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杯状细胞类癌罕见,好发于阑尾,临床常以阑尾炎为首发症状。2011年3月,我们收治1例以嵌顿疝为首发症状的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现报告如下。患者男,80岁,因右侧腹股沟肿物突出5年余,突出不能还纳2 d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右侧腹股  相似文献   

2.
35例类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临床内科杂志》1998,15(6):305-306
35例类癌患者中,消化道类癌20例,支气管、肺炎癌10例,其它部位5例,并对其中的17例作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类癌好发于消化道,其次是呼吸道,其它部位少见。判断恶性程度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肿瘤浸润及转移的情况,肿瘤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免疫组化显示,至少有二种以上代表神经内分泌标志的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蛋白表型.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例胰腺腺泡细胞癌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的蛋白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胰腺腺泡细胞癌病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47岁.肿瘤位于胰头部和胰体尾部各4例,大小平均为4.5 cm×4.0 cm ×3.2 cm,切面灰黄、灰红色,呈实性或囊实性,体积较大者常伴有出血、坏死.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梁索状或实性片巢状,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轻度异型.免疫组化显示癌细胞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α1-抗胰蛋白酶(α1-AT)、抗胰糜蛋白酶(α1-ACT)蛋白表达呈弥漫阳性,CA19-9、CEA,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β-连环素(β-cat)和粘蛋白-1( MUC-1)呈灶性阳性,AF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和铬粒素A(CgA)仅少数瘤细胞呈阳性表达.7例获得随访,1例因术后胰漏伴腹腔感染病死,发生肝转移4例,其中2例病死.结论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胰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有其特征性的蛋白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结膜杯状细胞,观察其形态、结构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取大鼠穹隆部结膜,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行组织块培养,5~7 d后酶消化法传代。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并应用特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对原代、传代培养的杯状细胞进行鉴定,用Image J软件计算细胞纯度。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杯状细胞呈鹅卵石样,5~7 d在组织块周围形成环状结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培养的原代细胞角蛋白(CK)4染色阴性,CK7染色阳性,且CK7阳性细胞数占(97.3±2.0)%。传代杯状细胞中,绝大多数凝集素UEA-I染色为阳性,阳性细胞占(91.2±2.7)%。结论大鼠穹窿部结膜可以成功培养出杯状细胞,传代细胞仍保持原代细胞特性,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5例原发性支气管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原发性支气管类癌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相应治疗,随访6~120个月;同时将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临床症状较轻微,术后生存率高,肿瘤多呈团块状,边界较清晰,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十分一致,并呈器官样结构。结论原发性支气管类癌发生肺部比较少见,转移晚,症状轻,不典型,误诊机会多;病理诊断并不困难,除常规HE染色外,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电镜均能很好鉴别。  相似文献   

6.
直肠类癌1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及病例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2年5月~2004年12月间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81%)直肠类癌位于距肛门口8cm以内的直肠,经结肠镜检查确诊12例(7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可同时对多种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嗜铬粒蛋白、囊泡突触素等)显示阳性。结论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类癌有重要作用,影响直肠类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大小、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情况。对直肠类癌的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8家医院从199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直肠类癌病例6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69例直肠类癌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9.3岁,常见症状为便血、腹痛、便秘、腹泻、腹胀.病变距肛门8cm及以内者55例,其余患者病变距肛门8 cm以上.典型类癌66例,非典型类癌3例.有40例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为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其阳性率分别为90%(36/40)、75%(30/40)、82.5%(33/40).24例患者行单纯内镜治疗,44例行手术治疗,1例因患者拒绝手术而行相关支持对症治疗.结论 直肠类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典型类癌多见,对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者可考虑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学及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2例胃印戒细胞癌(胃镜活检标本21例,大部切除胃标本11例)的临床病理及GST-π、P-gp、TopoⅡ的表达特点.结果 胃镜下以经典型印戒细胞数量最多,弥漫性生长;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ST-π、P-gp、TopoⅡ阳性表达率与同期32例高一中分化腺癌比较,GST-π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gp阳性率明显升高,TopoⅡ阳性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以典型印戒细胞数量最多,且呈弥漫性生长;GST-π、P-gp、TopoⅡ的表达检测有助于胃印戒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9.
阑尾类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女,1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2d,于19971017入院.查体:神志清,痛苦面容.体重42kg,T388℃,BP15/11kPa,P88次/min.腹平坦,肌卫存在,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以麦氏点为著.结肠充气及腰大肌...  相似文献   

