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51岁,平均38.6岁。临床上4例为局灶型、1例为多中心型。组织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2例,浆细胞型3例。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其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首选,应用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控制本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倩  赵玺龙  王丽  陈玥 《云南医药》2010,(3):266-268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基因重排特征。方法Castleman病组织共13例,分别进行常规HE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13例Castleman病按组织学分类为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1例,中间型1例;按临床表现分类为孤立性10例,多中心性3例。13例IgH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均提示病变为多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生。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表现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其本质为B淋巴细胞多克隆性增生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组织学表现.方法 对5例确诊透明血管型(HVCD) Castleman病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14~31岁,平均22岁.结论 Castleman病的诊断依据主要靠病理组织学结合临床特征,免疫组化只能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8例Castleman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Castleman病中男3例,女5例,其中局限型6例,均为玻璃样血管型,多中心型2例,玻璃样血管型及浆细胞型各1例。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该病的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手术治疗是首选,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控制本病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傲  陈柯  王琦  顾萍 《安徽医药》2017,21(9):1632-1636
目的 研究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2016年6月诊断的Castleman病45例.结果 45例Castleman病中,透明血管型 39例,浆细胞型6例.39例透明血管型滤泡生发中心可见嗜伊红无结构基质,小淋巴细胞围绕成层状"洋葱皮"样结构;滤泡间毛细血管增生可见血管植入生发中心,形成"棒棒糖"结构,6例浆细胞型的生发中心萎缩及套区增宽不明显,无典型的洋葱皮样结构及血管植入现象,滤泡间大量浆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增生,无明显玻璃样变性.29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4~127个月.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预后较佳;该组研究中,未获得死亡病例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何瑜  明兵  贺国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16-3018
目的:探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结果:6例病灶位于胸部,2例位于腹部,2例位于颈部。CT平扫示病灶呈单发软组织肿块,2例可见分支状钙化,增强扫描示9例透明血管型病灶呈明显持续强化,1例浆细胞型病灶呈中等度强化。结论:局灶型Castleman病大多为透明血管型,其特征性CT表现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例纵隔局灶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诊治,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纵隔局灶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的临床资料,结合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参考相关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该病确诊需要行病理及免疫组化,对于单中心性Castleman病,手术效果好.结论 纵隔局灶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易误诊,早期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告2例Castleman病,进行分析,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条思路。结果2例均为多中心型,临床呈多部位淋巴结肿大,伴有全身症状及多脏器受累等特征;病理学分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1例。2例经化疗和生物学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Castleman病临床罕见,容易误诊,须与淋巴瘤、浆细胞病等疾病相鉴别。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确定。化疗和生物学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58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各型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为面部共93例及躯干81例,病理组织学表现多为角化过度型及棘细胞型;激惹型常伴瘙痒,易结痂,常见皮损突然增大。结论各种组织学亚型与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有一定的联系,病理组织学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提高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Castleman病(CD)是临床少见的非典型淋巴结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由于缺乏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加之临床少见,故本病误诊、漏诊率较高,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Castleman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63岁,2008年发现胸壁及腋下包块,行胸壁包块手术切除术。术后病理:Castleman病浆细胞型,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2011年10月患者自觉头晕、乏力明显,并发现双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型Castleman病的病例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5例位于纵膈,4例位于后腹膜腔,1例位于盆腔。CT表现:7例病变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影,3例伴有中央区分支状或点状钙化。增强扫描9例增强呈较均匀显著强化,另1例轻度强化。病理表现:透明血管型9例,镜下示滤泡生发中心形成,滤泡间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透明血管变性;浆细胞型1例,镜下示滤泡生发中心正常或增大,滤泡间大量浆细胞浸润。结论局限性Castleman病绝大多数表现为孤立的明显强化的或伴有中央分支状、点状钙化的肿物,CT增强扫描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Castleman病有其特殊组织病理学改变,笔者近年曾收治1例Castleman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36岁。因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双手及下肢麻木半年于1999年8月2日收入院。1997年患者发现左锁骨上淋巴肿大约为1.5cm×2cm,质硬,无活动及触痛。手术切除病理回报:淋巴结增生,浆细胞型。抗炎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13.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有淋巴组织的地方,最常发生于胸内,其病因可能与感染、细胞因子表达及免疫机制异常有关;且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术前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需病理才能确诊。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但总体效果欠佳。为提高此疾病认识,现就胸内Castleman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具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的Castleman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扫描9例均表现为单发软组织肿块,直径为4~9cm。平扫CT值为28~46HU,增强扫描早期显著均匀强化,CT值高达110~187HU,静脉期CT值为106~128HU,延迟期CT值为98~110HU。病理上包括透明血管型8例和混合型1例。3例伴有中央区分支状或点状钙化。结论局限性Castleman病多表现为孤立性软组织肿物,强化明显或中央伴有分支状钙化等特异征象,CT扫描对于该病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姚文君  郑穗生  杨硕 《安徽医药》2012,16(7):951-952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及影像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2例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特点,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均为透明血管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多数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强化程度邻近动脉相仿。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较为少见,但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angiofollic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病因不明,临床较为少见,1954年由Castleman等[1]首先报道,1956年被命名[2],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不典型淋巴结增生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分为局限型和多中心型。多中心型症状相对较重,预后较差,患者不经治疗常在3个  相似文献   

17.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全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症,系一种临床罕见、容易误诊误治的疾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瘤性淋巴样错构瘤、淋巴结错构瘤、良性巨淋巴结瘤、巨大出血性淋巴结等,由Castleman在1956年首先总结报道此病而得名.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又因此病缺乏症状特异性,在遇到相关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时很难想到此病并加以鉴别,我院在2013年3月为1例胸腔内Castleman病单中心型(LCD)患者进行了全肺切除手术,经过1年的随访,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未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井丽萍  梁勇  张凤奎 《天津医药》2004,32(9):579-580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种不典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根据患者淋巴结受累程度不同,分为单一淋巴结受累的局灶型(Localized CD,LCD)和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的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MCD)2种类型。其中MCD症状相对重,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鉴于MCD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并常误诊,笔者回顾分析1993年-2002年收治的5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三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副肿瘤性天疱疮多由Castleman病诱发,其临床表现、皮损和肿瘤的病理学特点、CT及免疫学特点较特殊,易于明确诊断,切除肿瘤对治疗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降低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有益的。结论由于Castleman病直接产生抗体致副肿瘤性天疱疮,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如果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Castleman病(简称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血管瘤淋巴结错构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延误疾病的诊治。我院2005-2010年收治5例,均经手术活检和病理确诊。回顾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