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将 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两组均使用保肝及对症综合治疗 ,治疗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片剂 ,10 0 mg.d- 1 ,疗程 1年。 HBV-DNA阴转、HBe Ag/HBe Ab转换和 ALT正常为有效指标。结果显示 ,拉米夫定能抑制 HBV-DNA的复制 ,对慢性乙型肝炎及重症慢肝是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凯因益生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A组)40例,给予凯因益生治疗,第1~4周300万IU.d-1,im,以后改为300万IU,im,隔日1次;拉米夫定100 mg.d-1,po,治疗6个月。凯因益生组(B组)38例,单用凯因益生治疗;拉米夫定组(C组)3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B和C两组剂量、用法均同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观察三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A组明显高于B和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5%,42.1%和39.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7.5%,47.4%和44.7%,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和C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凯因益生联合拉米夫定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32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应用拉米夫定,对照组63例应用阿德福韦酯。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HBV DNA水平,HBV DNA、HBsAg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ST、ALT、ALB、PTA水平比较P〈0.05。两组DNA水平及阴转率比较P〈0.05。两组HBsAg阴转率比较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5.8%(4/69),对照组4.8%(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抑制HBV DNA水平,增加DNA阴转率和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苦参素联合应用与分别单独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LAM组(35例)单予LAM治疗,苦参素组(35例)予苦参素治疗,联合组(35例)予LAM和苦参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经治疗12个月后,LAM组和苦参素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和HBV-DNA总转阴率均低于联合组(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与苦参素联合抗病毒治疗,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DNA转阴率较高,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防止耐药发生而提高疗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 YMDD变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核苷类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长期应用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发生变异。最常见的是YMDD变异,从而产生对拉米夫定耐药,甚至病情加重。2001年3月-2003年3月笔者采用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HBVYMDD变异的乙肝患者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传染科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结果联合治疗组ALT、TBIL、ALB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梁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6):164-16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重组基因干扰素(1NF-α-2b)与拉米定(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调查20例慢性乙型肝炎者规范接受INF-α-2b与3TC联合治疗情况并对其做出分析。治疗组用药情况:INF-α-2b开始2周内用药1次/日,500万U/次,2周后3次/周,500万U/次,连用18周,开始治疗同时用3TC,100mg/次,1次/日,连用周,总疗程为48周。对照组单一接受INF-α-2b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总疗程为20周,用药期间未曾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降AIX药物。结果治疗组20周结束时,HBeAg阴转83%(15/18),抗HBe阳性61%(11/18),HBV-DNA阴转90%(15/18),48周疗程结束时,HBeAg阴转72%(13/18),抗HBe阳性56%<10/18),HBV-DNA阴转62%(8/13)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应用INF-α-2b与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高,显示联合用药的强大抗病毒活性,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周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08-109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全球性未得到解决的健康问题。所幸的是近年来在乙肝的诊治方面的进展,似乎呈加速度的趋势,显示了人类可以攻克乙肝的希望。寻示新的治疗方法,仍是摆在全球传染病医生与肝病科医生面前的重大课题,而采用中西医治疗不适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3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组,每组34例.A组单用拉米夫定0.1 g,每日1次口服;B组为甘利欣1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降至正常后,口服甘利欣胶囊150 mg,每日3次;C组为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剂量方法同上.疗程均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5.9%、81.6%、93.9%;肝功能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症状、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等方面疗效更好,C组与B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差异显著(P<0.01);与A组相比,ALT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单用药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分为联合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ALT均值(118±38)U/L;拉米夫定组40例,男26例,女14例。结果HBVDNA阴转率联合组为100%(40/40),拉米夫定组为100%(40/40);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组为70%(34/40),拉米夫定组为35%(12/40);HBeAg阴转率联合组为72%(32/40),拉米夫定组为40%(15/40);ALT复常率联合组为100%(40/40),拉米夫定组为98%(39/4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的治疗能迅速控制病毒血症,改善肝功能,稳定病情,使血清HBeAg转换率提高,可减少停药后的复发率,加快HBV DNA的阴转,疗效较为满意;两药联合应用分别作用于不同的靶位和机制,相互促进能提高疗效,降低拉米夫定的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 1 999年 4月以来 ,用干扰素 (INFα 2 b)与拉米夫定(3Tc)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1 0 7例 ,取得理想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0 7例均为我院的住院与门诊患者 ,临床诊断符合 1 995年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诊断标准。