10.
王承志  李莘 《山东医药》2012,52(31):65-66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10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肿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手术标本(8例)呈现境界清楚的结节样肿块,均单发(其中3例侵及胸膜),直径2.5~8.5 cm,切面呈黄白色或灰褐色,伴有出血及坏死.肿瘤组织学特点为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细胞丰富,常呈巢状、小梁状、片块状及栅栏状排列,并显示器官样或菊形团样结构.瘤细胞通常较大,核质比例降低,胞质呈嗜酸性颗粒状,核多形性,染色质细或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关指标阳性率为癌胚抗原( CEA)70%、突触素(Syn)6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70%、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 100%、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00%.结论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上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特点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1.
高福平  孙琼  马平  魏谨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65+1874
目的探讨肺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均行外科手术治疗,随访1-6年;同时将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理学表现:肿瘤细胞呈立方状,胞质透亮嗜酸,核异型性明显,核仁显著,可见鞋钉样细胞,肿瘤细胞沿着支气管肺泡生长,肺泡结构完整,未见间质、血管、胸膜浸润。结论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预后较好,应与浸润性腺癌鉴别,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基底细胞癌7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细胞癌(BCC)以老年患者多发,主要由基底细胞样瘤细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仅有局部侵袭性,极少发生转移.由于其死亡率较低,并未得到重视,但它对公共健康具有惊人的危害[1].因其形态的多样性,临床诊断率较低,故对临床怀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尽早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回顾分析72例我院皮肤科1987~2004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BCC病例.就其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病因及防治进行综合性分析,来提高其诊断防治水平,减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马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359-360
原发性肺类癌是肺癌的少见类型.我科在2007年1月遇见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及鉴别诊断报道如下. 一、患者男性,61岁.因左胸闷半月余入院,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咯血.查体:两肺对称,未闻见明显异常呼吸音.曾在外院胸部CT提示:左上肺叶占位.临床诊断为左上肺叶占位.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标本采用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4u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PV6000二步法,选用抗体有Syn、CgA、NSE、CD56、CEA、P53、S-100,以上所有抗体试剂均由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诊断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直肠类癌以腹痛(10/32)、大便习惯改变(15/32)、便血(5/32)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为无症状体检时发现直肠黏膜下肿物(5/32)。29例直肠类癌位于肛门8cm以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正常。其中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肿块多位于黏膜下层,为均匀或不均匀稍低回声,边界清晰。内镜下行EMR治疗32例,1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22例随访5月~5年,1例因伴肝、肺转移死亡,余21例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靠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内镜下EMR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其分布,探讨NSCLC患者预后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各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47例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NSCLC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TNF-α、TGF-β1在肿瘤间质及癌旁肺组织巨噬细胞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6+8TNF-α+M1型巨噬细胞在NSCLC癌组织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CD6+8TNF-β1+M2型巨噬细胞在NSCLC肿瘤间质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M1型及M2型巨噬细胞在肿瘤间质内的数量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生存率随巨噬细胞TNF-α阳性表达而呈上升趋势,随TGF-β1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M1型巨噬细胞减少和M2型巨噬细胞增多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分泌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亚类,在胃肠道中很少见,目前大多数关于神经内分泌癌的文献源于对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而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公布数据很少。本文报道了1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癌合并肝转移病例,就诊时表现为明显的类癌综合征症状,结肠镜检查拟诊为直肠恶性肿瘤,结合有类癌综合征的表现,考虑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随后免疫组化检查显示Ki-67约65%(+),最终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癌。  相似文献   

17.
赵毅  邓鑫  王强 《山东医药》2010,50(24):91-92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对胃类癌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0例胃类癌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者中Ⅰ型类癌5例、Ⅱ型1例、Ⅲ型14例,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18例获得随访(5~92个月)。总体1、5 a生存率分别为93.4%、83.3%,其中Ⅰ、Ⅱ型患者全部存活,Ⅲ型患者死亡3例。结论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类癌的根本办法。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特殊免疫组化染色可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胃类癌的治疗及预后与准确的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方药对哮喘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益气化痰方药组和醋酸波尼松组,各组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应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观察气道杯状细胞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变化。结果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气道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增生、杯状细胞增生、muc5ac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而益气化痰方药组和醋酸波尼松组上述表现明显较哮喘组减轻。结论益气化痰方药能改善哮喘气道炎症,减少杯状细胞增生及muc5ac表达。  相似文献   

19.
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5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nmous cell carcinoma,SCC,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尤其老年人多见。本文对老年SCC的病因学、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气道杯状细胞 (GC)增生以及黏蛋白 (MUC)基因表达异常造成了支气管哮喘 (哮喘 )周围气道的黏液栓塞 ,目前认为其机制分别与TH2 细胞因子 (IL 4、IL 5、IL 9和IL 13)和GC脱颗粒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将为哮喘黏液过度分泌的控制开辟新的治疗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