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因子( Caspase-3)、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GST-π)、耐药基因蛋白( Pgp)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50例,观察组)、大肠正常黏膜(50例,对照组) Caspase-3、GST-π、Pgp,并分析两指标间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aspase-3、GST-π、Pgp阳性率分别为42.00%、76.00%、80.00%,对照组分别为92.00%、48.00%、38.00%,两组比较,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GST-π、Pgp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GST-π表达呈负相关(r=-0.421,P<0.01),与Pgp表达亦呈负相关(r=-0.441,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降低,GST-π、Pgp表达升高,GST-π、Pgp不仅可作为一种多药耐药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而 Caspase-3表达与 GST-π、Pgp 呈负相关,推断Caspase-3在结直肠癌的多药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2,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首先对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FRP2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其次通过质粒转染,使得sFRP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上调,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然后行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sFRP2表达上调后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组中sFR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χ2=35.902,P=0.000)。相反,结直肠癌组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χ2=23.149,P=0.000;χ2=27.002,P=0.000)。sFRP2阳性表达、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明显相关(χ2=5.420,P=0.020;χ2=6.472,P=0.011;χ2=7.158,P=0.007),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FRP2的阳性率与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及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转染后sFRP2及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5.430,P=0.001;t=15.000, P=0.001)。sFRP2转染组与对照组及空载质粒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及迁移速度明显减慢(t=16.890, P=0.001;t=7.206,P=0.002)。与对照组相比,sFRP2转染组透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25.459, P=0.00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 结论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相互作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FRP2的上调明显抑制了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 miRNA-21和 miRNA-146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结直肠癌、8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和65名健康对照者的内镜活检组织,同时收集其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miRNA-21和 miRNA-146a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评估血清差异表达的 miRNA 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U 检验和 Kruskal-Wallis 检验;Spearman 相关性检验用于分析组织和血清中 miRNA 表达的关联性。结果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患者病变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分别为8.573±0.898和7.746±1.18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6.160±0.835(U =120.129、33.230,P 均<0.01);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别为1.829±0.303和1.624±0.226,也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391±0.221(U =40.353、15.512,P 均<0.01);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和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结直肠腺瘤患者(U=11.384、10.189,P 均<0.01)。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miRNA-21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有关。Spearman 分析结果示,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459,P <0.01)。miRNA-146a 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为2.556±0.351,血清中为0.249±0.038,低于健康对照者的3.428±0.328和0.279±0.053(U =102.134、30.111,P 均<0.01);其在结直肠腺瘤患者组织中为3.255±0.332,血清中为0.290±0.036,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936、3.180,P 均>0.05)。miRNA-146a 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和血清中的表达均低于结直肠腺瘤患者(U=73.809、21.123,P 均<0.01)。结直肠癌患者miRNA-146a 的下降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而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间无明显关系。根据 ROC 曲线分析,鉴别结直肠癌与健康者,血清 miRNA-21、miRNA-146a 及二者联合检测 ROC 的 AUC 分别为0.889、0.791和0.863;鉴别结直肠腺瘤与健康者,其 AUC 分别为0.784、0.692和0.761;鉴别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患者,其 AUC 分别为0.705、0.820和0.713。结论血清 miRNA-21和 miRNA-146a 的差异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clinD1、p21WAF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CRC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CRC组)及癌旁组织(癌旁组)、12例CRC癌前病变(癌前组)、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正常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yclinD1、p21WAF1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癌前组及正常组比较,CRC组CyclinDI表达率升高,p21WAF1表达率降低(P均〈0.01);正常组CyclinD1表达率明显低于癌前组、癌旁组(P均〈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CyclinD1和p21WAF1表达率呈负相关(r=-0.257,P〈0.01)。CRC组CyclinD1、p21WAF1表达率与Dukes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CyclinD1、p21WAF1在CRC演变过程中寺己莺要作用.可作为CR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空通气孔同源框2(EMX2)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EMX2与β-catenin、Cyclin D1的关系。方法 S-P法检测EMX2和β-catenin、Cyclin D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EMX2和β-catenin、Cyclin D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 7%和38. 2%(P 0. 01),EMX2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 7%、65. 5%; 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 0%、63. 6%。β-catenin与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和β-catenin表达呈负一致性(Kappa值=-0. 389,P=0. 000); EMX2与Cyclin D1表达一致性不明显(Kappa值=-0. 161,P=0. 054)。(3)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阳性表达与患者较好的预后有关(P=0. 032)。