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ScvO2指导容量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联合ScvO2指导容量复苏。观察2组患者复苏前、复苏6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及液体复苏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6h复苏达标率、28d死亡率。结果:复苏6h时,观察组患者血LA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6h时对照组患者MAP、CVP水平显著升高,LA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MAP、CVP水平显著升高,HR、LA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6h复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ScvO2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可降低复苏6h血LAC水平及复苏液体量,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提高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入院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63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将患者根据入院NT-proBNP水平分为A组(NT-proBNP〉2 500 ng/L)35例和B组(NT-proBNP〈2 500 ng/L)28例。统计患者液体复苏6 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达标率和乳酸清除率,并记录液体复苏时间、液体用量以及多巴胺用量。结果①重症脓毒症患者入院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组和B组比较,液体复苏6 h后CVP达标率、MAP达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ScvO2达标率、乳酸清除率低于B组(P〈0.01);③与B组比较,A组复苏6 h液体用量和多巴胺用量较多,复苏达标时间较长(P〈0.05或〈0.01)。结论入院即刻NT-proBNP水平可能是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效果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评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对脓毒症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的价值,分析其与乳酸清除率(LC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与容量负荷试验。根据心脏指数(CI)分为有反应组37例(CI≥15%)和无反应组41例(CI<15%),分析负荷试验前、后ScvO2、IVC-rci、LCR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cvO2、IVC-rci对负荷试验有反应者的预测价值。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CR与ScvO2、IVC-rvi的相关性。 结果:有反应组负荷前、后ScvO2、乳酸低于无反应组,IVC-rvi高于无反应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cvO2、IVC-rvi预测有反应患者的AUC为0.617、0.741;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864,灵敏度91.9%,特异性78.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CR与ScvO2、IVC-rvi呈显著正相关(r=0.526、0.541,P均<0.05)。结论: ScvO2、IVC-rvi对预测脓毒症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具有一定价值,但两者联合预测效果更好,且两指标与LCR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在扩容前后的变异是否可以成为鉴别心脏术后休克患者容量治疗有无反应的一个指标.方法 入选18例心脏术后需要扩容的休克患者,共进行了30次液体负荷试验.所有患者都放置了桡动脉插管、双腔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和PiCCO导管.在每一次扩容前后测定心脏指数(CI)、ScyO2,并将液体负荷后CI增加值(△CI)≥15%定义为液体反应阳性.其变化值用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测其鉴别容量反应性的能力.结果 扩容后ScvO2增加值(△ScvO2)与△CI显著相关.5%可作为△ScyO2的阈值去鉴别患者对容量治疗是否有反应,其敏感性是86%,特异性是94%.结论 扩容后ScvO2的变异可以确定容量治疗是否有效,在缺乏有创CI测定时,ScvO2可作为确定液体反应性的一个可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林凤  唐忠平  管亚慧  杨翼 《山东医药》2012,52(43):65-67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0)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PiCC0技术指导下行EGDT,对照组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记录两组治疗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参数,6、24 h复苏液体量及多巴胺用量,30 d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达标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MAP、CVP、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6、24 h复苏液体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1),多巴胺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0d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去甲。肾上腺素(NE)降阶梯治疗对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执行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NE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去除24h内死亡及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8例,两组均有21例最终入选。两组均根据EGDT进行目标液体复苏治疗,第一组为常规使用NE组(CNE组),即逐渐加量NE至血流动力学稳定;第二组为降阶梯NE组(DNE组),开始就给予NE0.5或1.0gg/(kg·min),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逐渐减量。在治疗前对所有休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1I)评分,记录应用NE前及应用30min,2h,6h,12h,24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24h液量、急性肾损伤(AKI)、应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镇静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和出现应激性溃疡的例数及28d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均可完成EGDT目标,MAP和CVP在用药30min和2h时,DNE组明显高于CNE组[MAP:(72.3±5.5)VS(61.0±6.8)mmHg,(71.9±6.I)vs(66.1±6.2)mmHg;CVP:(10.3±1.9)VS(8.5±2.4)mmHg,(10.5±1.8)vj(8.74-2.2)mmHg;均P〈0.051。MAP和CVP在其他时间点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血乳酸值、ScV02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心液量DNE组较CNE组减少[(57084-934)VS(63524-1208)ml,P〈O.05]。应用镇静药物后血压下降的患者,DNE组较CNE组减少(6VS15,P〈O.05)。而两组患者在出现AKI、应用CRRT、ARDS和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例数及28d内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的降阶梯使用在脓毒症休克中更便于EGDT的执行,对重要脏器并未增加缺血风险,有利于复苏液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监测在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血容量复苏中的应用。方法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71例,分为SVV、中心静脉压(CVP)组,分别用经外周动脉波形分析(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V和传统CVP监测来指导血容量复苏,比较6 h后两组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MAP、24 h后血乳酸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 6 h后SVV组与CVP组ScvO2、MAP相近(P均>0.05),24 h后SVV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CVP组(P均<0.05)。