将1 0 7例分为联合组 36例 (干扰素加 3Tc)、干扰素组 (36例 )及3Tc组 (35例 )。 3组在年龄、性别与病情等方面大体相同。患者的入组条件 :1血清 ALT、AST轻、中度异常及 HB-s Ag、HBe Ag持续阳性 2年以上。 2血清 HBV DNA均为阳性(PCR法 )。3抗 HCV阴性 ,且能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和胸腺肽α1(Tα1迈普新)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周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HBVDNA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LAM+Tα1联合治疗组和单一LAM治疗组.结果治疗52周时LAM+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61.3%(19/31)明显高于LAM组20.5%(7/34),P<0.05;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00%(31/31)和91.2%(31/34)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90.32%(28/31)和76.67(26/34);治疗52周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61.3%(19/31)明显高于LAM组20.5%(7/34),P<0.05;治疗过程中LAM组发生YMDD变异3例,发生率8.8%(3/34),联合治疗组未检出.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AM与T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周疗程,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一应用LAM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拉米夫定耐药慢乙型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治疗组、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每组34例,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和ALT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在12、24、48、72、96周时分别为26.5%、41.2%、50.0%、76.5%、85.2%,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分别为20.5%、26.5%、35.3%、44.1%、52.9%,在72、96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3、8.34,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在12、24、48、72、96周时分别为58.3%、66.7%、75.0%、79.1%、83.3%,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分别为22.2%、50.0%、61.1%、72.2%、77.7%,在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单独或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均有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剂,100mg·d-1,po,疗程1年.将血清HBVDNA,HBeAg/抗Be血清转换和ALT水平等作为评价抗病毒疗效的指标.结果122例患者中血清HBVDNA转阴91例(74.6%),HBeAg/抗 HBe血清转换24例(19.7%),ALT恢复正常89例(73.0%);显效22例(18.0%),有效64例(52.5%),总有效率70.5%.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拉米夫定可快速、高效抑制HBVDNA复制,使用方便、安全,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加胸腺肽)和对照组(拉米夫定),每组30例患者,疗程1年。结果:两组治疗3,6,9,12个月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6.7%、83.0%、86.7%、90.0%和70.0%、80.0%、80.0%、7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分别为43.3%、66.7%、76.7%、76.7%和33.3%、50.0%、53.3%、50.0%,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抗体(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6.7%、76.7%、83.3%、86.7%和53.3%、66.7%、80%、8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53.3%;HBeAg转阴率分别为63.3%和33.3%;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6.7%和46.7%;治疗结束后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6.7%和50.0%;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3.3%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且疗程结束后持续应答率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AL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明显,同时远期不良反应反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问:哪些慢性乙肝病人适用于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 答:(1)最适于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应有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即"大三阳"),和HBV-DNA阳性,并且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临床研究发现,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愈高(大于或等于2~5倍正常值的上限),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对66例接受苦参素胶囊治疗,68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2例苦参素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时苦参素组与联合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治疗12个月时拉米夫定组的肝功能指标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其他两组水平更低。HBeAg 阴转率在治疗6、12个月时苦参素组及联合组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HBV-DNA 阴转率治疗3、6、12个月时拉米夫定组及联合组均明显高于苦参素组,联合组最高。结论苦参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用苦参素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0.
现将2000年4月~2001年12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79例均为2000年4月~2001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78例。诊断符合1995(北京 )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标准。男性47例 ,女性32例。病程在6个月~10年间 ,年龄在17岁~51岁之间。临床上排除过敏性、酒精性、药物性、脂肪肝等肝炎 ,排除HCV、HDV、HIV阳性 ,失代偿性肝病 ,血液病和有明显的心、肾、精神病、糖尿病患者。1 1 1用药指标 :(1)HBsAg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