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建灵  刘昊  刘小龙  宋欢 《江西医药》2021,56(10):1791-1792,1815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联合化疗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及肿瘤直径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介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均诊治于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纳入病型为肝癌,计入患者例数60.A组(计入28例)的疗法选择的是化疗,B组(计入32例)的疗法选择的是微波消融+化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肿瘤直径.结果 较比治疗前的肝功能以及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经由组间以及组内的相关数据较比后P<0.05.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肝癌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小肿瘤直径,改善其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联合华蟾素栓塞化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化疗药物联合大剂量华蟾素插管灌注化疗栓塞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38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入A、B两组;A组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大剂量华蟾素,B组单纯TACE。结果①A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率为84.2%,与B组62.1%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A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得到有效防治,但对AFP无明显影响。③肿瘤部分缓解率A组为73.6%,B组为52.6%,有显著差异(P<0.05)。④1年及2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63.1%(12例/19例),47.4%(9例/19例),B组分别为47.4%(9例/19例)和31.6%(6例/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大剂量华蟾素治疗中晚期肝癌,不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防止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还具有协同作用,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广辉  韩正祥  胡春峰 《江苏医药》2012,38(13):1535-1537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瘤内微波凝固(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价值。方法 PHC患者48例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TACE联合PMCT治疗(A组)和TACE治疗(B组)。治疗前、后测定PHC组织中T细胞亚群含量,定期行彩超检查肿瘤大小,并检测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比较两组术后6、12、18个月生存期。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高于B组(88.6%vs.66.7%)(P<0.05);A组肿瘤血流消失率高于B组(95.8%vs.33.3%)(P<0.05);A组CD4+T细胞低于B组[(2.86±0.82)%vs.(4.16±1.42)%](P<0.05);A组CD8+T细胞高于B组[(12.76±3.46)%vs.(7.89±2.53)%](P<0.05)。A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7%、75.0%、37.0%,B组分别为70.8%、37.5%、20.8%。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PHC是安全、微创、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评价。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肝癌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将12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A组)42例;术中肝动脉置泵组(B组)40例;术后介入置泵组(C组)38例。结果 A组生存率低于B组和C组,A组的复发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经肝动脉置泵组和术后介入置泵组灌注化疗可以进一步降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A组),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治疗组(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C组)。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4.6%和19.1%。B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41.7%和7.1%。C组中位生存期5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0%、15.9%和0。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术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以生存质量评估疗效。结果A组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40%,3年生存率20%。B组1年生存率为40%,2年生存率为0。C组1年生存率为20%,2年生存率为0。术前平均GLQI指数为(106±13)分,术后2~10周胃肠寿命质量指数(GLQI)明显下降(P<0.05~0.01),第4个月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肝切除+门静脉取癌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生物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TTP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DC-CIK联合TACE对进展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价值。方法自2011年3月1日—2014年1月1日,选取收治入院的进展期肝细胞癌146例,随机分成3组。A组51例,单纯行TACE治疗;B组46例,行TACE治疗+外周静脉回输DC-CIK细胞治疗;C组49例,行TACE治疗+肝动脉回输DC-CIK细胞治疗。观察治疗后AFP、肝功能、肿瘤进展情况、T细胞亚群变化、毒副作用及病人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CD3+、CD4+和C组CD3+、CD4+、CD8+及CD4+/CD8+均高于A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B、C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半年进展率、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CIK联合TACE较全身应用CIK联合TACE是安全的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行脑胶质瘤显微术后治疗的预后评价。方法将61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手术+放化疗)、B组(手术+放疗)和C组(手术+化疗),观察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A组的18、24个月生存率高于B、C组,2年复发率低于B、C组,其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尽早行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发病率,优于单纯的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1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介入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治疗。以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及肝功能好转情况,CT平扫及增强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肝功能好转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以及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艾迪注射液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外周血AFP、AFP-L3、肿瘤直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1年、2年存活率.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FP、AFP-L3、肿瘤直径、ALT、TBIL、CD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LB、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55.00%、67.50%,观察组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67.50%、80.00%,观察组1年、2年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AFP-L3是能够准确反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治疗较单纯RFA或单纯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术后有肝内复发而无肝外转移病例83例,按临床给予的治疗方案分为RFA组(A组),TACE组(B组),RFA+TACE联合组(C组),观察各组生存差异。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最长,(24.0±4.93)个月,B组次之,A组最短。累积生存率曲线显示C组生存率最高。A、B、C三组的0.5、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30,均<0.05)。结论 RFA+TACE联合治疗较单纯RFA或TACE可以增加肝癌复发患者的2年生存时间,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221-224
