2%、5.5%和18.8%,女性分别为26.7%、6.9%和25.4%,男性各指标明显低于女性(P值均<0.01)。在男性中35~54岁年龄段超重肥胖患病率最高,而女性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45~64岁。三峡移民超重肥胖患病率指标显著高于非移民(P值<0.01或<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受教育水平较高、经常食用高脂食物、缺乏体力活动和从事非农业生产者罹患超重/肥胖(BMI≥24)的风险明显增加(P值均<0.05),而移民与否不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三峡夷陵农村地区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需大力加强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