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英  洪亮 《山东医药》2011,51(34):42-42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和20例正常胃组织(对照组)中的HER-2。结果胃癌组17例、对照组1例HER-2表达阳性,两组HER-2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HER-2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增高,HER-2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状态与组织微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 选取已确诊乳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组织200例,观察肿瘤组织中VM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ER-2蛋白和基因的扩增情况,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中VM的情况,分析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与VM的关系,分析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及VM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率和基因扩增率分别为67.5%(135/200)、19.0% (38/200).HER-2蛋白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5),VM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存在相关性,且HER-2的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组织中VM的形成,VM的存在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其对大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5-05/2009-0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78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肿瘤组织中EGFR、HER-2、VEGF的表达, 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GF R、HE R-2、VEGF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8 . 5%( 30 / 78 ) 、53.8%(42/78)、41.0%(32/78). 三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类型无关, 而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深度和转移密切相关.EGFR与HER-2及VEGF, HER-2与VEGF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 = 0.421,0.484, 0.469, P = 0.019, 0.012, 0.016).结论:EGFR、HER-2、VEGF的表达参与大肠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 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 同时, 也可用于指导大肠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以及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2例NSCLC癌组织、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CXCR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EGFR、CXCR4的表达及MVD与组织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CXCR4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1%,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SCLC癌组织中,EGFR、CXCR4表达明显升高,MVD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无关(均P>0.05).EGFR、CXCR4在NSCLC中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同时检测NSCLC癌组织的EGFR、CXCR4的表达及MVD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HMGB1、VEGF—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圣葆  梅晓冬 《山东医药》2009,49(12):50-5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HMGB1及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MGB1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癌组织,而其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癌旁组织(P均〈0.05)。肺鳞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HMGB1及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P均〈0.05);VEGF-C表达与HMGB1表达呈正相关(P〈0.05)。认为HMGB1和VEGF—C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肺癌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中的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病理确诊的86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指标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及C-erbB-2蛋白在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均无或低表达,VEGF在NSCLC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2.3%、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在NSCLC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3.0%、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VEGF表达阳性及C—erbB-2表达阳性者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阴性者,两者均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VEGF和C—erbB-2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临床可有针对性地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IP30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过生物化疗(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5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的TIP30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TIP3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6%,TIP30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数量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而与功能状态评分及临床疗效相关(P均<0.05)。53例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获益(CB)29例(CB率为54.7%)。30例TIP30阳性表达的患者中,CB 22例(73.3%);23例TIP30阴性表达的患者中,CB 7例(30.4%),两者CB率比较P<0.05。 TIP30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47、4.87个月,两者比较P<0.01。结论 TIP30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其可能作为该类患者生物化疗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13例正常卵巢、1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43例卵巢癌组织中的EGFR mRNA和STAT3 mRNA。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GFR、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GFR、STAT3 mRNA表达均与卵巢癌病理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EGFR和STAT3 mRNA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42,P〈0.01)。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GFR、STAT3表达上调。二者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肠癌和大肠正常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Zn Vision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30例中EGFR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1%、48.52%,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66%、10.00%(P〈0.05);EGFR和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40岁的大肠癌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40岁组(P〈0.05);在年龄〈4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两者共同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 EGFR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年龄〈40岁的大肠癌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共同表达率。  相似文献   

10.
张梁  元辉雄  黄永秩 《山东医药》2012,52(37):47-4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内皮素-1(E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结直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T-1、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T-1、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67.4%,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5%、6.8%)(P均<0.01);ET-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ET-1和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93,P<0.01)。结论 ET-1、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HER-2阳性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HER-2阴性(P<0.05).提示HER-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组织中HER-2、ER和P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旺  吴强  王红群 《山东医药》2008,48(24):57-58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检测98例乳腺癌和26例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PR)和甾体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结果 HER-2、ER和PR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53.1%、50.0%,癌旁乳腺组织分别为0、42.3%和100.0%,两组织中HER-2和PR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HER-2、ER和PR的表达分别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同时PR的表达还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有关(P均<0.05).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r=-0.234,P<0.05),ER和PR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1).认为HER-2、ER和PR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60例BUC患者( BUC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尿液EGFR 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病理分期BUC患者EGFR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BUC组EGFR mRNA阳性表达率为70.0%,对照组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BUC 组中,非肌层浸润性患者 EGFR 阳性表达率为60.0%,肌层浸润性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为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GFR mRNA在BUC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作为预测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取56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ER-2蛋白,半定量RT-PCR法检测HER-2 mRNA。结果乳腺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32例,HER-2mRNA表达量为0.64385±0.256418,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1例、0.45183±0.00116,两者相比,P〈0.001;HER-2 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TNM分期有关(P〈0.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蜡块标本,从100例胃癌组织蜡块标本上随机抽取50例,提取其癌旁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比较EGFR、HER2、MMP7在胃癌组和癌旁组织的关系,并记录其和常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EGFR、HER2、MMP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比癌旁组织高(P<0.05);EGFR、HER2、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不同浸润程度、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EGFR、HER2、MMP7的表达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MMP7和老年胃癌中许多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三者呈协同作用,可作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初步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与其相对应的10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在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EGFR的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EGFR的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ERCC1和RRM1mRNA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占49.03%(126/257),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ERCC1mRNA高表达占47.47%(122/257),RRM1mRNA高表达占61.87%(159/257)。与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比较,EGFR基因突变中ERCC1mRNA低表达者多见(P〈0.05);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mRNA表达水平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ERCC1倾向低表达,可能受益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和1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状况。正常组织中EGF阳性率22.2%,EGF-R阳性率16.7%,大肠癌EGF阳性率67.3%,EGF-R阳性率61.5%,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EGF和EGF-R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但随着肿瘤浸润度的加深,EGF与EGF-R的阳性率逐渐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者二者阳性率高于淋转阴性者,特别是EGF与EGF-R双阳者中有82.6%为进展期大肠癌,另发现低分化大肠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本文结果提示:部分大肠癌存在EGF或EGF-R的过度表达;EGF与EGF-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润度及淋巴转移有关,其检测可作为诊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辅助指标,部分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也有少量EGF或EGF-R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及耐药表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0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组)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GFR和GST-π、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 EG-FR表达与GST-π高表达;与多药耐药表型GST-π与了化疗耐药。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对化疗耐药、EGFR阳性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乐露露  傅芬 《山东医药》2011,51(46):16-1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下称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卵巢癌组织中的EGFR、KRAS蛋白,另选18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EGFR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EGFR与KRAS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RAS蛋白可能为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可作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