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比超声乳化分别联合房角分离术及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58 例(6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组(A组) 30只眼和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组(B组)30 只眼,观察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前房深度均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降低率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降低眼压方面优于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而后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前者,但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房角开放度、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分别为(96.52±8.24)°、(3.25±0.15)mm、(15.63±2.44)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99.89±6.52)°、(3.06±0.19)mm、(18.79±3.58)mm Hg,视力(0.82±0.29)高于对照组的(0.6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78%(16/46)低于对照组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开展临床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眼压状态以及房角开放度度、中央前房深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裴锦云  林羽  杨海燕 《天津医药》2016,44(7):906-90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黄河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 PACG 合并白内障患者 71 例, 共 98 眼; 男 21 例(30 眼), 女 50 例(68 眼), 年龄 53~ 94 岁, 平均(73.94±6.43)岁。包括: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 47 例, 64 眼, 为急闭组;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展期 24 例, 34 眼, 为慢闭组。 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手术前后矫正视力、眼压(IOP)、房角、中央前房深度(CCT)、降眼压药物使用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 6 个月 。 结果 随访期末, 2 组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 CCT 较术前明显加深, 房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宽, 降眼压药物(点及口服)应用数量减少(P < 0.01), 2 组间术前和术后视力、IOP、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 组间术前和术后 CCT 均是慢闭组高于急闭组(P < 0.05); 慢闭组术后无药物眼压控制率为 76.5%(26/34), 8 只眼需点眼药(0.50±0.12)次, 而急闭组为 100%(64/64), 术后均未用药。 2 组共有 14 眼发生角膜水肿, 8 眼出现虹膜纤维性渗出,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术后并发症少, 是治疗 PACG 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5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非超声乳化组52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超声乳化组术后1d、7d、15d、30d末视力恢复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P<0.05;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17.1±2.5)mmHg明显低于非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21.5±2.6)mmHg,P<0.01;超声乳化组最佳矫正视力≥0.3共50例(51眼)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43例(44眼),P<0.01。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视力恢复和控制眼压,在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眼),随机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15例。第1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第2组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定期观察眼压、房角黏连及患者服用降眼压药情况,平均随访1年。结果 2组眼压平均下降值分别为(1.9±1.1)mmHg、(3.6±1.7)mmHg,但是第2组的降低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半年,最佳矫正视力在0.5以上的,第1组22只眼,第2组29只眼,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检查前房角,第1组前房角增宽21只眼,第2组30只眼,可见睫状体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的疗效明显优于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内压降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加大,眼房角开放角度减小,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前房炎症2眼,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眼,角膜水肿3眼,合并老年黄斑性病变影响视力恢复1眼,脉络膜脱离1眼,未出现瞳孔人工晶体状粘连。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小梁切除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房角分离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房角粘连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眼压、房角粘连度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角膜水肿和1例前房炎性反应,无1例浅前房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角膜水肿和2例前房炎性反应,6例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为52.6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吴建斌  黄任强  张萍 《江西医药》2013,48(6):493-49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0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升,实验组患者视力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t=2.1324,P〈0.05);(2)眼压下降显著(t=2.0615,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凯  王玮  崔冰洁  陶黎明 《安徽医药》2015,19(9):1742-1744
目的:研究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APACG)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1眼);随机分为超乳组( A组)和小梁组( B组),分别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房角分离术和小梁切除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了6个月至1年随访观察。结果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差异不显著,术后A组和B组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眼压差异不显著,术后6个月复查,B组的眼压下降更具有差异性,但A组和B组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01)。房角的检查A、B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术后1个月的房角检查提示A组38例患眼有36例全部开放,仅有2例患眼存在180°以下的房角关闭;B组术后房角开放与关闭情况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56眼)术前视力:<0.01者26例、0.1 ~0.2者23例、0.3 ~0.5者6例、>0.05者1例,术后6个月视力分别为:4例、11例、21例、18例,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4,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为(15.26±3.37)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4.60±3.85)mm Hg,(t=28.29,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为(3.27±0.64)mm,明显大于术前前房深度(1.58±0.39) mm(t=16.90,P<0.05).所有患者均有滤过泡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14.3±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9.1±3.4)mmHg,而中央前房深(3.31±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11)mm,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为14.5 mm Hg),较术前降低10.2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的眼数占随访眼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3.3%(31/49)、71.4%(35/49)及81.6%(40/49).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管小丹  席亚慧 《贵州医药》2023,47(3):371-372
目的 探讨与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视力及眼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诊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观察与记录患者前房、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4 d的房角关闭程度低于术前1 d(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高于术前1 d(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能缓解房角关闭程度,促进更有效的降低眼压,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联合手术,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进行治疗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为(14.41±2.73)mmHg,较术前显着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64.0%(32/50)、术后4周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72.0%(36/50)、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84.0%(42/50);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程度、平均用药种类.随访期6个月.结果 两组组内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程度及平均用药种类较术前均有改善;两组之间相比,B组效果更优于A组.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手段,而且后者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俞方良 《江西医药》2010,45(6):524-52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3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光感~0.2;裂隙灯检查,周边前房均≤1/4CT,伴周边虹膜膨隆;房角检查,粘连关闭范围均≤1/2圆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10~17mmHg正常范围内。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2~1.0。术后全部患者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26例(30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A组,施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将20例(22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B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压控制满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获得满意效果,两种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方案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眼科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方案组)及对照组(传统手术组)两组,一组72例,一组80例,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0.5的患者比例为41.7%,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5.67±4.41)mm 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6.46±4.02)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央前房角平均深度为(4.01±0.51)mm,明显大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方法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眼压及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效果要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