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结果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选择胸腔镜手术或者开胸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异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状况、并发症、1年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患者中,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不会造成过大创伤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3±3.4),对照组(7.4±2.1)分,观察组平均开胸时间为(12.2±3.5)min,平均关胸时间为(18.5±3.2)min分别比对照组短8.3min和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出血量虽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理想的切入方式,可减少术中对患者肌肉、支配神经及肋间的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54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电视胸腔镜组(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胸组(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电视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常规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石磊  韦成信  曹健斌 《河北医药》2013,35(11):1628-1629
目的探讨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左胸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情况、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上肢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引流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小切口胸段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较传统常规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存活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夏平  黄文婷  蒋彬  钱凯  韩睿  何勇 《华北国防医药》2013,25(1):33-35,38
目的探讨应用无肌肉损伤小切口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2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根据剖胸切口的不同分为无肌肉损伤小切口组(n=42)及传统后外侧切口组(n=5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病例。无肌肉损伤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开胸失血量、关胸时间、手术后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能力指标均优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肌肉损伤小切口肺切除术治疗肺癌,开关胸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淋巴结清扫彻底,对上肢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NSCLC患者82例随机分为全胸腔镜手术组(观察组,n=41)和传统开胸手术组(对照组,n=4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d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7%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1年及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NSCLC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及肺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付加国 《河北医药》2013,35(5):701-703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采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VATS)50例(胸腔镜手术组),传统开胸(OT)肺癌根治术50例(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估2组1、3年生存率.结果 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均痊愈出院.胸腔镜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同开胸手术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胸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手术组总有效率94.0%,开胸手术总有效率92.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胸外科医生VATS的操作技巧日益娴熟、腔镜设备的不断完善,全胸腔镜有可能在肺癌手术中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炎性反应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 VAS 评分、手术前后 CRP 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 P <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3 d 及30 d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 和3 d 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术前(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式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术中创伤程度,加快机体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胸腔镜组43例和开胸组42例,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皆少于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VAS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开胸组为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不同入路开胸手术的选择及对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二切口术式,对照组采用左胸后外侧入路,对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中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97.66±38.72) min、(226.43±19.77) ml、(14.76±2.36)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及病检发现转移性淋巴结数分别为(19.34±3.57)枚、(16.67±2.24)枚,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与对照组(7.69%)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 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清扫效果更好,但与左胸入路相比,手术创口较大,术中出血量多,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4.
张春盛  刘继辉  孙明  余兵 《安徽医药》2019,23(2):280-282
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滨湖医院胸心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右胸小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和对照组(右胸后外侧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各23例。对两组的胸部切口长度、胸部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上肢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切口长度[(12.1±3.5) cm比(25.2±4.4) cm]、上肢功能恢复时间[(8.4±1.4) d比(13.6±2.7) d]、镇痛药物使用时间[(42.3±6.6) h比(64.4±7.2) h]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8、8.279、12.770,均P=0.000);胸部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部小切口Ivor-Lewis术式缩小了胸部切口,胸部操作时间并无延长,能够充分清扫淋巴结,改善病人术后情况,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与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在小儿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方案,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方案.记录2组麻醉前、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时、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2组疼痛情况和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入喉罩和麻醉后心率高于麻醉前,对照组插入气管导管和麻醉后HR、MAP均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置入喉罩和麻醉后心率、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应用于断指再植术中镇痛效果较好,术后不良反应消失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外伤后血胸的优劣势,总结应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血胸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列为观察组;4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胸壁创伤轻微,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闻吉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439-439,44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25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痛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治疗肿瘤病灶较小的早期周围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较好地完成肺叶解剖学切除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7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能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吉良勤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99-200,203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32例研究对象采用子宫腔纱条填塞治疗,观察组32例研究对象则采用子宫背带缝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出血患者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不同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仁  王鹏宇  何杰  郦正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65-2966
目的比较采用新型喉上通气装置与标准I型喉罩通气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在手术麻醉中分别采用新型喉上通气装置(SLIPA)和标准I型喉罩通气,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喉罩放置成功率、麻醉前后的咽喉出血、疼痛和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喉罩放置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咽喉出血、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SLIPA,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轻、并发症少和使用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