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 15 8例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 大部分病例采用中、深度低温、低流量灌注方法 ,部分病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 结果  15 8例患者术中死亡 3例。 结论 在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应用质量优良的膜肺和人工心肺机 ,减少血液破坏 ,增强肺保护。采用合适的血液稀释及血液保护 ;采用较多胶体预充 ,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 ,充分有效的左心引流 ,保护肺功能 ;心脏复跳后充分的辅助循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158例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 大部分病例采用中、深度低温、低流量灌注方法,部分病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结果 158例患者术中死亡3例。结论 在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应用质量优良的膜肺和人工心肺机,减少血液破坏,增强肺保护。采用合适的血液稀释及血液保护;采用较多胶体预充,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充分有效的左心引流,保护肺功能;心脏复跳后充分的辅助循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68例体重在10公斤以下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29例浅低温,31例采用中低温,8例应用深低温,32例应用超滤技术;全组应用血浆、白蛋白、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充。结果术后无死亡,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2例,无肾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的体外循环管理要求良好的心肌保护、肺保护,适宜的血液稀释保证胶体渗透压,转中精细地体外循环管理,并运用超滤技术,清除多余水分及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进行总结。方法全组应用膜肺,浅、中低温体外循环,乳酸钠林格液、羟乙基淀粉130及白蛋白预充,转中根据需要应用血液制品或超滤。结果 56例患者顺利脱机,2例低心排综合征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脱机,其中1例术后痊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1.7%。结论术中充分的组织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及恰当的液体管理是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危重患者发生低心排综合征时可应用IABP使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Switch术(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关键。方法应用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7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结合深低温低流量(DHCA+DHLF)技术,所有患者采用PH稳态结合α稳态的血气管理方法,术中均采用平衡超滤(ZUF)结合传统超滤(CUF)方法,术毕行改良超滤法(MUF)。结果本组手术死亡1例,心脏自动复跳率100%。结论体外循环中采用综合性管理措施是取得Switch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1年5月~2005年12月,54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24例,单心室(SV)17例,三尖瓣闭锁(TA)9例,肺动脉闭锁(PAA)2例,法洛四联征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二尖瓣闭锁(MA)1例.术前经皮氧饱和度71%~89%,平均(74%±10)%;术中测动脉压10~15 mm Hg,平均(12.4±2.1) mm Hg.结果1例死亡,1例出现乳糜胸,生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经皮氧饱和度81%~93%,平均(89±5)%.结论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安全、可靠,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方法:本组280例心脏病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43~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7min。3例瓣膜置换病人术中进行了二次转流,先心病人和心房粘液瘤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瓣膜置换术后,因出血再次进胸5例,其中心房切口出血2例,主动脉切口出血1例,纵隔心包引流管刺破心脏表面血管2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1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围术期准备,正确处理体外循环管理及心肌保护,加强术后监护及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马洪亮  王英  张爱玉  付建锋  宋子贤 《河北医药》2011,33(22):3399-3400
目的总结58例6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58例6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惠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ECC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ECC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其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18例,中度低温中低流量19例,浅低温中高流量13例,常温不停跳5例,均给予常规超滤(CUF)联合改良超滤(MUF)。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ECC转流时间36~225min,平均(106±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126rain,平均(57±26)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8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6例(10.3%)。结论合理的预充,良好的心肌保护、脑保护,选用适宜的灌注方式,是6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儿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患儿3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将患儿分为AKI组(62例)和非AKI组(238例),收集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间临床指标的不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肺炎和(或)心力衰竭史、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可通过避免或降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来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右心室发育不全(fsolated right ventricular bypoplasla)是罕见的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我院1985年lO月至1992年5月,在气管内静吸复台麻醉及低温体外循环下对5例此种病人实施娇正术.理将麻醉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40例8 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8月合肥高新医院40例8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体外循环(ECC)资料。全部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ECC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灌注和引流的平衡、合理的预充方案以及多模式超滤技术。结果 40例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无一例严重相关并发症,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5%。结论 低体质量婴幼儿减少预充量,合理的预冲液成份,加强液体的出入量平衡管理是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体质量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选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40例,均使用膜式氧合器,术中和术后全部应用复合超滤法。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17—110min,体外循环时间为49—184min,转流过程平稳,尿量排出满意,未出现与体外循环相关故障和并发症。240例患儿死亡3例,余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质量小婴儿应根据病情及手术操作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尽量减少预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均采用sarnS000型心肺机和terumo10R;5R膜肺。32例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例停循环。结果35例顺利停机,康复出院。死亡3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中发现合并冠脉起源异常1例,术后右心衰,左心衰各1例。结论合理的预充和胶体渗透压,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与方法。方法回顾该院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20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中体外循环情况,根据患儿血色素计算加入适量的新鲜浓缩红细胞,预计稀释后血球压积(HCT)为20%~25%,预充液总量为640~900ml,晶胶比为0.06~0.60。心肌保护以低温、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为主,其中4:1含氧血灌注160例,冷晶体灌注40例,不停跳5例,首次灌注剂量20~30ml/(kg.min),间隔20~30min复灌注半量,灌注压〈50mmHg。对低体重、病情重患儿常规安装改良超滤装置,在停机后实施改良超滤10~15min提高血经蛋白至9%~10%。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在30~80mmHg,平均(56.3±9.2)mmHg,过高时采用加深麻醉及应用少量扩血管药物,防止微循环灌注不足。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周密的灌注计划,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肺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有效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方法对52例先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和手术时间的长短,采用浅低温或者中低温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术中提供满意的灌注流量,重视心肌及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ECC时间44-15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10min,均顺利停机,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根据心脏畸形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适当的血液稀释和流量灌注,合理用药,做好心肌和各脏器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法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行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80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对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出血及输血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出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超滤在体外循环中可快速有效的脱水,减少体外循环后的失血和输血,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呼吸机的脱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深低温低流量(DHLF)和超滤技术在大动脉转位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大动脉转位(TGA)的手术纠治Switch和Nikaidoh方法中,采用DHLF和常规超滤(CUF)+改良超滤(MUF)技术。结果 5例顺利康复出院,1例死亡。术后无明显的体外循环相关的神经系统及重要脏器的并发症。结论 DHLF和CUF+MUF技术比较适合于大动脉转位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呼气末止压(PEEP)为机械呼吸机中特殊的功能。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时加用PEEP,可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使肺的顺应性增加,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长期带管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及痛苦。我院自1994年1月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以来,心外ICU共监护心脏手术病人20例。其中3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PEEP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术期持续泵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体外循环(CPB)下接受心脏手术的0~1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48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ACHD)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及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4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2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TNF-α、IL-6、IL-8。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①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②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