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金廷 《山东医药》2010,50(34):83-84
目的观察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行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19例)行桡骨头切除术。结果术后均随访2 a,与对照相比,观察组肘关节疼痛VAS降低、Broberg和Money功能评分增高,提携角增加度数和桡骨近端移位减少,握力、伸肘、前臂旋前旋后力量及活动范围增大(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直径球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21髋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22、28、32、36 mm球头假体的临床效果。连续观察其中100例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8 mm(小直径)球头组和36 mm(大直径)球头组,记录术中情况和术中术后的不良事件,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2、28、32、36 mm球头组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加( P均<0.01)。大直径头组(≤28 mm)术后脱位、骨溶解均少于小直径头组(≥32 mm)。36 mm球头组术中剐蹭、膝关节痛VAS、髋臼假体直径、腹股沟痛均多于28 mm球头组(P<0.05、0.01)。结论大直径球头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需要避免髋臼杯假体选择过大的问题,其远期临床结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术与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需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5例(84侧)中,行钢板内固定术33侧(内固定组),外固定架固定51侧(外固定组)。结果术后12个月,B2、B3、C1型骨折两组Gartland-Werley评分相比,P〈0.05;C2、C3型骨折两组评分相比,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B2、B3、C1型骨折应尽量选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术。对于C2、C3型骨折可行外固定架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60)采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0)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4,P=0.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较保守治疗更好,可获得优秀的恢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置换组)、髓内钉内固定术42例(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第3及第6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St.MicHae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固定组,手术切口长度大于固定组,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6个月VAS评分、St.MicHael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第3个月显著好转(P均<0.05);术后第3、6个月置换组VAS评分、St.MicHael 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固定组,P均<0.05(t值VAS评分为5.046、6.323,St.MicHael髋关节功能评分为5.325、7.410)。住院期间固定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心衰2例,置换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两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 ~ 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5岁。因骑车不慎与他人相撞摔倒,当时右肘呈伸直位,手掌着地,即感右肘部疼痛,不能活动。急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右肘呈靴形畸形,压痛广泛,以肘外侧明显,肘关节弹性固定,手指活动好。X片示:肘关节后脱位,桡骨头粉碎骨折。给予肘关节闭合复位后制动。2周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关节镜组)及传统直视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腕关节疼痛、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6个月,关节镜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关节面不平整、关节炎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很好地恢复患者关节面的光滑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腕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方法共32例骨质疏松症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其中24例采用手法复位,8例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同时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本组32例经随访6~10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轴向短缩移位基本矫正,采用Kientst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良率94%。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大部分稳定性骨折可经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不稳定性骨折,选择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外固架固定治疗是较好的方法,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提高骨含量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术,研究组行切开复位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以及桡骨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恢复桡骨长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获得理想的复位质量和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5例,其中10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保守组),15例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手术组).采用X射线评估两组手术效果,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结果 保守组手术效果优2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50.0%;手术组优5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3.3%,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保守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0例,良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30.0%;手术组优0例,良6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40.0%,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 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仍首选手术复位;对于因某种原因无法行手术处理的患者,传统方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措施,但前提是基于良好的复位、可靠的固定及骨折位置的良好维持.两种固定方法的选择在远期功能评定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导航模板辅助和徒手置钉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拟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在3D导航模板辅助下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15例)采用徒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时间、置钉准确性,术后疼痛程度及颈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于术前后设计寰椎钉道内倾角、头倾角与实际钉道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置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寰椎钉道内倾角和头倾角与术前设计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航模板辅助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与术前预设钉道吻合度高,提高置钉准确性,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优于徒手置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万向掌侧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人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岁以上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人68例,研究组38例应用万向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2组骨性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分别测量术后3个月、12个月标准正侧位X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同时以丁斯特等级评分(Dienst)、腕关节病人自行评估量表(PRWE),焦虑自评量表(SAS)为评定标准,对病人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68例病人1年随访时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掌倾角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掌倾角、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Dienst等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研究组PRWE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向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更有利于提高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关节镜组),30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1年VA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1例(3.33%)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对照组8例(26.67%)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伴僵硬,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老年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口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直接前方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标准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置换过程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假体位置、术后疼痛评分、术前术后血清肌酸激酶、置换后Harris评分、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数字评价分值、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换后3、6、12个月Harris平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创伤比较小,且患者术后假体位置良好,髋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非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LCP组32例、非LCP组30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返回工作时间,以及术后3、12个月的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LCP组术后返回工作时间明显早于非LCP组,3、12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LCP组(P均〈0.01);两组住院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O.05)。结论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有助于其早期康复及尽早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病人共96例,其中DHS内固定术组4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49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组比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P<0.01),离床活动时间短(P<0.01),术中输血量少(P<0.01).内固定组术后制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较DHS治疗好.但应注意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预防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5例,均采用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腰部 VAS、下肢VAS、腰椎JOA评分、ODI评分、侧凸Cobb 角、椎间倾斜角。结果随访时间(27.85±8.25)个月,手术时间(184.38±60.98)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619.23±387.05) mL,固定融合(4.62±0.87)个椎体。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腰部VAS、下肢VAS、ODI评分降低,侧凸Cobb角、椎间倾斜角变小腰椎JOA评分增加(P<0.05或P<0.01)。结论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化 《山东医药》2011,51(35):64-6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行PKP、PVP,术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减小,而椎体高度明显增加,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两组术后均无神经系统损伤表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1个椎体、5例7个椎体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前者恢复椎体高度效果更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辅助跟骨外侧动脉定位方法在跟骨骨折患者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跟骨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两组均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超声组术前通过多普勒超声确定跟骨外侧动脉体表定位点。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行跟骨侧位X线片检查并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两组术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12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3、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3、12个月VAS及术后3、12个月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