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将503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并发DF分为DF组201例和NDF组30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T2DM病程、BMI、HbA1C、TC、TG、HDL-C、sCr、BUN、胱抑素C(Cys 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黏度、尿微量白蛋白(MA)比较,P均<0.05;与NDF组比较,DF组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病程、HbA1C、DR是T2DM患者DF发病的危险因素,HDL-C、ALB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T2DM患者并发DF的危险因素是T2DM病程、HbA1C、DR,保护性因素为HDL-C、AL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DGN)的关系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胃肠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T2DM患者分为无DGN(NDGN)组31例和DGN组29例,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C)组,分别采血测定空腹Hcy等指标。结果NDGN组和DGN组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NC组(P〈0.05)。DGN组Hcy水平略高于NDG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病程与DGN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浆Hcy浓度升高可能与DGN的发生发展无关,年龄及病程是DG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T2DM合并LI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M组),以同期非糖尿病合并(I)病人50例为对照(非DM组)。结果:DM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多(P〈0.01)。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增高,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较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是T2DM合并LI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是两组脑梗塞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T2DM合并LI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M组),以同期非糖尿病合并(I)病人50例为对照(非DM组)。结果:DM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多(P〈0.01)。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增高,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较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是T2DM合并LI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是两组脑梗塞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红艳 《山东医药》2007,47(25):68-69
将9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足(DF组)与无DF(NDF组)两组,比较两组的年龄、DM病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纤维蛋白原(Fbg)、体质量指数(BMI)、24h尿微量白蛋白,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与NDF组比较,DF组年龄、DM病程、血压、血糖、HbA1C、C肽、LDL—C、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HDL—C显著降低(P均〈0.05)。非条件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F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Fbg、FBG、24h尿微量白蛋白、PBG、HDL—C。提示严格控制血糖、血黏度,积极治疗各种DM并发症能有效预防DF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载脂蛋白(Apo)、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T2DM患者,根据其IMT分为血管病变组56例、无血管病变组34例,分别检测两组Apo、FIB、Hcy、D-二聚体(D-D)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年龄、病程、IMT、FIB、Hcy、D-D、ApoB/ApoA-1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或〈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IMT与ApoB/ApoA-1、FIB、Hcy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2、0.488、0.421,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ApoB/ApoA-1、FIB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IMT与Apo、FIB、Hcy密切相关,Apo、FIB是影响T2DM患者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102例,分为单纯T2DM组53例、MS组49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E峰、A峰,计算E/A,并检测IMT。结果MS组E峰值及E/A比值低于单纯T2DM组[(62.25±11.22)cm/sVS(70.18±13.25)cm/s、0.86±0.19VS1.10±0.22,P均〈0.05],MS组IMT高于单纯T2DM组[(0.87±0.20)mmVS(0.724-0.15)mm,P〈0.05],MS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高于单纯T2DM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c、胰岛素抵抗指数为影响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43、0.021、0.066,P〈0.05或〈0.01)。结论合并MS的T2DM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左室舒张功能及颈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早期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测定T2DM患者及对照组(NC)颈动脉IMT,分为糖尿病无内中膜增厚组(DM1)和糖尿病合并内中膜增厚组(DM2)。用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结果DM。组MTHFR C677T基因TT基因型频率与NC组比较明显增高(40.4% vs 17.3%,P〈0.01),与DM1组比较明显增高(40.4% vs 17.9%,P〈0.01),DM1组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7.9% vs 17.3%,P〉0.05)。T等位基因频率DMz组与NC组比较明显增高(57.0% vs 33.7%,P〈0.01),与DM1组比较明显增高(57.0% vs 4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等位基因是早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6例T2DM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测量身高、体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MT〉1mm(伴动脉粥样硬化)者年龄、HbA1c、TC、TG、LDL-C及血压水平均明显高于IMT≤1mm者,HDL-C水平则反之(P均〈0.05);年龄、HbA1c和舒张压(SBP)与T2DM发生AS密切相关。结论年龄、HbA1c和SBP为T2DM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飞利浦iuzz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测,按颈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T2DM合并动脉硬化(AS)组及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R)、纤维蛋白原(FIB)、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三个组的年龄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构成、BMI无统计学差异。T2DM-AS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病程、高血压例数、TG、HDL-C、LDL-C、FIB、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AS组与对照组比较,TG、HDL-C、LDL-C、UA、FPG、PPG、IAI、U-AER、FIB、HbA1c、SPB、D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FPG、PPG、IAI、HbA1c、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有高血压、LDL-C等3个变量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即其数值越大则越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HDL-C是颈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其数值越大则越不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结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160例,其中76例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84例未合并糖尿病(非糖尿病组),对2组冠状动脉病变及颈动脉超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检测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记录糖尿病病程,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体质指数、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冠脉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闭塞性病变比例高,颈动脉内斑块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严重,颈动脉斑块增加,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低HDL-C、收缩压、舒张压、高TG、糖尿病病程、年龄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T2DM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0.9为切割点分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参数。