目的分析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1例肝癌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2)。经检查后,两组患者各有40处病灶。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AFP)、肿瘤最大直径、谷丙转氨酶(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FP、肿瘤最大直径、ALT和对照组患者的AFP、肿瘤最大直径均显著减小,观察组患者的AFP、肿瘤最大直径、AL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大于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氩氦刀与肝动脉介入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AgNORs指标及影像学(CT)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将符合入选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刀组(A组)、TACE组(B组)、联合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2)分别监测在治疗前、治疗后40d肿瘤标记物AFP、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AgNORs指标,及治疗前、后影像学(CT)肿瘤直径大小变化.结果 监测AFP结果: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为P<0.05;C组与A、B2组比较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监测AgNORs指标结果: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为P<0.05;C组与A组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CT结果:C组与A组和B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 从AFP、AgNORs的指标及CT来分析,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其他2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肝癌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96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A组),43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B组),37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C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近期AFP及肝功能变化,再次治疗后生存时间,比较3组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AF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AFP低于A、C组(P<0.05),治疗后1、2周3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再次治疗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6.6±18.1)月、(25.3±8.4)月和(17.3±10.6)月(x2=7.57,P<0.05),A、C组患者6、12、18月生存率分别为87.5%、68.75%、43.75%和81.08%、54.05%、45.9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6、12、18月生存率分别为97.67%、81.39%、74.42%,显著高于A、C两组(P<0.05).结论 本研究中涉及的复发性肝癌常用的3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3组比较中射频消融效果最好.因此,对于复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应尽可能采用射频消融,而其他两种方法可作为射频消融的辅助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朱应合  周俭  薛忠  朱俊  李粉美 《江苏医药》2013,39(6):677-679
目的 观察化疗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化疗药物+恩度碘油混合乳剂作为TACE栓塞剂;另选取20例该类患者作为对照组,栓塞剂采用常规化疗药物+碘油混合乳剂.于2个治疗周期后,对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实体肿瘤有效率和AFP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恩度碘油混合乳剂实施TACE可明显提高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32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投币法随机分为4组。化疗组(A组,32例)采用FOLFOX(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1,静脉滴注;化疗对照组(B组,36例)仅采用FOLFOX方案化疗;复方苦参组(C组,34例)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1,静脉滴注治疗;复方苦参对照组(D组,30例)仅采用一般支持的保守治疗。A组连用复方苦参注射液10d,C组连用14d,各组28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生存质量、肿瘤病灶疗效、临床症状和外周血免疫指标等。结果:A组较B组可减轻化疗致外周血白细胞和肝功能损害(Ⅰ~Ⅱ度)(P<0.05),提高KPS评分(P<0.05),改善免疫功能(P<0.05),而2组肿瘤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睡眠、情绪、生活兴趣等方面有所改善,而B、D组有所恶化(P<0.05,P<0.01);A、C组偶见面色潮红,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苦参素注射液能减轻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蒋重益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61-1663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行新辅助化疗,B组在上述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疗程为3个周期.两组均于化疗结束3周后行手术治疗.C组行单纯手术治疗.比较化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三组的肿瘤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2年生存率.结果 A组手术切除率为48.0% (24/50),B组手术切除率为64.0% (32/50),C组手术切除率为32.0% (16/50).A组2年生存率为62.0% (31/50),B组2年生存率为74.0% (37/50),C组2年生存率为42.0% (21/50),A组和B组的手术切除率和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组(均P<0.05).B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DCF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可在临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大肝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预防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12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在肝癌切除术前4~8周(A组,n=30)、术后2~4周(B组,n=32)和术后4~6周(C组,n=30)实施TACE治疗。将同期未进行TACE治疗的大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D组,n=33)。结果A组术后1年复发率最高,B组最低(P<0.05);6个月复发率四组间差异显著(P<0.01),其中B组和A组、B组和D组、C组和A组差异显著;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或TACE相关并发症。结论大肝癌切除术前TACE可能增加术后早期复发,不宜进行;术后2~4周早期实施TACE是预防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热灌注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2月16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别行肝-门静脉热灌注栓塞化疗(观察组,5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对照组,57例)及一般化疗(一般化疗组,58例)。随访3个月,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大小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对照组、一般化疗组3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26.19,P<0.01);两两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对照组与一般化疗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AFP)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1个月后复查,3组患者血AF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肝-门静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能达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同样的延缓中晚期肝癌生长速度、提高生存率的效果。但在血清AFP检测上发现,热灌注疗法明显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者,提示热灌注疗法可能有助于提高长期生存期,且容易操作,更宜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苗素琴  赵玉  吕德珍 《安徽医药》2019,23(2):287-289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治疗策略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入组病人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膀胱部分切除组(A组)、膀胱癌根治组(B组)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放疗组(C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手术及肿瘤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生存质量及5年生存率。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病人109例,其中A组35例,B组41例,C组33例。三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三个指标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P<0.05);B组病人SF-36评分为(97.3±18.7)分显著低于A、C组病人(P<0.05);A组病人肿瘤复发率(68.6%)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病人的5年生存率(40.0%)显著低于B、C组(P<0.05),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术中放疗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与膀胱癌根治术相当,但可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