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腹壁切口处不均质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晰;周边回声增强。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高频彩超能发现早期病变及明确病变范围。结论高频超声有助于临床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判断病变范围,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腹壁切口处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2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超声诊断率高。结论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媛  张宏 《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04-10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声像图显示腹壁切口处边缘不清晰、形态不规则,有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未见包膜回声,随访见,团块有经前期增大,回声减弱,经期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增强,经期后团块缩小,回声略增强。PW探及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价值的方法,能确定病灶大小、浸润范围,形态等特征,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16-9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剖宫产术后临床疑似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35例患者38处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腹壁切口处探及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匀的低回声,33例病灶局限于皮下脂肪层,5例累及腹直肌。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无特异性。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便捷、无创,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丽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40-241
目的通过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超声检查病变位于皮下脂肪层内15例,位于脂肪层及肌层内11例,累及壁层腹膜3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的大小、范围、内部回声及内部血流特征,可为临床提供直接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陈秀红 《首都医药》2014,(12):23-2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患者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48例,手术前患者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后随访患者手术治疗的病理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43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误诊的患者中,2例被诊断为腹壁炎性肿块,1例被误诊为腹壁纤维瘤,2例被误诊为腹壁皮下脂肪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应作为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18个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7个,肌层9个,肌层与壁层腹膜之间2个。声像图显示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缘不光滑,呈毛刺样,无包膜,内为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轻度增强或衰减,内部及周边可见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诊断,最后对本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6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超声诊断后,其结果显示:低回声肿块缺乏均匀性,在腹部各层均可见肿块,且形态不一,边界模糊。包膜回声不是十分明显,且部分低回声呈现为单个或多个小回声区。其肿块与月经周期存在相关性,月经前以及月经期间,肿块呈变大倾向,待月经结束后肿块呈缩小状态。结论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行超声检查,优势较多,因此,该诊断方法可以作为内膜异位症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顾耀耀 《黑龙江医药》2014,(6):1457-145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处探及类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模糊,不规则,无包膜,CDFI:肿块周边见少量稀疏血流信号,中央部分未见明显血流信号。PW:肿块周边可见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瘢痕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8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陈伟 《中国处方药》2014,(10):77-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超声诊断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采用超声进行诊断。结果对腹壁手术切口周围进行观察,超声示有低回声包块可见,其中腹膜2例,腹壁皮下3例,肌层15例,脂肪层10例。直径1.5-3.5 cm,无包膜,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边缘多呈毛刺样。其中可见稍强不规则点状、片状回声或可见小无回声区22例,周围组织略受压。彩超示包块周围及包块内有星点样血流信号可见,对高阻动脉频谱进行监测,阻力指数0.60-0.80,峰值流速6-20 cm/s。未测得血流信号8例。结论超声诊断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对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使用价值。方法对2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声像图均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下方或邻近组织内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结节,无明显包膜,结节内可见斑片状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有较多弱回声光点或条带状低回声,CDFI显示结节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呈点状、短棒状和条状血流信号。经病理确诊23例,超声正确诊断率88.4%(23/26)。术前诊断与超声检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结论高频彩超能发现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病变,以及明确病变范围,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高频彩超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剖宫产后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方法对16例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结合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6例病灶均位于腹壁切口瘢痕下方或邻近组织内,包块形态呈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模糊,没有明显包膜,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包块周边及内部见点状或短棒状散在血流信号,呈低速高阻型血流频谱。结论高频彩超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经手术切除和腹壁肿块活检病例诊断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3例腹壁肿块均位于皮下脂肪层深部或肌层组织内,形态为梭形和椭圆形,边缘呈毛刺样或伪足样,内为不均质低回声,经期出现蜂窝状结构,大多后方伴有衰减(8/13),肿块周围组织增厚,呈高回声晕圈;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有散在的点状和条状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改变。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声像有特征性改变和动态变化,结合手术史,不难作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手术切口,规范手术操作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彭新玉  王京平  李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1-243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方法:对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团块。团块内呈斑片状液性暗区间杂弱回声光点及条带状低回声;CDFI:显示肿块周边及内部有点状、短棒状和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Vs5.0-20cm/s、RI0.65-0.82。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DFI和PW能对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静  张林燕 《中国医药》2012,7(11):1431-1432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B型超声均提示腹壁切口处或下方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无完整包膜.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纤维素及出血成分,含铁血黄素颗粒的浸润等.15例患者均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 典型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不难诊断,术前B型超声或MRI有助于确定病灶范围,明确解剖关系.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完整地切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l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腹壁切口在体表下约8~25 mm处,可探及低回声肿块,肿块大小7~43mm。肿块均无外包膜,边界呈蟹足状或树枝状的不规则。15例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且经病理证实。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临床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以盆腔内病灶占绝大多数,发生在腹壁切口的较少.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及腹部手术的增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多.本研究对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肿块,超声检查辅助定位。结论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确实有效地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止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