结果:121例T2DM患者中ABI〈0.9的63例,占15%,T2DM并PAD组与对照组比较,前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TC、LDL—C、LoguA1b、吸烟率明显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LDL—C、为A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诊断T2DM伴PAD简便实用可靠,年龄、病程、高LDL—C、高血糖、直血压为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98例,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按照HbA1c控制水平分为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糖尿病C组,均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再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不同程度的斑块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不同水平的HbA1c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血清胆红素可作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血清胆红素与HbA1c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T2DM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0.9为切割点分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参数。结果:121例T2DM患者中ABI〈0.9的63例,占15%,T2DM并PAD组与对照组比较,前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TC、LDL—C、LoguA1b、吸烟率明显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LDL—C、为A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诊断T2DM伴PAD简便实用可靠,年龄、病程、高LDL—C、高血糖、直血压为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DF患者的总出院人数为662例,男371例,291例,平均年龄(664-11)岁;同期入院无DF的DM患者353例,男205例,女148例,平均年龄(66±9)岁。根据是否合并DF将所有患者分为DF患者组(DFP组)和非DF患者组(non.DFP组)。用卡方检验和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non—DFP组相比,DFP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周围动脉病变(PA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on—DFP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34.133、11.694、165.727、85.852、72.021,均P〈0.05);且其肺部感染、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619,23.932,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DN、DR、PAD、DPN、DAN是DF的危险因素(Wald=4.874、33.516、11.581、146.356、82.446、67,686,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Wald=25.532,P=0.000)是DF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N、DPN、DAN、PAD是DF的危险因素(Wald=11.007、21.484、11.963、87.427,均P〈0.05);而HDL—C(Wald=14.971,P=0.000)是DF的保护性因素。结论DN、DPN、DAN、PAD是DF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DF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增生型视网膜病变(NPD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NPDR组97例,糖尿病正常眼底(NDR)对组照100例。B超检测IMT。结果(1)NPDR组IMT明显高于NDR组(P〈0.01)。(2)NPDR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IMT、尿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HDL-C、餐后2hC肽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IMT是NPDR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3)IMT增厚组(60.7G)NPDR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44.1%)(P〈0.05)。结论T2DM合并颈动脉IMT增厚者NPDR发病率显著增高,推测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NPDR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2例病程在1年以内的T2DM患者,超声波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mm,临床无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证据。随机分成4组:A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控制;B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C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联合维生素E治疗;D组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超声检测各组干预前及1年后颈动脉IMT、反应性充血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IDD)功能。结果 (1)各组颈动脉IMT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B、C、D组EDD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A组干预前后及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干预后,C组EIDD较前改善(P〈0.05),而A、B、D三组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 同时降压、调脂后,EDD有所改善,而EIDD未见改善;联用维生素E改善了EID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T2DM人群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基因2A/B(CDKN2A/B)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冠心病风险相关,以早期筛查DM人群中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方法对我院因胸痛症状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的T2DM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共220例,非冠心病组共89例。根据Hapmap数据库选取CDKN2A/B共7个单倍型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CDKN2Ars2811708(G〉T)、rs3088440(A〉G)和rs3731239(C〉T),CDKN2Brs3217986(A〉C)、rs1063192(C〉T)、rs2285327(A〉G)和rs3217992(A〉G)。对所有个体进行PCR扩增并通过RFLP或基因测序方法读取个体的基因型。结果在T2DM人群中,冠心病组中cDKN2Ars2811708的次要等位基因T频率(26.4%)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17.4%)(P〈0.05),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T基因型携带者较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在校正心血管其他风险因素(如性别、年龄、BMI、DM病程、高血压病病史、脂代谢异常病史、吸烟史)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P〈0.01)。结论T2DM人群中,CDKN2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的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异常(IFG/IGT)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52例在我院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疗的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分为3组,其中T2DM组42例,IFG/IGT组38例,正常对照(NGT)组72例,采取空腹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血红蛋白,多功能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空腹血糖,同时统计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关系。结果RDW在T2DM组、IFG/IGT组和NGT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2DM组和NGT组、IFG/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FG/IGT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是RDW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T2DM患者RDW升高,RDW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收集初诊T2DM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和单纯T2DM组,进行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合并NAFLD较单纯T2DM患者的FPG、2hPG、TG、AST、ALT、HOMA-IR明显升高(P〈0.05),BMI、WHR、FINS、2hINS、FFA升高尤明显(P〈0.01),而LDL-c、APO-A、APO-B相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FINS、BMI和WHR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NAFLD患者具有更严重的IR及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