结论 SVV监测能更好地指导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血容量复苏,效果优于传统CVP监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低血容量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策略。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5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9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进行液体治疗,治疗组根据EGDT方案进行液体治疗,观察两组第8、24、48小时液体输入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水平(Lac)、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种、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值,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第8、24小时晶体、胶体用量,液体总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24小时CVP、Scv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第8、24、48小时MAP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血压波动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8、24小时Lac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8小时无明显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能动态反映心脏手术后低血容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实时监测容量指标,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液体管理,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汪洋  郑萍  祁明 《心功能杂志》2013,(5):579-581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的患儿104例,随机分为两组,PiCCO组(51例),均放置PiCCO导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连续心输出量(CC0)、外周血管阻力(SVR)、胸腔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量(GEDV)、血管外肺水(EVLw)等,并指导临床治疗。对照组(53例),不放置PiCCO导管,凭经验及其他常规指标指导治疗。结果:PiCC0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尿肽(BNP)、胸片渗出情况、感染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iCCO技术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治疗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过程中,观察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为复苏指标时相应的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组织灌注的改善及预后. 方法 选取3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液体复苏同时予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监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标准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复苏前和6h后达标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其后观察第3天APACHEⅡ变化、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 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0,P=0.624).但是在存活患者中,与对照相比较,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缩短(t=2.166,P=0.041;t=2.104,P=0.046),第3天APACHE Ⅱ评分降低(t=2.20,P=0.038),需要进行CRRT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在存活患者中,研究组的CVP、ITBVI、GEDVI、CI、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59,P=0.011;t=2.146,P=0.043;t=2.199,P=0.038;t=2.654,P=0.014;t=3.362,P=0.003),EVLWI和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机械通气状态下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以SVV作为复苏目标的液体复苏方案,较以CVP为指导的EGDT方案达到更好的复苏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方法将50例重度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即给予抗生素、甲强龙、鼻导管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血气变化不明显。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徐磊 《山东医药》2014,(8):54-56
目的 观察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根据PICCO指标变化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6 h(T1)、12 h(T2)、24h(T3)的HR、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28d内病死率.结果 两组T1、T2 、T3时的HR均低于T0,CVP、MAP、PaO2/FiO2均高于T0,P均≤0.01;治疗组T2、T3时的HR、CVP、MAP均低于对照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72 h复苏液体量(14451.7±162.9)mL、呼吸机应用时间(7.1±3.57)h、ICU住院时间(9.5±3.92)d、28 d内病死率11.1%,对照组分别为(21520.6±178.2)mL、(15.2 ±3.79)h、(22.1 ±4.15)d、22.2%,P均≤0.05.结论 HCCO技术能有效地指导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减少72 h复苏液体量,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和ICU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急性重症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急性重症肾损伤患者49例,并将其分为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组(观察组)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对照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患者全部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死亡率分别为81.82%和9.09%,对照组分别为77.78%和7.