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提高对脑干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7例脑干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脑干梗死首发症状头晕或眩晕较多,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差。延髓和中脑梗死有交叉性体征,脑桥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管病变以椎动脉狭窄及闭塞多见,MRI是确诊脑干梗死最佳检查。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要注意脑干梗死的可能,头颅MRI对脑干梗死的确诊优于头颅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交叉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诊断特点。方法对25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仅少数出现典型大脑梗死的交叉体征,而貌似大脑半球梗死的非交叉性瘫的症状也出现不少,脑桥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部位,,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常见症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近1年多来的小脑梗死患者,结合其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小脑梗死患者均出现头晕,有些合并脑干梗死或枕叶、丘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心脏病是其危险因素,小脑梗死治疗住院好转率可达85.7%,其临床症状与病灶分布范围有关,19%患者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小脑梗死患者出现面瘫及共济失调症状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脑梗死症状复杂多变,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应尽早识别明确诊治.  相似文献   

4.
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临床和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中国医药》2007,2(4):212-213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对22例典型脑干梗死及13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分析、并与头颅CT及MRI对照,分析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特点。结果延髓和中脑梗死大部分具有交叉性麻痹,脑桥梗死则多数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特点。结论对临床怀疑脑干梗死的患者要仔细进行体检,及时行MRI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脑干梗死2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淑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35-1035
目的 分析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诊断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 经MRI证实的脑干梗死65例,选择其中检查前未确诊或诊断有误的23例,就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特点与误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有中风危险因素,病情变化快,部分病例有前驱症状,体征多样化,均无典型交叉瘫等脑干症状和体征。结论 部分脑干梗死病人可无典型症状体征,表现多样化。在没有特殊确诊手段的情况下,诊断时要考虑到脑干病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冯东兴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2):83-83,85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70例中青年脑梗死与72例老年人脑梗死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危险因素均以高血压多见,另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大量吸烟、饮酒是中青年患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中青年脑梗死多为初发,临床经过相对较轻,偏瘫比率低。结论老年患者复发多见,临床经过相对较重。提示对脑梗死易患因素的及时、及早治疗和预防,对不典型症状的及时诊断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7例桥脑梗死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桥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可表现为头晕以及脑干的交叉体征,亦可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体征。MRI可检出责任病灶。结论纯运动性偏瘫患者,如果出现构音障碍、头晕及共济失调时应考虑到桥脑梗死的可能。MRI检查有助于桥脑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6例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样化,包括言语障碍、情感异常、智能异常、左手失写、左手运动失用、陌生手综合征、步态不稳、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结论胼胝体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与其他好发部位的脑梗死相同;胼胝体梗死多不同程度合并其他部位的脑梗死,多见的有底节区、丘脑、枕叶、半卵圆中心等;胼胝体梗死往往体征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梗死部位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易患因素、梗死部位、临床表现及预后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区,临床体征类型多,以运动性偏瘫多见。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具有高发性、症状无特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或误诊,对高发人群应进行重点防治,早发现早治疗,结合CT或MRI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I诱发因素。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一2013年3月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症状缓解与支持性治疗,并对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6.7%,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脑栓塞是HI诱发因素。结论对于HI患者准确的诊断与检查,并适当做预先处理是治疗HI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是否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进一步分为50例研究组(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和50例对照组(未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收集两组患者详细资料,如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等),头颅影像学表现等。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中性别、年龄、饮酒史、高血脂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高血压、糖尿病、昏迷、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糖尿病、昏迷、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为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可能为高血压、糖尿病、昏迷、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积极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师庆璋  史建宁 《江西医药》2005,40(7):400-40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CT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以眩晕起病者91%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仅部分有脑干体征。结论脑干梗死之眩晕与其它疾病引起的眩晕有明显不同,若继发意识障碍者,应高度怀疑脑干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吸烟酗酒、肥胖、糖尿病.结论 以预防为主,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基础病变,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是降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干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对影像学诊断明确的21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脑干梗死患者BAEP与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干梗死组18例BAEP异常,异常率为85.71%,其中Ⅲ、V波PL和PⅡ-Ⅴ 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AEP可早期发现无症状脑干梗死的存在,对脑干损害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82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56例,糖尿病史23例,心房颤动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高脂血症38例。CT及MRI梗死灶大小不一,分别呈片状、圆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缺乏典型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对影像学检查发现新发梗死病灶的患者均按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对影像学检查仅发现陈旧梗死灶的患者均按康复期脑梗死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合并征,如控制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和护肾等,均症状缓解,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起病隐匿,缺乏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易被误诊和漏诊,临床工作中要充分认识无症状性脑梗死早诊断,同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11-18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46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1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并发脑梗死患者较非糖尿病组脑梗死有更多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其梗死类型以腔隙性梗死、大片梗死、多灶性梗死为主,疗效相对较差,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组并发脑梗死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以腔隙性梗死为主,较非糖尿病组具有致死、致残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胼胝体梗死危险因素和临床诊疗分析。方法选取在2007年5月~2011年8月间诊治的2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胼胝体梗死,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吸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给予患者对症治疗,22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0.9%。结论对于胼胝体梗死疾病的治疗,首先要找出导致此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46例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多样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其次心源性脑梗死,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房颤、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积极寻早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等各种可干预危险因素,是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张雅婷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92-209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肌梗死部位、脑梗死部位及确诊脑梗死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意识障碍、低血压、脑梗死确诊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心前壁和脑干梗死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早期确诊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索瑞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67-16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中青年AMI患者和同时期的40例老年AMI患者进行对比,从两组的危险因素、性别差异、起病诱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高血压、血脂水平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C反应蛋白(CRP)中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发病多有明确诱因,临床表现典型,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预后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不同年龄段AMI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梗死部位、病灶数目,临床诊断及治疗应结合患者特点,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