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以及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0例,男53例,女17例,在早期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测定患者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的抢救成功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LIS评分、GCS评分以及ALl指数,观察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结果抢救成功率为68.6%;机械通气治疗前的GCS评分、LIS评分、ALl指数等指标与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及生理指标在机械通气后均达到通气目标;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方法采用SIMV或CPAP模式+PSV、PEEP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146例,治疗组73例,规范治疗+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对照组73例,规范治疗。结果治疗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规范治疗原发病同时,及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积极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配合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膈肌起搏(EDP)在急性颈髓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南昌明州康复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颈髓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HBO联合EDP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膈肌移动度、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联合EDP治疗可改善急性颈髓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有效减轻呼吸衰竭,从而提高脱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轻度镇静方案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84例伴有躁动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镇静治疗,目标Ramsay评分为2,两组无创正压通气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依从性分别为81.0%和35.7%(P<0.01);气管插管率分别为21.4%和78.6%(P<0.01)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早期轻度目标镇静改善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依从性,降低气管插管率,提高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伯恩  吴彬  王兵 《淮海医药》2006,24(6):451-452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前后PaO2、PaCO2以及GCS评分变化并对潜在性呼吸衰竭早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与呼吸衰竭后再上机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提高GCS评分.呼吸衰竭前早期机械通气的神经恢复良好率为71.4%,呼吸衰竭后通气好转率仅为45.8%.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低氧血症及意识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给合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生命体征和血象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和血象均有好转,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R、RR、PaCO2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aO2、SaO2均较治疗前数值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常规,有效降低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就血气指标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各指标,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250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实验组128例及对照组122例,两组均行脑损伤常规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的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基础护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GC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急救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急救指标以及抢救成功率和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86.26%和满意度评分(95.34±31.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65.26%和满意度评分(85.67±28.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颅脑损伤急救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结合常规治疗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观察组治疗48、72 h时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24、48、72 h时的氧化应激反应均较入院时减轻,且各项指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观察组治疗24、48、72 h的SOD、GSH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MD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死亡率(11.63%)低于对照组(30.23%)(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缓解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80例COPDⅡ型呼衰患者中随机分成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和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采用通气口鼻面罩,采用S/T(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1.5~3.0L/min。吸气压(IPAP)由6~8cmH2O逐渐增加到14~20cm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4~6cmH2O。通气时间为每次3h,2~3次/d。结果治疗组上机24h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aO2和SaO2均升高,Pa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SaO2升高与PaCO2下降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PAP)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24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撤机后24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除积极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吸痰等治疗外,治疗组于每天上、下午给予静滴尼可刹米1.125-1.875g.速度约15mg/min,连用3~5d。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总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重复插管通气率。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呼吸兴奋剂24h后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PaO2有改善(P〈0.05),而pH、PaCO2均无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治疗24、48、72h的pH、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再次出现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衰竭、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总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辅以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 h患者PaCO2、HR、RR、PaO2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药物应用比例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通气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岑钊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4-435
目的观察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中咪唑安定与芬太尼的临床镇静作用及效果。方法对我院59例ICU收治的危重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镇静药物的分组临床观察,29例患者在机械通气中使用芬太尼,3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中使用咪唑安定。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起效时间以及神志恢复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芬太尼均让患者达到Ramsay氏分级标准3~4级的时间明显短于咪唑安定,而平均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术后神志恢复时间,芬太尼组亦明显短于咪唑安定组。另外,两组患者呼吸以及SaO2、PaO2、PaCO2等指标上均较使用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组间进行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中使用咪唑安定或芬太尼均有较好的镇静作用,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32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1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无创机械通气)和对照组(1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改变及哮喘缓解率。结果①治疗12 h后,试验组哮喘缓解率达到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P〈0.05);②经治疗12 h后,两组患者血pH、Pa02、PaC0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邵民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25-3227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组( SIPPV+VG组)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 NIPPV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替代治疗,并记录呼吸支持0 h、12 h、24 h、72 h吸入氧浓度( 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平均气道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P/F(PaO2/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并分析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0 h、12 h、24 h、72 h后MAP、FiO2和P/F( PaO2/Fi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3.247、187.385、376.587、128.509、430.276、259.507,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SaO2、a/APO2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2.756、987.835、796.37、683.508、735.375、679.509,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和气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2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高NRDS患儿氧合状态、促进气体交换功能,NIPPV法可进一步减少VAP、气漏的发生率,是临床上首选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快速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的改变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1.2±13.6)min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5.9±2.6(P〈0.05),A—aDO2上升为(0.44±0.12)mmHg(P〈0.05)。治疗3、6、12、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早期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HFOV)治疗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患儿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12例,采用高频通气治疗,B组(对照组)12例采用常频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A、B两组病例,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血性泡沫痰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aO2、OI明显改善。P均<0.05,且A组治疗后呼吸机辅助时间、PaO2、PaCO2改善时间、血性泡沫痰吸收时间均较B组短、且气胸发生率低,提示A组在改善通气、氧合、血性泡沫痰吸收、肺水肿清除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 HFOV用于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疗效显著、肯定、安全性好,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新型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B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SaO2等及机械通气所致的并发症。结果 A组无患者死亡,B组1例死亡,两组生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6d 和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为有创通气分别为2/21和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6d 和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和观察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每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HR、RR、FEV1%、FEV1/FVC)、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以及再插管率和VAP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再插管率和VAP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再次插管和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