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阳性表达减少,EMX2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EMX2,可能成为判断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表达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异位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石蜡标本纳入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UC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确定标本MUC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位阳性率。进一步分析MUC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位阳性率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MUC1阳性表达和β-catenin异位的相关性。结果 MUC1的表达不再局限于肠上皮细胞面向腔道的顶端细胞膜,而是向全细胞扩散,并在胞浆中出现,与癌周组织比较,MUC1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并影响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向胞浆,甚至细胞核异位。β-catenin异位表达显著影响肿瘤的分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MUC1表达与β-catenin异位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MUC1可通过β-catenin异位参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缪云翔  王晶敏 《山东医药》2009,49(35):29-31
目的探讨肽酰脯氨酰异构酶1(Pin1)与β-连环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5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及30例正常胃组织(对照组)中Pinl、β-连环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指标间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及对照组Pin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4.0%(12/50)、0,B.连环素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23.3%(7/30),P均〈0.05;Pin1与β-连环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1,P〈0.01);Pin1及β-连环素表达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in1和β-连环素异常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指导肿瘤治疗及判断转移、预后等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煜  顾伟齐  张林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7,12(8):465-468
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目的:评价粪便肿瘤型M2-PK在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状态的检测以及肿瘤分期中的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4例胃癌、31例结直肠癌、19例胃肠道息肉、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9例对照者的粪便肿瘤型M2-PK值,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传统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和CA24-2水平检测。结果:胃癌组和结直肠癌组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值和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胃肠道息肉组的检测值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随着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和转移的发生,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值逐渐增高(胃癌组:P〈0.05;结直肠癌组:P〈0.01)。胃癌组和结直肠癌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清CEA、CA19.9和CA24.2(P〈0.01)。结论:粪便肿瘤型M2-PK对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状态之一的胃肠道息肉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粟连秀 《山东医药》2013,(47):84-85
目的观察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同期手术留取的80份结直肠癌组织及50份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两者间质细胞中CD1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问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5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CD10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BLBC(A组)、57例non-BLBC(B组)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 C组) Apaf-1、Caspase-9的表达,分析两指标间及与BLB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B、C组Apaf-1阳性率分别为23.3%(10/43)、49.1%(28/57)、75%(45/60),两两比较,P均<0.01;Caspase-9阳性率分别为27.9%(12/43)、54.4%(31/57)、85%(51/60),两两比较,P均<0.01。 Apaf-1表达与BLBC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Caspase-9表达与BLB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BLBC组织Apaf-1与Caspase-9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39,P<0.01)。结论 BLBC组织Apaf-1、Caspase-9表达降低,两者异常表达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关键步骤,其过程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调控。目的:研究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TβR Ⅰ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FGF、TGF-β1和TβR Ⅰ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bFGF、TGF-β1和TβR Ⅰ表达阳性率增高,与正常结直肠黏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三者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bFGF、TGF-β1和TβR Ⅰ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β-catenin异常表达、c-myc和Cyclin D1的高表达与胰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正常胰腺组织和40例胰腺癌及13例相应癌旁组织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5例正常胰腺组织及13例胰腺癌旁组织中β-catenin为正常表达,c-myc和CyclinD1阴性表达,40例胰腺癌组织中25例有β-catenin的异常表达(25/40,62.5%),20例(20/40.50%)有c-myc的高表达,23例(23/10,57.5%)有Cyclin D1的高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及病理分级相关(P〈0.05),c-myc和Cyclin D1的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myc的阳性表达不相关,而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相关。结论 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主要是通过激活Cyclin D1引起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传统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有限。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探讨两者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TERTmRNA、MUC1mRNA和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外周血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者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hTERTmRNA、MUC1mRNA和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78和0.861.诊断界值为Ct〈32。