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量恢复时间为(8.7±2.6)天,对照组为(9.5±2.3)天,观察组治疗人均9.18次,对照组8.45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每次平均23.4小时,低分子肝素用量为17000U/d;观察组每次平均8.5小时,低分子肝素用量为6000U/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肾损伤的疗效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相当,但治疗时间更短,肝素用量少,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脉搏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科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应用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37例SAP患 者作为PICCO组,同期选择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的39例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48h内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天病死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分析28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76例患者入选,其中男41例,年龄58.76±13.84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入院血糖、血乳酸、血肌酐、氧和指数、平均动脉压、APACHE II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PiCCO组患者的0~6h补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6~72h补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ICCO组患者的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但是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导管相关感染率和28天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ROC曲线发现年龄(AUC 0.71, 95% CI, 0.63~0.76,P=0.03)和APACHE II评分(AUC 0.78, 95% CI, 0.67~0.91,P=0.02)为预测28天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结论PiCCO可以精确指导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非COPD病因所致严重呼吸衰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简称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非COPD病因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非COPD病因所致呼吸衰竭患者18例为非COPD组,COPD所致呼吸衰竭15例为COPD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根据病情在3—7天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病例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撤机成功例数、住院死亡例数等。结果非COPD组和COPD组治疗前基础情况匹配良好(P均〉0.05)。非COPD组有刨通气时间明显长于COPD组(P〈0.05),总通气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死亡例数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COPD组(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对非COPD病因所致呼吸衰竭可能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97例为脓毒症休克组,另选择脓毒症休克已达复苏目标的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液体复苏前、液体复苏2、6 h测量中心静脉压、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计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下腔静脉最大径×100%],分析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结果: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53.63%±10.58%vs 12.75%±1.67%,P=0.017);在液体复苏过程中,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841、0.897、-0.812,均P0.01)。结论:对于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床边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管径,有助于无创、快速、动态判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指数(IVC-rvi) 对脓毒性休克非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6例脓毒性休克非机械通气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将心指数增加率≥10%记为容量反应阳性 ,其中容量反应阳性组52例,容量反应阴性组44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ScvO2、IVC-rvi和心肌损伤指标 [包括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ScvO2、IVC-rvi对容量反应阳性的评估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ScvO2、IVC-rvi与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容量反应阳性占比54.17%;容量反应阳性组患者ScvO2高于容量反应阴性组患者,IVC-rvi、cTnT、cTnI、NT-proBNP水平低于容量反应阴性组患者(P均<0.05)。ScvO2、IVC-rvi预测容量反应阳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4.93%、53.52%,二者联合预测容量反应阳性的灵敏度与单独预测相当,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预测; ScvO2与cTnT、cTnI、NT-proBNP水平均呈负相关,IVC-rvi与cTnT、cTnI、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ScvO2、IVC-rvi可预测脓毒性休克非机械通气容量反应,且二者与心肌损伤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脉搏指示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检测为指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液体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06/2016-06于温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SAP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经由同一组ICU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对照组在早期液体复苏期间常规监测基础上采用PiCCO监测为指导;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监测指标ScvO_2.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72h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机械通气及血液净化指标、血气分析及相关生化指标、ICU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心脏排血指数及心输出量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心脏排血指数及心输出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净化率及CRRT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指标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种患者PaO_2、PaC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乳酸、血肌酐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iCCO联合ScvO_2监测为指导,制定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治疗策略,能够改善组织灌注,减少器官损伤,并且能够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将24例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死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4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2.26.2)d和11(22.4±15.3)d(P〈0.05);住院时间为(15±7)d和(18±14)d(P〈0.05)。结论 在适当时机将有创通气改为无创通气,可降低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型创伤性湿肺的疗效。方法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将68例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分成急性肺损伤组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并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PaO2、PaCO2、血乳酸水平、SaO2、呼吸频率、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结论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患者疗效确切,但对于氧合指数≤200mmHg的患者疗效欠佳,应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