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尿激酶30万U+0.9%氯化钠100ml从患肢于2h静脉滴注,1次/d,共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 U每12h皮下注射1次,14d.结果 28例中26例于治疗后下肢症状缓解,无出血、严重肺栓塞和下肢坏死.结论 低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可靠且症状缓解快而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物理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院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19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组(37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物理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DVT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量(Bf)、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黏度、平均血流速度(Va)、血流峰速(V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物理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机体血凝状况,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未检出深静脉血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5例)和对照组(9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连续应用2周。于2周及4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计算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4周后试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治疗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DVT)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 ,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常见。由于血栓脱落将导致严重并发症 ,故其诊治日益受到重视。我科自 1998年以来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2 8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 8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6例 ;均发生于单侧下肢 ,其中左下肢17例 ,右下肢 11例 ;年龄 61~ 89岁 ,平均73岁 ;体重 5 3~ 72kg ,平均 61kg ;并发原发性高血压 13例 ,糖尿病 7例。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治疗消化系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LMWH)和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2/2006-12恶性消化系肿瘤合并DVT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血小板数值变化和血栓再发生率.结果:LMWH组患者治疗3 mo内出血发生率为18.8%,3.1%患者出现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常规治疗组在治疗3 mo内出血发生率为25.8%,6.5%患者出现血小板低于正常值,二组差异均无显著性.但LMWH组在治疗12 mo血栓再发生率为9.4%,常规治疗组为29.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对恶性消化系肿瘤合并DVT患者,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较华法林维持治疗更为方便有效、血栓复发率更低,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NS)下肢深静脉血栓(DVP)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足量强的松及肾病综合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丹红注射液30ml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对照组40例,只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治疗15天后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2例(5.o%)发生DVP,对照组9例(22.5%)发生DVP,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显著减少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下肢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12 h/次,疗程10 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通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髌骨上、下缘15 cm处肢体的周径并计算髌骨周径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研究组治疗后髌骨上、下缘15 cm周径差分别为(2.84±1.75)cm和(3.34±2.12)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2.68)cm和(4.48±2.87)cm(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4.72±0.72)m PA·s、(11.24±1.48)m PA·s、(1.41±0.13)m PA·s和(2.45±0.43)g/L,与对照组的(5.13±0.76)m Pa·s、(12.09±1.54)m Pa·s、(1.72±0.09)m Pa·s和(2.87±0.46)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通散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庞德兵 《内科》2013,8(3):242-243
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下肢水肿减轻),髌缘上5 cm和髌缘下5 cm的周径差变化,并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肢血循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下肢肿胀、疼痛等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肢周径差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未发现出血相关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该科就诊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1、3、6 d的血浆D-D水平变化,着重观察DVT发生率、治疗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血浆D-D浓度变化。结果干预组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DVT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血浆D-D浓度分别为(983.25±261.14)ng/ml、(945.11±231.88)ng/ml(P>0.05);干预组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血浆D-D浓度为(485.02±183.66)ng/ml、(300.36±105.64)ng/ml、(106.87±23.03)ng/ml,对照组血浆D-D浓度为(886.02±219.92)ng/ml、(624.17±182.08)ng/ml、(545.89±108.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前DVT发生率、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血浆D-D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对2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大剂量尿激酶溶栓与肝素联合用药方法。结果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用鲥后未并发出血性疾病。结论尿激酶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16例膝关节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DVT预防性措施,对照组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术前2 h注射1次,术后1次/d,0.3 ml/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离子导入治疗,30 min/次,2次/d。疗程均为2 w。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统计DVT发生率;检查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术后第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4.92%和16.36%,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2周,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8.20%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P0.01);观察组术后第2周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同时点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第2周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可降低血清FIB水平,减轻炎性反应,预防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症状主要是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单侧肢体的突然肿胀.下肢DVT患者局部感觉疼痛,行走时加剧.本文拟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应用对下肢DVT老年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采用自身对照,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阻抗容积波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分析,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治疗后7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4%;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HBV、LBV、PV、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阻抗容积波图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TT、PT、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栓通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栓通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7例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26~74岁,平均60.4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温高,患肢色泽加深。均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4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无溶栓禁忌证,均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予利伐沙班DVT,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DVT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结果1观察组术后2 w内、术后4 w内双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3.08%、4.62%,对照组分别为13.85%、1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病患的PLT、PT、APT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较,利伐沙班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中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将78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6ml脐周皮下注射,连用10d。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于第7天有明显差异(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差异增加(P〈0.01)。治疗组DVT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和临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抗血栓使用强,出血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分子量小而易于皮下吸收的优点,因此在防治血栓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就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特别是在防治深部静脉血栓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应用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导致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抗凝治疗是肺动脉栓塞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为了评估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对10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