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201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10例(拔牙病例4例,不拔牙病例4例,推磨牙向远中1例,牙周病1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资料中有关治疗疗程、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矫治时间9~26(17±6.04)个月,矫治后上下[牙合]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牙尖窝及咬[牙合]关系良好。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以其独特的结构降低了弓丝与托槽槽沟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轻力作用下使牙齿更为有效并迅速地排齐,缩短了矫治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感,是一种高效能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2.
3.
应用固定矫治技术为5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共粘贴托槽880个。发生托槽脱落95个(10.79%)。其中男性患者脱落30个(11.54%),女性患者65个(10.48%),P〉0.05;前牙32个(5.53%),双尖牙63个(22.5%),P〈0.05。上颌牙28个(12.72%),下颌牙67个(15.23%),P〈0.05。主动就诊22个(3.29%),被动就诊73个(22.81%),P〈0.05。认为患者的性别对托槽脱落的影响不显著,但牙位和是否主动就诊则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莉莉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8)
目的:比较分析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两种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78例,其中采取固定矫治器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主观满意度评分.结果:通过不同的治... 相似文献
5.
自锁托槽是一种最新的低摩擦力托槽,它利用托槽自身的自锁结构,替代或减少传统托槽中使用金属结扎丝或橡皮圈对弓丝的结扎,减少了结扎丝对弓丝的摩擦力,使矫治力更加柔和、持久,更容易产生牙齿移动,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矫治效率。该文就自锁托槽的分类、特点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牙颌畸形呈上升趋势,对其的矫治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正畸医师的重视。该文对国内该类矫正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较常见,如不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影响面容美观及口腔功能。近年来,我们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此类患儿1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对牙周病松动牙加以固定,使之行使正常的咬合功能,已成为牙周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2010年,我们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夹板固定治疗牙周病松动牙,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牙周病致前牙松动患者中, 相似文献
10.
11.
牙列缺损伴发错牙合畸形在临床口腔畸形中十分常见,而以往传统的修复方法即便能将缺失牙的余留间隙修复,但亦较难兼顾功能、美观、稳定的效果[1].因此,有学者建议采用正畸联合固定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发错牙合畸形患者,即先通过正畸矫治错牙合畸形,完善咬合关系,调整牙弓中缺失牙与余留牙的位置,待符合固定修复的适应证后,固定修复牙列缺损[2].但是,比方法的短期安全性及长期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的观察.本研究对比探讨正畸与固定义齿联合治疗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牙列缺损伴牙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1-07收治的前牙错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72例临床资料,总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经6~14个月正畸治疗后,缺损旁错邻牙及对牙矫正,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与覆盖恢复正常,后牙咬关系良好,伴颞颌关节紊乱患者症状消失。修复后患者牙及美观功能恢复。随访1~2年,疗效优43例,良27例,差2例,成功率为97.2%。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畸形克服传统单纯修复治疗的局限,患者面形及咬关系基本恢复正常,临床应用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21~49岁)进行了矫治,其中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4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正畸疼痛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轻患者正畸疼痛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120例,在患者戴上矫治器后,由研究者对患者在复诊时或电话随访时填写调查问卷,记录患者开始发生疼痛或不适的时间及持续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与儿童比较,青少年高峰疼痛强度低,疼痛持续时间短(P均<0.05);与固定矫治者比较,活动矫治疼痛持续时间短(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矫治方法与开始疼痛时间、高峰疼痛强度和疼痛持续时间相关,而焦虑程度与高峰疼痛强度和疼痛持续时间相关.结论 年龄、矫治方法和焦虑程度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正畸疼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对2011-01~2014-0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的15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最长反(牙合)解除时间2个月,最短3周,平均疗程(4±0.5)个月。矫治后前牙覆(牙合)(牙(牙合))覆盖关系正常,追踪2年,13例牙性及功能性反(牙合)疗效稳定,无复发。2例有骨性反(牙合)遗传史,反(牙合)复发。结论 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能够减少患儿的不配合及就诊次数,并顺利地解除乳前牙反(牙合),是一种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高效矫治器。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预成序列托槽直丝弓矫治器(SWA)治疗青少年双颌前突20例。结果表明,与普通方丝弓矫治器相比,SWA具有以下优点:1.弓丝入槽后与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同时开始,缩短了疗程;2.独特托槽设计与牙面接触更紧密,减少了对龈组织刺激及对咬He的干扰;3.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成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病理性牙移位的牙周炎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通过临床牙周检查、X线检查和模型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患者正畸治疗后覆盖减小,U1-SN角度减小,U1-L1夹角增大,H角减小,鼻唇角增大,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而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和上颌前牙牙槽骨高度等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成人患者经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患牙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牙周支持组织健康,对患者心理和情绪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轻力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轻力前牵引(每侧施力120~ 150 g)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前牵引力(每侧施力400~500 g)联合扩弓矫治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经过5~11个月(平均8.5个月)临床治疗,两组临床矫治效果均满意.头影X线检测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0.01);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牙(牙合)(牙合)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