结论:外周血hTERTmRNA和MUC1mRNA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微转移的标记物,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联合检测两项指标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老年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老年结直肠腺癌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探讨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及和济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50例,将外科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分为2组:癌组织组和正常组织组(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病理检测结果正常),每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β-catenin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呈阳性表达,在老年癌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组(64.0%vs 0.0%,P0.001),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细胞核呈阳性表达,在老年癌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组(54.0%vs 0.0%,P0.001),其表达与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老年结直肠腺癌患者的β-catenin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45,P0.001)。结论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均参与老年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共同促进老年结直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腺瘤-腺癌序列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发生学说,但关于结直肠腺瘤,特别是高危型结直肠腺瘤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路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讨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0年8月-2006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标本110例(包括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40例和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高危型腺瘤中TGF-IM、Smad3、Smad4和Smad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GF-IM、Smad3、Smad4、Smad7在息肉组、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高危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高危型腺瘤和DukesA期结直肠癌中TGF-IM、Smad3、Smad7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Smad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TGF—β1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TGF—β1、Smad3和Smad7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癌变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hClock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生物钟基因hClockmRNA及其蛋白在不同Dukes分期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研究它们的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结直肠癌与相应癌旁组织中hClock基因mRNA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应标本中hCloek基因蛋白产物(CLOCK蛋白)的表达。结果21例结直肠肿瘤中hCloekmRNA弱阳性表达率47.62%,中或强阳性表达率52.38%,且与Dukes分期相关(P〈0.05);CLOCK蛋白均呈中或强阳性表达。相应癌旁组织中hClockmRNA及蛋白呈弱阳性表达(P〈0.01)。结论hCloek基因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吴健  张昶  刘强 《山东医药》2010,50(47):53-54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TT)和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63份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组)和30份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对照组)FHIT和LMP—1表达,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FHIT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NP-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HIT和LMP-1阳性率与鼻咽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鼻咽癌中FHIT与LMP-1表达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FHIT低表达、IMP-1高表达可促进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PUMA、COX-2、Caspase-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娟  高玉彤 《山东医药》2011,51(11):15-17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60份(结直肠癌组)、腺瘤组织20份(腺瘤组),另取癌组织切缘正常黏膜44份(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环氧合酶-2(COX-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采用计数资料列联表的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PUMA、COX-2、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7、8.3%6、6.7%,腺瘤组分别为30.0%、75.0%、70%,正常组分别为63.6%、84.1%、95.5%,结直肠癌和腺瘤组PUMA、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COX-2阳性表达率亦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直肠癌组和腺瘤组三指标间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UM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Caspase-3和COX-2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中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UMA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UMA和Caspase-3的表达下调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光耀  俞旻皓  钟鸣 《胃肠病学》2013,18(3):159-162
背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亚基(CKS)家族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其家族成员CKS2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高侵袭性行为和预后不良相关。目前关于CKS2与结直肠癌关系的文献报道较罕见。目的:研究CK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li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3例临床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CKS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CKS2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对CKS2mRNA在不同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趋势无明显影响。癌组织中的CKS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和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部位无关。结论:CKS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裴素霞  齐贵胜 《山东医药》2010,50(15):58-5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Cyclin)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法检测57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癌组)及20份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标本中Cyclin D1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Cyclin D1阳性率(54.38%)明显高于对照组(20%),P〈0.01;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无关。乳腺癌组VEGF阳性率(61.40%)明显高于对照组(35%),P〈0.05;VEGF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D1与VE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Cyclin D1和VEGF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