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针药组采用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针灸组采用温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3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针灸组、药物组的73.33%、66.67%(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肩痛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肩痛指数差值与针灸组、药物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温针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药组采用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针灸组采用温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补肾活血中药连续服用30 d;针灸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评定3组患者肩部疼痛指数,检测Ig A、Ig G、Ig M含量,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针灸组为73.33%(22/30),药物组为66.67%(20/30),针药组与针灸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肩痛指数差值与针灸组、药物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Ig A、Ig G、Ig M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Ig A、Ig G、Ig M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Ig A、Ig G、Ig M含量显著低于针灸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单纯温针治疗或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肩痛症状,降低Ig A、Ig G、Ig M含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其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肖风娟  姚艳玲  王丽芬 《陕西中医》2021,(4):520-522,530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早孕后药物流产确诊为药物流产不全的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为三组,生化汤组27例、电针组27例、针药组27例,分别给予生化汤、电针治疗及生化汤结合电针联合治疗。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后7 d复查B超,随访至下次月经来潮,观察三组患者流产不全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时间,转经时间及痊愈时间等,并随访至各组患者月经来潮。结果:经治疗,①针药组总有效率(96.3%)及治愈率(74.1%)和生化汤组(77.8%,44.5%)、电针组(81.4%,4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针药组和生化汤组、电针组比较,阴道出血量减少,阴道出血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化汤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转经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药组平均痊愈时间和生化汤组、电针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针药组和生化汤组、电针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药物流产不全可减少阴道出血时间,缩短药物流产不全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配合四缝穴点刺和武当八宝紫金锭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针刺足三里配合四缝穴点刺和中药武当八宝紫金锭观察治疗,单纯西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对照治疗和单纯中药武当八宝紫金锭对照治疗。结果针药治疗组显效率68.3%,总有效率98.3%;西药对照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76.7%;中药对照组显效率36.6%,总有效率80.0%;三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针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以及针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配温针灸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者155例,愿意服中药配温针灸治疗者87例设为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汤(黄芪、党参、阿胶、当归、红花、三七粉、川芎、三棱、莪术、桃仁等)水煎取液口服配合温针灸治疗;自愿采用清宫术者68例设为对照组,给予手术清宫治疗,观察比较患者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及宫内蜕膜残留排出率。结果:两组患者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及宫内蜕膜残留排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配合温针灸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黄向群 《四川中医》2010,(8):122-12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与单纯西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西药组,针药组采用针灸、中药治疗;西药组采用外涂扶他林软膏。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1.3%,西药组有效率73.9%,两组比较差异有十分显著性意义(P〈0.01),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痹证(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痹证(阳虚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50例、中药组50例、针药结合组80例,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8.75%)与针灸组(90%)、中药组(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灸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组比针灸组和中药组治疗阳虚型痹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定位选穴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传统选穴电针、温针、牵引治疗,治疗组予采用神经定位选穴电针、温针、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定位选穴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温针灸组主穴取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采用温针灸,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6 d间断1 d,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给予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2 mg,3次/d,连续治疗4周。两组进行疗效比较,随访6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1.7%(4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温针灸组复发率为21.4%(6/28),西药组复发率为54.5%(1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复发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不同证型、胃镜及病理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温针灸、穴位埋线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胃俞(双)。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得气后将精制温针艾条插在所有针柄上,用火点燃下端,每穴灸10min,待艾条燃完,继续留针20 min后出针,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休息10天期间,选取三阴交、胃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约20~30天埋线1次。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比较。结果:温针灸加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2.5%,西药对照组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引复位、平衡针灸、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等中医方法治疗。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9.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清咽利喉汤配合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验方清咽利喉汤配合少商、商阳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中药清咽利喉汤配合少商、商阳穴针刺放血;对照组用西药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咽利喉汤配合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急性期的疗效及针灸与面肌痉挛的关系。方法:624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灸组,两组各312例。西药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针灸组予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评定House-Brac Kman分级。治疗结束后2年内每2月电话随访1次,询问是否发生面肌痉挛。结果:针灸组愈显率74.8%高于西药组的51.8%(P〈0.01)。针灸组2年内发生面肌痉挛6例,西药组发生面肌痉挛5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期针灸介入治疗面神经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会导致面肌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4.
温针灸为主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42例)、针刺组(41例)、西药组(42例).温针灸组予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①针刺肾俞、肝俞、秩边,不留针,②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温针灸,每天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针刺法同温针灸组,只针刺不施灸;西药组口服普适泰片(舍尼通),每次1片,每日2次.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比较.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88.10%,针刺组63.41%,西药组66.67%,温针灸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均P<0.05).温针灸组治疗后NIH-CPSI积分为11.92±7.11,针刺组为16.08±6.83,西药组为15.66±5.88,各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温针灸组积分较针刺组、西药组下降明显(均P<0.01).结论:温针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用达英-35、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优于克罗米芬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片、注射VitB1,VitB12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按摩疗法综合治疗,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按摩效果更为显著,临床的针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经济实用,几乎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单纯西医(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病毒)治疗,治疗组(2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针药辨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毫针针刺、电针、盒灸治疗,中药汤剂内服。结果:治愈3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结论:针药并用结合牵引和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疗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头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77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98例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作为治疗组,其余79例患者采用西药+非穴位真针刺作为安慰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定级(VAS)、疼痛程度(PPI)数值和疼痛分级指数(P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疗效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头痛临床疗效明显,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单纯西药疗法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滋阴平肝化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压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